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长春科技学院“5+X”思政赋能“三全育人”
原创 长春科技学院 佟风华2022-06-29
长春科技学院以“5+X”思政为抓手,赋能“三全育人”的新目标,新要求。

新时代向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三全育人”理念即是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长春科技学院自2019年10月入选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来,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秉承“统筹布局、试点先行、特色引领”工作思路,以“5+X”思政为抓手,立足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等深化教师、课程、文化、网络、实践“五个思政”内涵,发挥“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富有成效,“全过程育人”富有内涵,“全方位育人”富有特色。


图片


一、创新观念,构建“5+X”新模式上实现突破
图片


思政建设事关旗帜、内容、效果,长春科技学院全面统筹学校育人资源,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实践“5+X”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果。“5”指创新推进教师、课程、文化、网络、实践思政“五个思政”,系统集成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客体、载体和整体,激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X”指科研、管理、服务、心理等蕴含的思政育人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适时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着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


图片


二、 探索实践“5+X”思政,赋能三全育人改革
图片


认真研究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融入新发展理念,围绕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体系、丰富形式内容、着眼“四全四多”、立足多维多元,加强育心育德、突出师德师风、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精准施策、强化政治引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突出师德师风,建强教师思政“主力军”。对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在教师层面加强组织引导,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全员参与,建立专业,教师主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听课助讲的多维立体课程思政模式,共同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出台《长春科技学院教职工行为规范》《长春科技学院人事考核管理制度》《长春科技学院教师培训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范围,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工作卓有成效的干部教师队伍。出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将师德师风列入教师职称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通过选树典型,评选师德先进个人、最美教师、守师德扬师魂标兵、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岗敬业的精神传递正能量,让学校“崇德至善笃学强能”校训深植每一位学生心中。形成以管理提升标准,以培训提升素质、以服务提升效果的尊师重教、爱生爱校、立志报国的良好氛围。全员实行预备役制教育管理。以军人规范为标准,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地参与教学、工作和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优秀的意志品质,增强坚定的信心勇气。


图片


(二)围绕改革创新,抢占课程思政“主战场”。发挥专业课程特色,将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地融入教育教学。通过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意见》、建立校领导带头“听、备、讲”的“全链条”抓思政课体系、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明确公共基础、农学类、工学类等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课程类项目的遴选立项、验收和评比中将“价值引领”作为第一观测点。通过课前新闻播报、提问式启发性教学、课堂讨论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和谐思政课堂。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将爱国主义、信念与信仰、社会责任感恩、规则意识警示、舆论舆情等融入课程讲学,激励广大学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专业全覆盖方面,要求结合专业类型,分类制定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在课程全覆盖方面,要求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每门课程都要挖掘其内部蕴涵的思政元素。


图片

图片


(三)着眼“四全四多”,发挥文化思政“主优势”。全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四全四多”体系。一是全方位多层次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实施涵盖制度、行为、环境、形象文化等建设模式。二是全员性多主体打造学校文化传播新模式。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三是全过程多平台创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以“八德”为主线,以传统儒学为脉络建立国学长廊,展示“经·史·子·集”的魅力。开展“忠、孝、礼、诚”系列教育和“戏曲进校园”活动,拓展传统文化“第二课堂”,实现教育人群全覆盖。四是全口径多举措保障学校文化建设。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创品牌、树精品。


图片

图片


(四)丰富形式内容,激发实践思政“主效能”。有效构建“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一是重组整合理论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增加个性发展选修课,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二是实践育人延伸到校外。建设校外实习、实践教育基地。三是探索“2.5+1.5”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2+2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公益劳动、预备役制教育作为必修实践环节,假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纳入素质拓展学分。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贯穿育人过程各个阶段,与课堂教育、专业学习、就业创业形成有机联系。校团委被团省委、团市委评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原商学院)“聚焦三农,建设美好未来”服务团被评为“吉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外国语学院“蒲公英”支教团,坚持多年到江西婺源、陕西延安、内蒙古赤峰等较为偏僻的乡村开展支教实践,受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五是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周,培养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图片

图片


(五)立足多维多元,弘扬网络思政“主旋律”。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促进线上线下两个教育场的衔接整合,实现“三全育人”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着重构建网络育人矩阵、建强网络育人队伍、打造网络育人作品,不断发挥网络育人强大引擎的功效。强化涵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头条号、网站、电子报、传统校报等融媒体矩阵建设,形成以校级新媒体为统领,部门分院三级新媒体为支撑的多层次、全方位传播体系。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建好宣传部专职、分院党总支副书记、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都参与典型发掘、采访报道、网络评论,教师通讯员队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依托融媒体勤工助学岗,建立上下联动富有创新的学生记者、信息员队伍。打造网络文化品牌,推动形成网络育人新生态。从师生的理论信仰、身心健康、知识素养、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生态生命、艺术修养七个维度生产内容,通过视频、音频、网文、长图、H5等形式与师生粉丝进行互动,实现思政教育时时在身边。通过讲述校友、教师、学生等身边榜样的人生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就自身本领,实现使命担当。通过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彰显网络阵地建设的育人成果。


图片

三、凝聚“党建育人”合力,确保三全育人实效
图片

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在全校深入开展以目标管理考核、思政建设提升、入党启蒙教育等为内容的党建“8项工程”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以各学院党总支为主体,持续实施学院党建品牌建设的“一院一品”工程,着力打造“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典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紧密融合,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凝聚力、感召力、渗透力、影响力。


图片图片


实践证明,探索实施“5+X”思政,切实提高了长春科技学院的育人质量。学校顺利通过“三全育人”试点验收。涌现出于南飞、刘恩刚、陈海燕等20名“十育人”标兵。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262名学生参与 “战疫”志愿工作,312名学生报名参加“学伴+”活动。93名志愿者受到各地基层组织表彰。2020-2021学年,教师学科竞赛获奖86人次。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获奖530余项。在第七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省赛获得银奖8项和铜奖7项。第七届全国大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吉林省选拔赛选派9支参赛队参加5个赛项的比赛,获特等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上,长春科技学院选手荣获1银,1铜,8个优胜奖。3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评 “最佳选手奖”、5人入围国家集训队,获得荣誉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图片图片


[通讯员:张卓]
[指导教师:高芳]
[责任编辑:杨虹]
长春科技学院以“5+X”思政为抓手,赋能“三全育人”的新目标,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