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有我 兴边栋梁 | 在创新创业浪潮中华丽转身,她是富雪婧
原创
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宣传部2025-06-12
今天和小中兄妹探索“十佳大学生”富雪婧——成功背后的秘诀

在祖国北疆,那片广袤而壮丽的土地上,正发生着无数动人的故事。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来自呼伦贝尔学院,或是朝气蓬勃的在校生,或是已奔赴社会的毕业生,带着知识与梦想,毅然投身到助力北疆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他们以青春作笔,以汗水为墨,在北疆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无论是在艰苦的基层岗位默默耕耘,还是运用专业知识推动乡村振兴,他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北疆前行的道路。本专栏将聚焦呼院学子的事迹,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感受“强国有我”的青春力量,见证“兴边栋梁”的使命担当。
怀揣满腔热忱
她走入呼伦贝尔学院的大门
心存鸿鹄之志
她以行动打破前路一切坎坷
刻苦钻研,勇于开拓
她的创新创业之旅漫长却熠熠生辉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
“十佳大学生”富雪婧
来探索她成功背后的秘诀
富雪婧
法学与经济管理学院
2022级市场营销专业
中共预备党员
曾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呼伦禧创》项目国家级立项;荣获自治区励志奖学金、第二届中华职业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二等奖、呼伦贝尔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赢在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禧创将呼伦贝尔名片递向国际”校赛铜奖。
当2022年秋日的阳光第一次洒在呼院教学楼的白墙上时,我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走进校园,那时未曾想到,两年后的自己会以中共预备党员的身份,带着三十余项荣誉与成长印记,即将踏上新的征程。
作为班级团支书和学院团总支成员,我始终将“明德致和、笃学尚行”的校训镌刻于心。清晨六点半在活动场地忙碌、深夜十一点仍在完善活动方案的身影、周末穿梭于各类学术讲座和志愿服务现场的脚步,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底色。在专业学习上,我坚持“以实践验证理论”的理念,不仅保持着班级前十的绩点,更在“赢在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将课本中的一段段理论转化为真实商业场景中的解决方案。
旅游时的照片 本人提供
在追求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我像海绵一样汲取养分:通过英语四级后继续备战六级;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突破专业限制,与法学与经济管理学院同学合作开发校园服务平台;作为学生干部,创新开展各种主题团日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同龄人心里。当看到专业综合测评榜单上自己的名字位列第一时,我深知这不仅是成绩的证明,更是全方位成长的见证。
当志愿者时的照片 本人提供
站在大二的尾声回望,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组织活动的焦灼、志愿服务中的感动,都化作滋养成长的养分。我始终相信,真正的优秀不是终点,而是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正如我常对自己说的:“要像北疆的白桦,既要深深扎根,也要努力触摸更高的天空。”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求知与实践的道路上,书写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担当。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这是我在青创中心办公室墙上贴的座右铭。两年前那个抱着会议材料在走廊小跑的青涩身影,如今已成为能统筹百人团队的社团负责人。从共青团员到中共预备党员的身份进阶,从活动执行者到项目总负责人的角色蜕变,每一步都在印证着这句话的力量。
我依然记得第一次推开招生就业处办公室门时手心的潮湿,记得老师温暖的手掌落在我肩头的温度:“雪婧,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办活动,而是搭建学生与社会的桥梁。”这句话如同火种,点燃了创建创新创业类社团的构想。三个月里,我和七位核心成员在空教室反复打磨章程,在食堂餐桌上敲定运营方案,甚至把寝室客厅改造成临时会议室。当“呼伦贝尔学院青创中心”的牌匾终于挂上时,我们的材料已迭代了11个版本。
创业集市活动 本人提供
最难忘的是筹办校园招聘会的经历。带着140名社员,我们像精密仪器般运转,整理200余家企业的招聘展板,当看到3000余名毕业生在春季招聘会上与企业深度对接时,那些熬红的眼睛、嘶哑的嗓音都化作了值得。
与小伙伴的合照 本人提供
现在的青创中心,不仅是十佳社团,更是孕育梦想的苗圃。每当我看着新社员们眼里跳动的光,就像看见两年前那个在办公室门口深呼吸的自己。我们正在搭建的,不仅是就业服务的平台,更是一代青年探索未来的勇气。
“在创新创业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每当我翻开笔记本扉页上这句话,总能想起那些在创业园通宵改方案的夜晚。2024年5月,当《呼伦禧创》项目获批国家级立项的通知弹出时,我的手悬在鼠标上颤抖了三秒——从社团到工作室,这条路上每一道车辙都清晰可见。
为了把牧区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结合的构想落地,我和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跑遍了政务大厅。记得领到营业执照那天,窗口的阳光恰好洒在“禧创工作室”几个字上,墨迹未干的纸张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入驻大学生创业园时,我们用三轮车一趟趟搬运设备,连盆栽都要亲手布置,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创业的仪式感。
忙碌的身影 本人提供
大二那场杭州电商训练营是我蜕变的起点。在阿里巴巴园区,我第一次知道直播间里的流量可以像草原上的骏马般奔腾。返校后,我带着这份炽热接连承办“创业集市”和“跳蚤市场”,看着同学们在摊位前用创意兑换真金白银,那种成就感比获奖更让人雀跃。
而真正让我成长的,是参与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历练。第一次回收参赛项目的那晚,我和指导老师在办公室整理到凌晨三点,200余个项目整理了一遍又一遍。线上路演前夜,我反复检查每个环节,连主持词都标注了三种颜色的批注。这两年,我的荣誉证书攒了厚厚一沓,但最珍贵的还是那10余项创新创业大赛的奖状。它们记录着从青涩到从容的轨迹:从最初答辩时磕磕绊绊的汇报,到后来能精准拆解评委的每个提问;从手忙脚乱的项目书排版,到如今可以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制作商业模型。
小伙伴们 本人提供
现在的禧创工作室里,挂着我们第一次团建的照片。画面里的年轻人们举着“逢山开路”的横幅,背景是堆满草稿纸的会议桌。每次有新成员问起创业的秘诀,我总会指着窗外的创业园长廊说:“你看这些脚印——深的是跌倒时的踉跄,浅的是奔跑时的雀跃,但重要的是,它们始终朝着前方。”
沃土育新苗
逐梦正当时
年轻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
强国的誓言铿锵有力
兴边的大任责无旁贷
用汗水浇灌希望的花朵
在广袤的北疆挥洒热血
用青春谱奏复兴新篇章
站在北疆大地,我真切感受到它的蓬勃脉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有 “功成必定有我” 的担当,肩负起 “强国有我,兴边栋梁” 的使命。课堂上,老师讲述边疆的过去与未来;实践中,我们深入基层,见证乡村振兴。在这里,我目睹边疆建设飞速发展,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人民的热情坚韧,这让我坚定了报国决心。“强国有我” 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为投身边疆建设打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人人都是主角。我们大学生更应投身边疆建设,践行 “强国有我,兴边栋梁” 的誓言,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不畏风雨,不惧挑战
让我们为富雪婧点赞喝彩
也为自己鼓掌加油
愿所有呼院学子
都能秉持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
不负青春,勇毅前行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讯员:崔壮]
[指导教师:白玫]
[责任编辑:国世卓]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content}
管理员
回复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回复
{data.commentUser}:
{data.content}
今天和小中兄妹探索“十佳大学生”富雪婧——成功背后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