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男,中共党员,化工学院2018级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优秀研究生、校优秀学生干部、化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潜心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读博期间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担任高分子博硕第三学生党支部书记,组织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党史故事我来讲”等活动,带领支部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
“科学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途会遇到很多未知的困难。”何俊男本硕都是应用化学专业,对于全新的研究领域并不十分熟悉。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高分子化学、物理及材料知识;每天坚持阅读本领域相关文献,积累陌生的中英文专业词汇;通过PPT形式记录阅读的全部文献,分析其中的创新点及存在的疑问,他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能够游刃有余”。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博士四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造就了今天的何俊男。回首他的求学之路,一个少年怀揣科研梦想,踏上赴大工深造的火车,并全身心投入到热爱的事业中。经历与导师初遇的紧张、实验结果不顺利的失落、问题解决时的兴奋、撰写文章的偶尔烦躁以及论文接收那一刻的激动,场景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海。即使困难重重,但他并不后悔选择:“想在科研中有所建树,必须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在磨练中丰富阅历、提升能力,才能达到向往的目标。”
“最美的科研誓言就是报国。”
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下,何俊男的科研成果显著。四年来,他基于铜催化的炔烃多组聚合反应,开发设计肿瘤微环境响应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量聚光敏剂等功能高分子材料,同时开创了一类铜催化的炔烃四组分聚合反应,在Biomacromolecules,Applied Surface Science,Polymer Chemistry,Acta Polymerica Sinica,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并获国家发明专利。读博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活动,并获得博士论坛优秀口头报告二等奖和“党言党语”演讲比赛二等奖等荣誉,同时报名参加4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坚定了科研报国的理想信念。
“最美的科研誓言就是报国”,这是何俊男从黄旭华院士身上学到的道理。院士事迹助他端正自身科研态度,“30年的隐姓埋名就是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那是对国家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受此影响,他积极投身科学研究,探索治疗癌症的新策略——合成了一种化疗抗癌药物HIF-1α抑制剂Lificiguat(YC-1),与聚卟啉光敏剂和两亲性聚合物(mPEG-PCL)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组装的形式构建纳米载药胶束,通过化疗与PDT协同治疗的方式有效解决光敏剂的ACQ效应和肿瘤缺氧导致的问题,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此外,导师的日常关怀与悉心指导和帮助与何俊男如今取得的成绩密不可分。“郑玉斌教授高尚的人品、敬业的态度和渊博的学识深深地影响我,”何俊男表示,“他不仅传授我理论知识,还教会我如何在科研中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让我获益良多。”
“有了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事科研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科研之余,何俊男最喜欢的就是运动。他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锻炼身体,尤其热衷篮球、网球、乒乓球、游泳、跑步等一系列的体育项目。“科研和生活需要有机结合。”科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良好的身体才能坚持下去。他提倡研究生要多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运动还能调节自己的心理,“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事科研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在平时生活中,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年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去开展科研工作。“我的观念是必须劳逸结合,”何俊男说,“我喜欢有规划地去做事情,基本会按照早7晚11的时间来作息。”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担任高分子博硕第三学生党支部书记期间,何俊男开展特色活动,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他曾组织“党史故事我来讲”的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号召全体同志分享自己熟悉的党史故事,在他的带动下,党员积极踊跃发言、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想感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党支部应该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他在党支部组织过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组织优秀毕业生给高分子专业的新生分享科研和就业经验,有效地帮助在校的研究生认识专业,提高科研能力。2021年化工学院党支部的积分排名中,何俊男所在党支部排名第一,获得“校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何俊男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从云南的边陲小镇到北方求学的10年间,有说不尽的心酸和无奈,但他从未后悔走上科研这条道路。科研之路漫漫而修远,但他心中那束科研之光永远不会消失。无论未来有多少艰难,他都会朝着光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他坚信: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珍惜每分每秒,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努力够了、能力足了,成功也就不远了。
文字作者 | 栾明鑫
编辑排版 | 郑蕊彤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