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职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学校重要工作目标,拨出专用经费用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建立乡村振兴服务站,打造康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构建培训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实操训练与工作任务于一体、培训考核与推荐就业于一体、技能提升与学历提升于一体的“四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采用五大举措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技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学院”
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通过整合学校、企业与培训机构三方资源,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上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设置养老护理、婴幼儿照护、儿童照护、公共营养、保健按摩等10多个培训工种,打响“黎大”家政培训品牌。面向就业重点人群开展项目制免费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财政局共同出台的各类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红利,助推乡村振兴惠企利民政策的落实。近两年共开办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班159个,培训合格学员1.22万人,申领培训补贴1057.68万元。

校企合力打造“康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突出“黎明”特色,完善技能培养新机制
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产业发展需要和服务用工需求为宗旨,突出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实训教学”模式,组织完成20余个康养工种培训教学方案的制定工作。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体系,编制《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指南》,完善操作流程、培训师资优选、现场教学管理、学员考勤考核等标准性、制度性文件,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在泉州市同行中树立职业技能培训“黎明标准”。推行培训质量评价,按照理论考核、实操考核、考勤考核三部分对学员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建立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效果评价体系,学员总体评价满意度达96%以上。

保育员项目制培训
选优配强,建立“企校双师”新模式
突出企业、院校“双主体”,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以泉州康养产业和用工需求为导向,深入用工聚集区开展需求调研和指导服务,摸清培训需求和堵点难点,引入企业资源优化培训方案,引导企校深度融合,有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双提升。。学校选择专业知识广、操作技能强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企业推荐金牌工人、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授课教师,208位专兼职培训教师入选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第一批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库。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培训班
灵活形式,搭建“黎e学”线上培训平台
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结合用工需求场景实际,将实操模拟融入课堂教学,将理论学习放在线上,采取理实结合、线上+线下等弹性方式开展培训。学校搭建“黎e学”在线学习平台,将通用素质培训、易于理解的理论知识放在线上开展,学员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灵活开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突出问题。线下集中培训强化岗位实操训练,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和工学结合实训教材,由培训导师带领学员,分小组模拟用工环境,按岗位要求开展实操训练,有效提高实操针对性,解决集中实操难以开展、效果不佳的问题,有效增强了学用结合度和培训灵活度。2022年4月“黎e学”线上培训平台成功入选“福建省补贴性职业培训管理平台”对接清单。现有实名制注册学员1.9万人,人脸验证超100万次。

“黎e学”在线培训平台
多元评价,“四位一体”交叉融合凸显
学校全力推进康养服务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吸引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合作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积极推进家政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经过考核取证的学员优先推荐用工单位,并组织用人企业到培训现场做就业意向对接宣传,为学员提供稳定的就业平台,着力实现从过去“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促进学员能力培养与用工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既解决了用工单位对紧缺人才的需要,又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工资待遇。此外,学校积极响应福建省教育厅与福建省总工会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计划,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成人学历提升渠道,开设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0个专业,真正实现技能与学历双提升,脱真贫,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