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渤大招生季】| 学院推介:历史文化学院
渤海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2023-10-17
字号:AAA
承德体道,智园行方。

2023年招生季即将开始,为方便广大考生及考生家长进一步了解渤海大学,近期,学校特别策划“渤大招生季”专栏,为广大考生推介学校各学院发展沿革、办学特色等基本情况,助力考生圆梦渤大。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历史文化学院


导语

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依托科研教学平台,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和办学积淀,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历史学人才,学院全体教工以饱满的热情欢迎莘莘学子的到来。




学院院徽

学院概况

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7人(含外聘),其中专任教师47人,有教授16人、副教授16人,讲师11人,助教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7%。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6人。有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社科理论人才1人,省“四个一批”人才2人,兴辽英才1人,省教学带头人1人,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师中有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通讯专家4人,省社科基金成果奖评审专家委员4人,省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6人,省社科联项目评审专家6人,省历史学教指委专家3人。历史文化学院教师队伍获批2019年度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目前,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学科教学(历史)、文物与博物馆四个硕士点,共计学生211人。中国史为一级硕士学科,中国古代史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辽金契丹女真史为辽宁省特色学科。学院创办了“渤大历史文化学院”公众号,作为对外宣传报道的窗口。

教师科研成果显著,近年来获各级奖励40余项,其中获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近20项。学术成果多次被报道、转载或引用,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2015年以来,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数据库项目等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20余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2项,财政部支持地方专项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近800万元。教师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专著近20部,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师学术著作


学院组织的学术研讨会


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团队多项学术成果被转载、引用,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出版了《朝阳通史》(三卷本)、《义县通史》、《义县文化》和《凌源革命史》等著作,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为地方文化建设建言献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科研基地与平台建设上,现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延边大学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渤海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共建“辽海发展高端智库”。

学院学团活动丰富多彩,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学生们的政治素养;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提高师范生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组织开展历史文化考察、研学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和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能力;举办“诗传古韵 词润芳华”诗词大赛,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理论功底;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举办文物图片展暨博物馆讲解训练比赛,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


师生党员参加主题党日活动


学生参与历史文化考察研学活动


参加学校运动会


参加“传唱红色经典 凝聚青春力量”红歌传唱比赛


专业介绍

渤海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1980年开始招生。2018年,历史学(师范)专业在武书连专业排名中位居辽宁省第二名。历史学(师范)专业202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可以追溯到2006年招收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方向本科生,2011年改设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目前历史学(师范)专业在校学生共计799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共计126人。近5年来,专任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近40篇,建设省级一流课程7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获批省级、校级教改立项20余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目前,中国史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为省级精品课、省级一流课程,《辽朝历史与文化解读》为省级视频公开课,《中国历史地理》为省级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出版《中国历史地理纲要》教材一部,《中国近代史(下)》《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实务》为省级一流课程。为了突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学院建有辽西走廊博物馆1个,同时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锦州市博物馆、朝阳市德辅博物馆、查海遗址博物馆等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文博人才。 

历史学(师范)专业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经过深度建设、融合发展,现拥有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1个,世界史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平台1个,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教育厅教学基地共享平台1个,辽海发展高端智库1个,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开放基地1个,辽西走廊博物馆、国际教育合作平台获批辽宁省校际合作联合培养项目和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为学生们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为学生们的生涯规划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渤海大学辽西走廊博物馆


与锦州市博物馆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历史学(师范)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理想坚定,恪守立德树人、爱国奉献信念,系统掌握史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和专业管理工作,成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骨干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史上、中国古代史下、中国近代史上、中国近代史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上古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秦汉史、宋辽金史、教育见习与微格教学、教师基本功实训、历史教师专业技能实训、教育实习与研习。


专业特色

历史学(师范)专业在突出学生从师技能优势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步形成了三个鲜明的专业特色:研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科研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这些特色建设,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教育教学规划,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解决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长为具有优秀潜质的中学历史教师。

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

“诗传古韵 词润芳华”诗词大赛录制现场

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专业就业方向

一部分学生毕业时直接考取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大、西北大学等名校。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考取事业编制或西部支持计划。多数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业绩比较突出,已经成长为省市级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或优秀教育管理者,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选科要求


录取分数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文物管理机构、各类博物馆或展览馆、文化产业部门以及文博类教育机构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

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实务、文物学概论、考古学概论、中国考古发现、世界遗产概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物保护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研实践、专业实习、专业实训。


专业特色

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历史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国家宣传文物与博物馆的大政方针和国内外行业动态,具备博物馆讲解、博物馆研学、文物研究与考古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持续学习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博物馆实务课程实践——民间剪纸、瓷器修复

辽西抗日义勇军展厅讲解实训

辽西走廊历史文化展厅讲解实训 

辽西走廊博物馆讲解员面试


专业就业方向

多数学生毕业时直接考取山东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等名校硕士研究生。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考取文博单位事业编制,在行业内发挥重要的作用。


选科要求


录取分数

知名校友情况

王柏中,男,辽宁铁岭人。1986-1990年在校政史专业本科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文化,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部主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外学术兼职有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广西历史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王立民,男,1969年4月出生,辽宁凌源人。1991年7月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历史专业。现任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校长、书记。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近年来参与省级课题2项,获得一等奖1项,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并多次获奖,撰写的多项教学设计获得省级科研奖励,曾获辽宁省优秀团干部、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优秀组织者等荣誉称号。
路百义,1997年毕业于锦州师范学院政法系。2006年入职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现为苹果公司北方区销售总监。守望初心,时刻关心母校发展。组织成立了志愿者队伍,热衷于公益慈善,资助贵州习水一中的贫困学生整整7年。

王子龙,渤海大学2010届校友。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作家、阅读推广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全国书香家庭获得者,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季军、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三季)蝉联五期擂主,应邀走进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多场诗词文化阅读推广讲座,国家图书馆“国图公开课”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诗韵飘香,全国巡讲”主讲人。著有《穿越千年赏好诗》《 千年历史千年诗》《你若幸福必有诗香》等诗词文化著作,2020年获河北省石家庄市首届贾大山文学奖。

其他相关工作

学院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历史学(师范)专业教学大赛和文博领域专业赛事,鼓励学生勇攀高峰并不断取得佳绩。近年来,历史学(师范)专业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在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讲课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说课三等奖4项;在全国师范生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大赛、辽宁省高校微课作品大赛中获得省级奖项17项。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建有辽西走廊博物馆,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2014年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参赛选手制作的微电影《非遗·恋》获得最佳导演提名奖。
师范生参加教学大赛

经过40年的励精图治和办学积淀,历史文化学院的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学生在大四毕业时,一部分学生考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学校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研究生;还有学生考取国内不同省份中学历史教师、博物馆专职岗位等事业编制,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学院人才培养的能力与水平。





[通讯员:丛玉冰]
[指导教师:赵菁 张进 张浩冬 陶金]
[责任编辑:苏兰]
承德体道,智园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