“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节”是近年来促进文化振兴,激发大学生创造热情的热潮活动,自2018年开设以来,广受关注和好评。今天他们来到了安徽师范大学,莅临此次活动的领导老师有校团委副书记张虹,天门山校区管委会综合部部长汪暠,文学院院长项念东、党委副书记刘飞、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任张华、《大学美育》课程负责人陈元贵、团委负责人阮熹晟,微电影节活动创办人薛源、往届获奖学生代表重庆邮电大学谢宏轩和中南民族大学边晓波。

谢宏轩正在分享经验(安徽师范大学 路璐嘉 提供)
在主持人的热情介绍下,依次为在场的200多名学子播放了两部优秀影片,第一部微电影名为《王小康的幸福生活》,主要以王小康的视角出发,利用时间的变化来讲述川渝文化之间由碰撞到融合的过程。第二部微电影名为《圈羊》,采用梦境叙事的手法来讲述存在主义哲学思辨,利用架空的超现实手法记录了藏区的一个牧羊家庭的生活日常。学子们都十分认真地观看,两部影片都引发全场热烈反响。

学子积极提问中(安徽师范大学 路璐嘉 提供)
影片播放结束后,两位影片主要制作人谢宏轩和边晓波依次上台,为学子们分享创造灵感和创作经验。在谈到川渝文化时,谢宏轩侃侃而谈:“让家乡文化走出去是我们创作的初心,影片重在讲述城市的空间和空间的展现,微电影的拍摄是不需要大师镜头,整部影片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设计是根据影片的叙事和主题来决定。”;边晓波在为我们介绍电影的内涵时说到:“山区的孩子是我们拍摄的重点对象,他们在向神灵祈祷的那一刻,同时也是在向观众祈祷,这是西方主义存在文学的经典展现手法。”
为进一步促进学子对电影艺术的更好理解,安徽师大还举办了电影沙龙讨论的环节,薛源、项念东、张华和陈元贵等人上台为学子们分享和传授知识经验。

电影沙龙进行中(安徽师范大学 路璐嘉 提供)
薛源谈到电影节举办的由来并强调了文化IP产业的养分是时间,从举办活动的五年来,他向学子们阐述“专心只做一件事”和“坚持一件事”的重要性,初心是不可以改变的,最终的目标一定要搞清楚,奔着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而努力;陈元贵以普通的观影者角度出发,向学子们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张华表达了自身对微电影的看法,首先艺术起点非常重要,要有人内心的眼光和世界性的观点,其次强调了艺术特征,既要有电影本体特征,也要具备电影艺术的共同点,思想性和形象性,最后介绍了艺术功能,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项念东总结了以上领导老师的发言,并鼓励学子们积极创作,延续安徽师大文学院的文学精神。

活动结束后合影留念(安徽师范大学 路璐嘉 提供)
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特殊的手法展现了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青春因创作而精彩,创作由灵感而迸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安徽师大的学子们会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为安徽师大增添无限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