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礼堂鸟瞰图。陈佳祺/摄
  
  岳麓山下
  红墙 碧瓦 彩檐
  蓝天之下 绿树之中
  庄重而秀丽 古朴而儒雅
  湖南大学大礼堂静静伫立其中
  与老图书馆比肩而立
  与岳麓书院相对而望
  
  ▲远山淡影间的大礼堂。任克威/摄
  * 01
  
  1953年,湖南大学大礼堂问世,由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柳士英教授设计,李达同志亲自主持审定修建。建筑总面积2141平方米,占地面积1094平方米。
  李达非常关心大礼堂的修建,大礼堂内部座位的宽窄也亲自试坐,务求容量最大。据回忆,在大礼堂修建时,毛泽东还拿出了自己的部分稿费资助。
  
  柳士英先生。
  
  1959年的大礼堂。供图@胡琼
  人们常说“南柳北梁”,这两位中国建筑界的泰斗。一位是梁思成,另一位便是柳士英。柳士英先生在湖南大学工作、生活了40多年。既是湖南现代建筑教育的开启者,也是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创始人,长期主持湖南大学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
  
  
  湖南大学的近代建筑,几乎全部出自柳士英先生之手。它们不仅是湖大校园建筑的经典,更是半个世纪以来,湖南地方建筑的最高成就,大礼堂便是其中之一。
  2013年,湖南大学大礼堂作为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成为校园重要标志之一。
  
  ▲大礼堂侧面。任克威/摄
  * 02
  
  在兼具民族风格设计与经济环保的要求之下
  柳士英摆脱过往建筑师模仿中国古建筑的思路将大屋顶通过现代结构加以改造
  为求得最经济的建造办法
  大礼堂采取了大幅度木屋架
  和最经济的钢筋混凝土断面构件等措施
  经济又环保
  从雕栏到大台基
  从浮雕到檐下彩画
  皆为点到为止,不寡淡 不繁缛
  
  柳士英手绘图纸。@来源《同质异构》
  学校建筑在美观方向不应考虑过多,但大礼堂与其他的校舍相比,似应有不同。当时大家主张采用自己的民族形式,我仅仅在轮廓上着眼,在细部上是有自己的手法的。天幔、楼梯、门窗以及台口装饰都是有显著的不同风格很难说是中国传统的形式,也很难说是西方的样式。总的讲来这个设计意图是革新的,式样是不够熟练的,不入不杨,不入不墨,这里有我的个性,亦中亦外,亦古亦今。
  ——柳士英《回忆录提纲》
  
  追求几何的理性之美的大礼堂。@图源《湖南大学建筑早期研究》
  
  ▲俯瞰大礼堂民族风格大屋顶。陈佳祺/摄
  
  ▲大礼堂侧面。任克威/摄
  大礼堂东北角坐落着一间“网红”公共厕所
  这座厕所的独特之处在于
  它有着一座传统中式的歇山屋顶
  屋顶采用琉璃瓦,墙体用红砖
  顶部设计了四个用于通风的老虎窗
  如今这座厕所,已与湖南大学诸多风格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具建筑史学价值的群落
  
  ▲同样是国宝建筑的大礼堂边上的厕所。任克威/摄
  
  圆圈是柳士英
  一个解不开的情结
  也是湖大早期建筑中
  出现最多的一个符号
  
  大礼堂剖面图
  大礼堂的圆窗
  从外看,圆窗精致而美丽
  从里向外看
  打开的那半扇窗框住了一幅半圆的美景
  与周遭朦胧的圆弧形玻璃相映成趣
  这一个个的圆圈
  不仅展现了表现主义手法
  更代表着设计师柳士英赋予建筑的旋转与流动
  也因此被称为“柳氏圆圈”
  ——《中华遗产》柳肃 肖灿
  
  ▲大礼堂外窗。任克威/摄
  
  
  
  层层叠叠的屋檐下
  开一扇圆窗
  古雅意境与现代色彩
  在此碰撞交汇
  官式绿色琉璃大屋顶
  淡雅、明快
  国漆红色主调 缀以金饰
  既存古朴典雅的艺术特色
  又颇具现代意味
  趣味尽显
  
  ▲官式绿色琉璃大屋顶。任克威/摄
  
  ▲云纹脊饰。任克威/摄
  
  ▲大礼堂屋角的斗拱。任克威/摄
  
  ▲大礼堂的飞檐。任克威/摄
  
  大礼堂以圆形装饰为母题
  被每一个细节不断回应
  舞台原有圆形框饰以增强其活跃气氛
  扶梯的圆球装饰更增强人的流动感
  而两球之间的花饰
  舞台上部组圆圈边饰
  外圆窗的花饰线条等又起到稳定作用
  使之“动中有静”
  波形、折形墙面的处理
  动静结合 刚柔并济
  
  ▲大礼堂内部,舞台上方有圆形框饰。刘正瑞/摄
  
  ▲大礼堂内部。刘正瑞/摄
  
  ▲大礼堂二楼。刘正瑞/摄
  
  ▲大礼堂通向二楼的楼梯。刘正瑞/摄
  其 他 建 筑 细 部 装 饰
  
  ▲大礼堂侧面窗户。任克威/摄
  
  ▲大礼堂的斗拱形式。任克威/摄
  
  ▲大礼堂前的浮雕。任克威/摄
  
  ▲栏板上的浮雕。任克威/摄
  
  ▲大礼堂西面左右各设一个圆纹雕剌麻石拱门,拱形门洞内设三个出入口将人流分往不同坐席。
  如今看来
  大礼堂的杰出成就在于
  是那个充满变数和矛盾的时代下
  产生的建筑精品
  它启迪当今的建筑师
  面对诸多矛盾挑战的时候该如何把握其中的‘度’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研究》 郑晓旭
  * 03
  
  2022年
  大礼堂已伫立于此六十余载
  经过多次修缮
  一直以来大礼堂
  都是校内各项重大活动的承办场所
  
  
   ▲92级开学典礼在大礼堂举行。
   
   ▲1963年8月-湖南大学机制58-4班 毕业留念。
   在2006年前
   大礼堂每周会给师生播放电影
   “2002年12月,湖大投资 500 多万元对大礼堂进行改造维修,面貌焕然一新,各项设施舒适美观,并配备了中央空调及一流的灯光音响设施。最让影迷引以为豪的是该电影院采用 35mm 胶带影片放映,具有专业影院标准,让您得到全新的美的艺术享受。”
   @《湖南大学校报》2005年
   
   ▲胶带电影放映机。
   2020年9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大学考察调研
   师生在大礼堂前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大礼堂同样
   见证着学校的发展
   也目送着一批批学子
   在这里展示青春
   飞向更远的舞台
   
   ▲岳麓大使对话在大礼堂举行
   
   ▲第六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在大礼堂开幕。
   
   ▲王耀南院士在大礼堂为2021级研究生作入学教育专题报告。
   
   ▲在大礼堂举行教职工合唱比赛。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合唱音乐会。
   * 04
   
   我是2000年到宣传部来工作的,2002年开始接手大礼堂的管理,一直到2022年退休,我在大礼堂工作了20年。大礼堂不仅是国家保护建筑,也是学校的重要活动场所,以前几乎所有的大型活动、会议都在大礼堂举办。在2006年以前,大礼堂还会给师生放电影。由于大礼堂以木质结构为主,建筑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有一次学生汇演的时候起了一米高的明火,还好扑救及时,也只是虚惊一场。
   ——李小平 离退休教职工
   
   ▲80年代的大礼堂。@胡琼供图
   小时候,大礼堂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很大有很多座位的电影院,每到周末都会放映各种各样的电影,湖大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进去看。2004年,我在大礼堂里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哈利波特》,虽然当时年幼的我什么情节也看不懂,电影的内容也记不清了,但至今回想起来仍是非常有意思的场景。
   ——点又
   
   ▲电影票
   
   ▲电影票
   我是个老长沙人,第一次进入大礼堂是我八岁的时候我妈参加合唱比赛,我坐在台下,当时的大礼堂还没有射灯,但台上的灯光依旧很震撼。后来回到湖大上学,我加入了交响乐团,也终于有机会以表演者的视角去了解大礼堂,演出前的走台,乐手们一起站在走道上倚着窗沿吃饭,在负一楼化妆间练琴,在舞台上控诉大礼堂新装的射灯太刺眼太热。小时候对它崇敬,长大了与之打趣,大礼堂就像我的忘年交,我现在研二了,去到大礼堂的机会越来越少,但一直期待能再一次跟它合作。
   ——交响乐团 昂代斯玛先生的冰可乐
   
   ▲大礼堂内部。刘正瑞/摄
   古朴而端庄的大礼堂
   近看如诗 在每个细节里雕词琢句
   远观如画 在四季山林里大气如一
   向上承接千年书院的古朴典雅
   向下启迪建筑家们的创新变化
   国漆红调大胆铺饰
   琉璃青顶撞色明快
   精致金饰画龙点睛
   古木为梁为架
   水泥做墙做柱
   在每一层颜料的设计中
   在每一级台阶的计算里
   重檐与圆窗相衬
   古朴与现代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