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九年兰大,发表九篇sci!
原创 丁家雪 兰州大学2023-08-21
“你的理想决定了你的命运,你的眼界决定了你的理想。”这是李枝仔最喜欢的一句话。未来他会带着这句话走的更远。

兰州大学优秀研究生、甘肃省三好学生、五四好青年、阳光体育年度人物、福建口音、西北胃口……这些都是他众多标签中的一部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隆基人才培养奖,各项荣誉于他而言不在话下;单打、双打、混合双打,他在自己学科深耕的同时,也是羽毛球场地上的“常胜将军”……九年兰大、九篇SCI,是科研能手,也是文体达人,他就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直博生李枝仔。

过五关斩六将,迄今为止,李枝仔已在绘制学业蓝图的路上大展身手。连续2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国际主流期刊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9篇。

一次又一次的新开始、新跨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潜心努力,李枝仔在求学之路上披荆斩棘,书写了自己的别样青春。

图片


跨越的新选择

20159月,李枝仔与兰大进行了第一次正式会面。在后续学习中,李枝仔以优异的成绩,对流进入物理学理论基地班,开始了他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求学之路。三年后,在基地班的学习令李枝仔对物理学科有了更为深刻、清晰的认知,出于对自身兴趣和对未来的规划,李枝仔在2018年秋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跨越,在专业分流的时候选择了半导体材料方向。

而后,本科期间成绩优异的李枝仔,以直博生推荐免试进入兰州大学物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跟随导师靳志文教授进行学习,研究方向也从物理学转为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至此,第二次的身份转变也圆满落幕。

然而,通往成功的路并非只有坦途,入学之初发生的一件事为他上了郑重的”第一课”,对李枝仔后来的学习和科研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19年秋,彼时的李枝仔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为新型光电材料及器件设计。恰逢学期之初,李枝仔同导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承担了搭建实验室的任务。在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光电器件的性能一直上不去,李枝仔和同学们绞尽脑汁却无法解决,工作陷入了困境,李枝仔意识到,在“转型”的新奇褪去之后,困难也开始涌现了。

“在那个时候,导师靳志文教授教会了我怎样才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李枝仔回忆道。在导师的带领下,大家再次开始了实验进展,从细节处入手,从头到尾一步一步排查问题,搭建工作终于回到了正轨道。也正是这一堂课令李枝仔明白了科研是一条漫长的征途,期间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最珍贵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虚心请教是学习的关键,但掌握高效的自学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时候感觉学习方式最先有了转变,从本科时期的‘自己学’变成了研究生阶段的‘有人管’,再到高年级的实验规划和协商合作,都需要好好地适应和不断转变。”直至如今,李枝仔回想起研究生刚入学的那段时间,仍直言是一个难忘的“挑战”。

面对繁重的课业与科研压力,时间管理与安排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提前做好时间的规划会让自己更有节奏和条理地开展接下来的工作,李枝仔坦言:“我会提前一天晚上规划好第二天要做什么,比如说我提前一天晚上会规划好明天要测试哪几个,然后有哪些需要做,第二天大概会完成至少前一天规划的60%-70%任务,不会很没有目的性地去做一些事情。”通过这种规划时间的方式,李枝仔确保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和整个实验进度处于比较有序的状态,也给他的学习生活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措手不及,免去了赶“DDL”的风险。

图片

李枝仔(右二)参加俱乐部交流赛


向科研目标进军

历经多个途经点后,李枝仔的研究生生活终于拨云见日,也终于体会到在学术领域的“渐入佳境”之感,开始向着自己的科研目标进军。

2020年,是李枝仔从本科生变为研究生的第一年,也是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斩获2SCI论文的一年,看似轻松拿下的成绩,于李枝仔而言,更像是一场科研“长征”。

“循序渐进的准备会让你的科研更有节奏,在同样起跑的情况下会比别人领先一个身位。”李枝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同样把预先规划准备这个好习惯应用在了他的论文准备中。发表论文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绝非机缘巧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

李枝仔从本科开始就注重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读研之后,李枝仔多次认识到文献综述对于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大量的文献积累是后续做实验、写论文的基础,首先要知道自己所研究的行业里已做了哪些研究、还有哪些研究可以去做,然后和导师进行沟通,才能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尽早的确立,也能更快、更高效地开展后面的学习和科研。”有了前期的文献积累,在做出实验数据之后才能更快地撰写论文。

从文献综述到实验数据撰写,一步一步的尝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让他得以在研究生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主要涉及无金属钙钛矿材料,用于稳定化、高性能X2射线探测器及成像的相关研究。

同时,李枝仔也以朋辈导师身份共计指导本科生4名,申请获批包括多项创新创业项目,并以一作身份在Solar2RRL上发表SCI论文1篇。

作为“开山大弟子”,李枝仔与导师靳志文教授沟通较多,这位90后的博导在科研和生活中都给李枝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逐渐适应了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之后,李枝仔也开始了他的“集论文”之路。


前行之路永不停歇

如果说扎实的理论积累为李枝仔奠定了不容忽视的基础,出众的综合能力则是他一路走来始终熠熠发光的关键法宝。

从本科以来,李枝仔便将英语学习放在自己任务表中的重中之重。在研一的闲暇时间,阅读外文文献是李枝仔的日常。学如大海须探索,艺似高山要攀登,科研前期文献积累也为他后来的论文发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也是李枝仔眼中的必备技能。“无论是和导师进行交流沟通,还是和同龄人沟通,或者是对外测试合作期间的沟通,都是很重要的。”李枝仔认为,闭门造车式的学习已经不再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无论是在科研的过程中,亦或是日常的交往相处中,唯有学会如何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可谓是真正的全方位发展的人。

科研之路,需要静下心、沉下去,也需要打开眼、走出去。今年的李枝仔又再次站在了新的学术起点,有了前期的积淀,李枝仔选择开拓视野、走出校园。在不久前积极参加第十二届苏州国际陶瓷会议(CICC-12)并作分会邀请报告,参与第九届新型太阳能材料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并获得优秀墙报,多次在学院研究生学术分组学术报告中获一、二等奖。

“通过参加会议,我在和其他人的对比中知道了自己所做的研究处于什么维度,也看到了更多行业内前沿的东西,更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李枝仔对此说道。

2023年是李枝仔在兰大求学的第八年,他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兰大常驻嘉宾。从本科到研究生,从祖国的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在兰州大学求学数年,李枝仔已然成为了大半个北方人。谈及西北的气候环境与饮食习惯,他笑着说道:“在西北已经常驻这么多年了,已经完全没什么不适应的了。”作为两个校区的“元老级”人物,在目睹自己飞跃成长的同时,他也见证了兰大的变化,于他而言,学校已不只是求学的场所,更像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学习中,他深耕学术领域,总是沉浸在理工楼的实验室里或是工位上,将过硬专业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夯实创新能力的内在基础。连续2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主流期刊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9篇;生活中,他是活跃在各类体育场馆的运动达人,羽毛球是他最擅长的运动之一。

在闲暇时间,他是体育馆羽毛球场的常驻民,曾任兰州大学羽毛球校队成员,兰州大学萃英俱乐部副会长及技术指导,获甘肃省大学生运动会羽毛球个人第四名、团体第四名,甘肃省大学生锦标赛羽毛球个人第七名、团体第二名,兰州市毅德杯邀请赛个人第四名等荣誉。

今年的金秋九月,李枝仔也将面临自己人生路上的又一个叉路口,在选择面前,他无所畏惧。他将自己比喻成一粒种子,在陇原大地的沃土中生根开花,这朵盛开的花由勤奋的汗水浇灌,指引他走向理想的征途。

“你的理想决定了你的命运,你的眼界决定了你的理想。”这是李枝仔最喜欢的一句话。在过去,他将理想细分成为具体化的任务,一步一个脚印,靠近最终的目标;在未来,他也将继续带着自己的理想在路上行至更远。

图片


内容来源|《兰州大学报》总第1066

记者|闻晓奥

编辑|门书娴 骆锦锦

责任编辑|骆锦锦

主编|李晖


[通讯员:丁家雪]
[指导教师:朱佳君]
[责任编辑:刘宇宏]
“你的理想决定了你的命运,你的眼界决定了你的理想。”这是李枝仔最喜欢的一句话。未来他会带着这句话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