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砼心向“疆”实践团赴新疆基层走访调研
河北科技大学“砼”心向疆实践团赴新疆第二师铁门关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以青春之名,为筑梦赴疆。
日前,河北科技大学砼心向“疆”实践团成员深入新疆第二师三十三兵团所属单位实习,走进田间地头,走访基层建设,以边疆乡村发展成就为现实教材,开展实践调研。在他们看来,这既是践行总书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殷殷嘱托,也是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基础”的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三十三团作为南疆地区的重要棉花产区,棉花种植历史悠久,产量稳定且品质优良。近年来,该团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等措施,不断提升棉花产业的经济效益。采用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同时,注重棉花的机械化采摘和加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实践团成员满怀热情步入田间地头,深入了解33兵团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在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工程土地中,实践团成员亲眼见证了棉花、玉米、朝天椒、大豆等农作物的长势。深刻感受到了生态产业背后辛勤付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弯腰,都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坚守。
在连队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当地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队员们深刻意识到,推进乡村振兴绝非易事,不仅需要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品质,还需要推进科技兴农,引智引技到田间地头,用现代科技的力量,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农业焕发现代光彩,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乡村振兴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砼心向“疆”实践团成员对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主体情况进行摸底,旨在深入一线,直接对接种子销售的前端,为33团农业安全高效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在与农资店老板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不仅询问了种子的进货渠道、销售情况,还深入了解了农户的购买偏好、种植需求以及反馈意见。通过这一环节,成员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为后续33团农发中心优化种子供应结构、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践团成员还重点关注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情况,仔细检查了农资店的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确保每一家门店都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对于存在资质不全或违规经营行为的门店,调研团队立即进行了记录,后续将协同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和规范。
团队成员在三十三团团委老师的带领下走访了乌鲁克国家沙漠公园栈道、盐碱水养护防风固沙基干林项目与鸵鸟养殖场。
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葫芦岛海子、阿拉峡海子、乌鲁克农耕系统等情况,看到了生活在沙漠林区的鸵鸟、骆驼、蜥蜴和马鹿等动物,深切感受到新疆沙漠生态的壮美。
图片来源(河北科技大学)
在三十三团盐碱水养护防风固沙基干林项目中,同学们深刻体悟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3400亩的生态林建设,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节水灌溉等工程的实施,在大漠最前沿筑起了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更好的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转变。
实践团队实地考察
图片来源(河北科技大学)
团队最后走访的是由三十三团七连两委王桂花领办的鸵鸟养殖场。走进养殖场,一只只体型健硕的鸵鸟正在围栏内悠闲地觅食、踱步。“鸵鸟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力强,主要以农作物秸秆、青菜、青草等作为饲料,养殖成本低。一只鸵鸟年产蛋四五十颗左右。”养殖场负责人王桂花表示。
从建场初期的艰苦创业,到如今的繁荣发展,33兵团场见证了新疆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通过近期社会实践,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河北科技大学砼心向“疆”实践团响应兵团“赴疆兴业”计划的号召,深入基层,扎根边疆,在新疆第二师三十一、三十三团进行为期一月的实习实践,旨在做好西部基层建设和服务工作,同步推进校地合作与工作交流。
实践团队合影
图片来源(河北科技大学)
[通讯员:崔一鸣]
[指导教师:孙璐野]
[责任编辑:张艺馨]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content}
管理员
回复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回复
{data.commentUser}:
{data.content}
河北科技大学“砼”心向疆实践团赴新疆第二师铁门关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以青春之名,为筑梦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