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感觉特别开心,也特别骄傲。只是因为热爱,热爱是无法假装的,我热爱并享受志愿服务的过程。”当被问及做志愿者的初衷时,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秦宝军如是说道。2413个小时,当前全校青年学生中最多的志愿时长,秦宝军用无声的奉献诠释了: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结缘
积极与勤奋,是他身上最闪耀的特质。作为志愿者骨干,秦宝军曾奔赴北京大学、广州志愿者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众多高校进行交流学习。那时的他还未曾预料,未来的日子里,他不仅依旧走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还走得那么坚定和从容。
大二那年,秦宝军成为了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身份的转换,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奉献。“不仅要参加活动,还要比其他志愿者做的更多、做的更好。”
秦宝军在这之后的三年里,用大大小小160余次的志愿服务活动证明,这一身份,他当之无愧。
奉献
2020年初,新冠来袭,疫情肆虐。1月28日,甘肃青年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甘肃青年志愿者倡议书》。刚收到消息,身为党员的秦宝军便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投身抗疫工作,成为了庆阳青年防疫志愿者镇原服务队的一员。
在村口登记进出车辆、测量人员体温、为村民普及防疫知识、分享官方防疫信息、统计抗疫志愿者名单、采访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策划组织爱国卫生月第32个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科学防疫政策、捐助抗疫资金……抗疫路上,到处可见他身影匆匆,步履不停。
2021年10月,甘肃再次突发疫情。秦宝军凭借着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成为了抗疫志愿服务活动的负责人之一。在学校研工部、团委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11天里他组织、带领600余位志愿者顺利完成了6轮、共计84000人次的核酸检测,达成了总计60000余小时的志愿时长记录。志愿者们会定时换岗,稍作休整,但作为主要负责人的秦宝军,却一刻也不曾放松,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病毒无情,人心有情。在被打乱节奏的日子里,是以秦宝军为代表的志愿者们,用风雨无阻的挺拔身姿,努力将兰大人的生活拉回正轨。
2021年8月,秦宝军被聘请为浙江省志汇公益发展中心导师库专家,迄今为止,他为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多所省内高校开展线上培训12场,普及志愿汇APP、志愿服务内涵及精神、疫情防控等相关知识,累计培训学生骨干3400余人。
他用一颗饱含热爱的心将志愿精神传遍陇原大地。
坚守
从2016年12月注册成为志愿者,秦宝军犹豫过,也徘徊过,但却从未想过放弃。只要他抬起头,望向前方,那些仍在苦苦坚守、无私奉献的身影,总是激励着他继续前行。
他忘不了,心系脱贫、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张小娟,忘不了自己“要像她一样,把青春奉献给基层,把热血挥洒在当下”的誓言;他忘不了,甘肃阳光公益志愿服务总队的发起人张森,忘不了那“生命不息、公益不止”的人生信仰。是身边的榜样,让他不再感到孤独彷徨,而是更加坚定不移地走向远方。
感悟
“回首这些年来走过的路,辛苦是真的,自豪也是真的。”2018年9月,在参与第三届敦煌文博会时,他和其余400多位志愿者,用最甜美的微笑、最热情的温度、最专业的服务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让近千名参会代表感受到了甘肃青年志愿者的温暖与热情。秦宝军直言道,这对他而言,是最自豪,也最美好的回忆。
回忆共同抗疫的日子,除了劳累,更多的是感动。最令秦宝军难忘的,是兰大学子的积极与热情。他还记得,志愿者招募信息刚刚发布20分钟,微信群便加入了200余人;他还记得,500人的微信群都无法承担同学们的热情,他们只得又组建了二群来招募志愿者;他还记得,一位当过兵的同学私信老师,请求安排在晚上值班;他还记得,一位持有核酸检测证明的同学,询问是否可以优先安排;他还记得,党支部积极请战,全员出动,支援抗疫的事迹……每每回忆起这些片段,感动与温暖便包裹了秦宝军的心。
“年少不只读书,胸怀担当并重。爱是永恒的话题,服务是温暖的告白,青春是我们的名片,爱与担当更是。”秦宝军无声奉献的背后,是无数兰大人献身志愿服务的身影。他们心中不仅是眼前的方寸土地,还有无数的同胞和人民。“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作为一名平凡的志愿者,秦宝军真正做到了用热爱换一生奉献,用青春书奋斗篇章。
文字 | 李陶然 王千予 李岩
图片 | 秦宝军
执行编辑 | 崔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