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伦贝尔学院走向世界,这个专业为国际合作交流注入新活力
原创
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宣传部2024-12-24
呼伦贝尔学院学生赴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交流学习
近年来,呼伦贝尔学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以本为本”的初心,践行“四个回归”的使命,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充分发挥一流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本专栏将陆续推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系列介绍。
俄语专业始建于1982年,2004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在4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目标,在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础技能的同时强化语言实践环节,形成了突出“专业性、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2010年获批国家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获批自治区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基础俄语教学团队荣获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19年获首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
俄罗斯语言与文化学院迎新晚会(评建办公室与外国语学院)摄
俄语教学团队成员17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0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4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俄语翻译、哲学、俄罗斯文化、俄语教学法等。团队中有骨干教师4人,其中3人在其他高校担任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五年,团队成员发表论文76篇,其中核心论文9篇,科研立项21项,著作8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蒙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人取得俄语口译、笔译一级或二级证书。团队成员获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自治区选拔赛等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50余次。
获奖证书(评建办公室与外国语学院)摄
以自治区“一流专业”建设为依托,俄语专业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建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金课1门、校级精品课1门、校级特色课程2门、校级混合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旅游俄语》《外贸俄语》《俄译汉教程》《汉译俄教程》等课程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突显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
俄语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五年,有11名学生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发表论文,70余人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毕业生中已有10余人获得国内外高校博士学位,高校任教者6人,2012级毕业生王欢现任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参编多部国家级俄语口译教材;多名毕业生就职于呼伦贝尔市各旗县外事、口岸、边检等部门。
获奖证书(评建办公室与外国语学院)摄
呼伦贝尔市毗邻俄蒙边境,与俄罗斯、蒙古有广泛的经济、旅游和文化交往,为俄语人才搭建了良好的语言实践平台。俄语专业始终将专业教育与服务地方紧密相连,鼓励师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018—2019学年为牙克石市的俄罗斯族群众提供免费口语培训一年,出色地践行了高校“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宗旨;2019—2020学年为海拉尔边防检查站4名干警培训俄语1年;2019—2021学年组织师生对口岸地区的俄文公示语进行采集并提出修正意见;2024年4—5月选派15名学生参加中俄蒙贸易洽谈会并承担翻译工作。
比赛合影(评建办公室与外国语学院)摄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内蒙古向北开放、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需要,加强对外合作办学和教育交流合作。作为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赴俄留学基地,自2005年起,俄语专业共向俄罗斯高校派出中俄2+2合作本科、3+2本科、1+4本科生、4+2硕士研究生、一年期语言实习、国家公派俄罗斯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独联体国家研究生项目学生约600余名。2023年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签订互派留学生语言实践项目,目前已派出三批共计34名学生赴俄交流学习,效果良好。
学子赴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交流合影(评建办公室与外国语学院)摄
2000年以来,与5所俄罗斯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以及教学科研文化交流等活动。与后贝加尔国立大学共建俄罗斯语言与文化中心,2009年以来与后贝加尔国立大学联合举办5届奥林匹克竞赛、4届俄罗斯艺术节、10届“现代中国俄语国际科学实践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联合举办的“俄语知识奥林匹克竞赛”和“俄罗斯文学艺术节”成为两校传统合作项目,被列入俄罗斯联邦俄语教师联合会项目名单。
以“专业知识+外语技能+文化素养”为方向,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地方机构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新的实习实践基地,实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平台。
继续加强与俄罗斯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将传统科学研讨会、学生竞赛和学生活动等项目做大做强,在提高师生语言与科研能力的同时,提升专业在国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增加创新创业的系统性培训,将创新创业意识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完善备赛机制。
不断完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体系以及保障机制的建设力度。
[通讯员:崔壮]
[指导教师:白玫]
[责任编辑:祁昊宇]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content}
管理员
回复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回复
{data.commentUser}:
{data.content}
呼伦贝尔学院学生赴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