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句话支撑着她
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
以青春的绚丽底色
谱写出自己的人生华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大学理学院
应用化学2002班马文惠的故事
感受她的自强自立之路
马文惠
1
漫漫求学之路,未曾辍其笔耕
走出大山,减轻父母的压力是马文惠最初的愿望。十余年寒窗苦读,她成功来到东北大学。在大学期间,她依旧刻苦学习,相继获得东北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及三等奖学金,并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笔耕不辍,萤火不灭。马文惠的书桌上总亮着一盏台灯,是寝室的暖光,更是家中的希望。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马文惠发现她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学院排名中进步了35名,成功获得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博士贯通班面试名额,并最终顺利进入本博班。
马文惠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深刻了解科研的过程,提高科研水平,寻求学业上的进步,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过程中,马文惠在合成激素蛋白上遇到了阻碍。激素蛋白的合成实验需要一周,多次的实验失败重挫了马文惠及组员的信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研究进度。但马文惠并未放弃,而是在巨大的压力下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不停地翻阅文献,在网上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最终克服这一难关,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结题报告。在陌生领域不懈探索,不仅丰富了马文惠的知识,也拓展了她的见识、锻炼了她的韧性。从未止步、挺膺前行,是马文惠在追求学业过程中最为恰当的描述。
2
秉持今事今毕,投身学生工作
当谈及学生工作时,马文惠这样说:“参加学生工作扩大了我的交际圈,让我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同学,也让我有了和更多优秀同学学习的机会,既拓展了自身的能力,也锻炼了为人处世的方式。”而“今日事,今日毕”则是她在学生工作过程中领悟最深的道理。
在刚开始任职学院团委副书记的时候,马文惠也曾处于缺乏经验的迷茫时期。有一次,她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由于没有相关开展大型活动经验,为了写出满意的活动方案,她改了一稿又一稿。在十几次改稿过程中,马文惠不仅获得了满意的活动方案,还积累了举办活动的宝贵经验,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马文惠想起当时的情景,笑着说:“我记得当时每天中午都会到办公室里面去找老师讨论相关的细节,过程是辛苦的,可收获是美好的。虽然每天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但充实的学生工作,让我感觉人生特别有意义。”
马文惠十分讲求工作效率,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工作,绝不延缓每日任务的完成进度是她平衡学生工作与学习生活的重要法宝。马文惠认为,工作和学习同样重要,在面临繁重工作时,她有效规划时间,尽可能地提高效率,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上,有时候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马文惠自己摸索出一套时间规划方法,即“今日事,今日毕,坚决避免拖延症。时间是抢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马文惠认真完成学生工作
3
铭记饮水思源,探寻青春意义
“我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马文惠的初心。在校期间,她在大一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她在寒暑假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在四川省房屋调查的实践工作的现场、在关爱孤寡老人的舞台上都能看到她志愿服务的身影。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感受乡村绿色发展”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让小我融入大我,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马文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实践是在社区参加房屋普查工作。通过在村里挨家挨户的走访询问,马文惠了解到村子中原本的泥土路铺上了崭新的柏油面,经常扬起沙尘的大空地变成了文化大广场,乡间小路旁也增添了体育锻炼器材……“美丽乡村的变化,让我能切身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马文惠说,“村民们能够在农忙之余,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对党和国家推动乡村振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社会实践
文字 | 迟烁郦 刘丰沂 李卓彧 陈雨圻
编辑 | 刘彦彤
责编 | 刘宇豪 迟美琪 杨明
图源 | 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