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陈伟:用科技帮扶企业,以初心培育人才
广州工商学院 陈惠琼2023-03-30
字号:AAA
陈伟是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专任教师,自2015年入职以来,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多个奖项,指引多个学生团队创业成功。

人物介绍:陈伟,1972年生,男,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在读博士研究生,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专任教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技师。2020年获聘为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创业导师、广东知识产权标识专家库成员、佛山市科技企业孵化创业导师;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乡土专家,获聘为广东韶关科协智库专家、兴宁市人才驿站专家库专家;2022年成为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新丰县组织部特聘乡村人才驿站专家。2023年1月组建师生“轻骑兵”团队,以“专精快准”科技帮扶乡村企业发展。

自2015年入职广州工商学院以来,陈伟在用科技帮扶企业的同时,用心用情指导学生获得各级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30余项、获取知识产权6项,指导3支学生团队成功创业。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其中在今年下半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竞赛(教育部认可的56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全国总决赛中指导“漉菜振兴队”和“嘎嘎上队”。这两支队伍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取得了学校历年参加此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

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20对于陈伟来说是一个富有意义的数字,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前20年用于积累知识,中间20年用于在企业获得经验,后20年用于传道授业和解惑。多年来,陈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既在自己热爱的科技领域中不断深耕细作,又在教书育人事业中逐渐开花结果,在用科技帮扶企业的同时,坚守初心,立德树人。“高校里面的科研氛围比较浓厚,我想发挥高校的优势,利用产学研项目反哺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栽培更多创新创业的人才。”

深入产学研合作,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从公开媒体报道的照片中,陈伟的身影忙碌在田间地头以及在实验室中指导企业技术人员。在梅州的叶南渔村公司蔬菜果园基地,他手扶着一把铁锹,脚穿一双普通的运动鞋,与基地的工作人员作指导交流。脚下的菜地一畦接着一畦,栽种的是在当地名叫“漉菜”的一种芥菜。作为省企业科技特派员,陈伟担任技术指导,负责该公司“蔬(漉)菜标准化种植与加工技术”项目与产业化课题。随着产学研项目合作的不断深化,兴宁市叶南渔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广州工商学院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创业基地,双方也共同创建了“广州工商学院-叶南渔村创新创业实践班”。6年来,陈伟驱车行驶在校企之间,来回行程达17余万公里。陈伟平常在晚上给“叶南渔村”实践班授课,周末和寒暑假则带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带着学生团队到乡村田地与企业车间、攻克技术难关,并且跟省农科院所合作,培优新种子,使漉菜一年可以种到2-3季,比原来多种了1-2季,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明显的提高,也为当地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贡献了一臂之力。

师生“轻骑兵”团队在兴宁叶南渔村蔬(漉)菜育苗试验基地.png

师生“轻骑兵”团队在兴宁叶南渔村蔬(漉)菜育苗试验基地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想法是陈伟在读大学期间就种下的。有一年他在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附近的一个乡村支教,被山区乡村的贫困深深震撼到,“当时我就有一种想法,要把自己在学校和企业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把自己在科技方面的特长用于帮扶乡村及山区企业的成长,转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状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在漉菜项目实施过程中,陈伟注重培养和指导企业年轻技术队伍,先后培养和指导了7名企业员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并以特派员项目为契机成立了2个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和1个实训基地,为企业储备技术与管理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师生在广州工商学院-叶南渔村创业就业基地.png

师生在叶南渔村创业就业基地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经过数年的研发和实验,结合乡村发展的产业实际,陈伟创新性地提出“政-校-企-村-户”的合作模式,发展乡村漉菜企业,打造从漉菜种子培优、种植到加工与现代化饮食服务的全产业链发展,使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省扶贫龙头企业叶南渔村公司顺利突破技术瓶颈,他与企业一起研发的温泉漉菜也被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认定为广东岭南特色食品。

陈伟是广州工商学院第一位成为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的教师,在社会上身兼多职,业务范围涉及农产品加工、食品发酵与酱造、梅干菜种植与加工、茶叶种植与加工、研发预制菜等领域,充分发挥了他在农产品种植与食品加工方面的特长。为了帮助企业,他经常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亲自到企业和年轻的企业家们一起研讨,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他帮扶的企业家不但实现了盈利,有的还当选市人大代表或者省人大代表,其中一名企业家在2022年当选了党的二十大代表。

坚守教育初心,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这句话形容陈伟一点也不为过。2012年,陈伟下定决心离开国营企业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为了胜任教师的角色,他考取了全日制兰州大学国际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此前他已于200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和拓宽知识面,近期在攻读管理学、文化学博士学位。

他在指导学生上面不遗余力。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指导学生写论文、写项目策划书、备战比赛和进行创新创业项目产品研发,周末和寒暑假则带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参与劳动实践实习。这是陈伟工作的常态。“陈老师指导学生很有耐心。他白天上课,对信息的回复有所迟延,但是晚上11点之后,如果发信息向他请教,他一定会及时回复,而且不会对我们的提问比较幼稚而感到不耐烦。”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张林彬说:“陈老师作风比较务实,他很少创造什么经典名言,但会鼓励你去做很多的事情,有问题会帮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团队的另一位核心成员张冰可说:“陈伟老师严厉中有温情,教我们学会了自信、勇敢与坚持,还有学会如何带好一个团队。”

陈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他叮嘱学生,“创业要有南泥湾开垦拓荒精神。立志立德、守业守德、创业创德”,把创业和品德看作同样重要。管理学院2015级学生许景富是陈伟带的第一届本科生,也是广州工商学院升本后录取的第一批本科生之一,毕业后创立了多家公司,年薪逾百万。许景富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大学时代。2017年,许景富在陈伟的指导下,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营销,帮助佛山当地一家知名品牌饮料企业销售完两大卡车的滞销的饮料,这段经历为他创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陈伟老师是我的恩师,在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时候,只有陈老师支持我、鼓励我,并亲自介绍我去广州参加培训学习创新思维和营销知识,指引我走上创业之路,我非常感激他。”许景富心怀感恩之心,在毕业后经常回学校看望陈伟,跟师弟师妹们交流并传授创业经验和企业运营经验,并且为师弟师妹们的实习提供了许多帮助。

今年6月,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在建设一流专业过程中,陈伟从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实践实验班建设、横向课题、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了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陈伟团队结合自身民办本科应用型高校特点以及学校“五进”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发扬“正德厚生 励志修能”的校训精神,逐渐探索形成了全生命周期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大二培养创新的能力,大三开始创业、孵化和运营项目。此外,陈伟团队与兴宁市叶南渔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共建产教研创实践教育中心等十大平台,为工商管理相关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课程实验教学、毕业实习、创新创业训练、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生产现场实践环境,在助力乡村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021年,陈伟和学生团队共同创立乡村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让学生团队负责人担任公司执行经理。在2022年下半年的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竞赛(教育部认可的56项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全国总决赛中,陈伟和王光辉指导“漉菜振兴队”和“嘎嘎上队”参加比赛,这两支队伍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取得了学校历年参加此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漉菜振兴队”的现任学生团队负责人邵嘉菲如今是第三代漉菜产品创新项目传承人,今年大二。依托乡村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陈伟带着学生团队与叶南渔村等企业共同合作开创和运营“众一口”“漉大师”商标品牌,营销温泉漉菜(佛山禄菜)、客家娘酒酒、预制菜等多种产品,叶南渔村等企业负责产销种植,学生团队负责参与设计小程序和产品开发,并通过学校视频直播基地帮助农民直播带货。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团队在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创新创业也有了更多可能。目前,这个公司已获知识产权2项,注册商标项。

“三人行,必有我师。”陈伟常常鼓励参赛的学生向其他优秀的老师请教,甚至向校长王日华请教,使团队项目的痛点和短板得到了改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项目《我要去乡村:佛山乡村禄菜产业振兴项目》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总决赛中荣获省赛特等奖、全国二等奖,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荣获铜奖。跟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的学生同台竞争并获得了奖项,使广州工商学院参赛团队更增添了自信与前进的动力。

“最开心的就是见到取得成果,”陈伟说,“当学生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产生一个很优秀的作品的时候,我是真的很高兴。”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思政引领铸魂育人

陈伟的爷爷是参加过大别山战役的革命战士、老共产党员,在大别山战役中受伤后,留在河南经营农场。陈伟从小在爷爷经营的农场长大,对乡土、对革命有深厚的情怀。在日常教学中,陈伟营造“思创融合”平台,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起来,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信念的人。

活用“课前五分钟”,思政引领铸魂育人。陈伟带的班级,从大一开始,每节课前5分钟都安排学生选唱一首爱国歌曲,大学四年下来,同学们对100首爱国歌曲熟记于心。陈伟说,“这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共产党员为国家作出的牺牲,革命精神其实也是一种创业的精神。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引导创新创业,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爱国品质、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学生在创新创业之路上才能走得长远。”课前唱爱国歌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又可以使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可谓一举两得。陈伟鼓励同学们从大一开始写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带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成为管理学院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数占比最高的学生队伍。

思创融合,党史学习教育见成效。管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作为省级样板党支部,在2021年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主办的全省高校精品党课微党课评选活动中,由陈伟主创和赵小锋同志指导、张林彬等10位同学共同演绎的作品《坚定信念跟党走 一碗“娘”酒担使命》被评为精品党课。作品以程严烈士的生平事迹为背景,以情景剧场的形式,重现了兴梅地区共产党员在战场上坚强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激发了广大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热情。娘酒不但是陈伟创新创业团队的研发项目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7年来,陈伟带的学生超过800名,这些学生里面,有的毕业后经创业成为企业家,有的成为村支书、村委支部委员,带领村民们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张林彬说:“陈老师对乡村振兴有一种情怀,在他看来,只要你坚持为人民服务,那么你在乡村振兴和奉献社会的道路就不会中断。”受到陈老师的激励,在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中,有的学生在备考马克思主义方向的研究生,立志成为一名深入乡村的基层扶贫干部,加入到祖国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中;有的满怀服务社会的热情和激情,经常利用寒暑假回家乡从事公益活动,已连续数年开展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公益课堂,在公益事业中不断发光发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陈伟在教育事业中,坚持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把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融入到产学研合作项目中,聚力产教融合,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孜孜不倦地勇毅前行。


[通讯员:钟杏]
[指导教师:谭全]
[责任编辑:苏兰]
陈伟是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专任教师,自2015年入职以来,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多个奖项,指引多个学生团队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