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发布。东北大学16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
东北大学2024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清单

牵头获奖项目简介:
王强教授主持完成的“电磁旋流及其多级耦合电磁驱动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聚焦钢铁凝固过程电磁调控关键技术,历经十余年校企联合攻关,通过理论-装备-工艺-应用全链条科技创新,实现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海工钢等钢材高质、高效、低成本、稳定制造。创建了铸坯均质化、凝固组织细化、洁净化电磁旋流调控新理论,原创了适配多钢种、多规格、多坯型的电磁旋流技术与成套装备,自主研发了电磁旋流及其多级耦合电磁驱动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采用浸入式水口电磁旋流协同耦合结晶器、二冷、末端电磁搅拌技术,形成连铸坯凝固前期、初期、中期、末期全流程综合流场调控技术,进而全面提升铸坯均质化、凝固组织细化和洁净化,为实现我国高品质钢稳定生产提供原创性电磁冶金技术与装备支撑。

电磁旋流及其多级耦合电磁驱动技术研发与应用
朱苗勇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性能宽厚板绿色制备关键连铸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性能宽厚板是国家高端装备、重大工程建设亟需的关键钢铁材料。项目针对其制造过程长期面临连铸坯偏离角区凹陷、热送裂纹、轧制边线裂纹等缺陷高发的重大难题,阐明揭示了缺陷产生的本质机理,提出了从源头解决的新方法,开发出了凸透镜形连铸结晶器及其腰鼓形足辊、连铸凝固末端超强淬火扇形段等连铸核心装备与工艺技术,实现了连铸坯以670~730℃高温全连续热装生产,所制备窄面凹形板坯大展宽比(>2.0)轧制宽厚板边线裂纹稳定控制<20mm宽(常规70-100mm),突破了正品5000mm以上超宽幅高性能宽厚板批量制备瓶颈,支撑了我国石化、核电等重大工程与高端装备建设。技术成果在鞍钢、湘钢、山钢等国内外10余条宽厚板产线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国连铸技术发展。


高性能宽厚板绿色制备关键连铸技术开发与应用
据悉,冶金科学技术奖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共同发起并设立,旨在推动冶金工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是中国冶金行业最高科学技术奖。该奖每年组织评审、奖励一次,分为“地质、矿山及资源”“炼铁”“炼钢”“轧钢及制品”“材料”“冶金装备、建设及自动化” “管理及环境工程”“一线工人科技成果”共8个评审组。2024年度冶金科学技术奖共评出获奖项目11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57项。
图源 | 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