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从清华到兰大,她说兰大是“唯一”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23-12-06
字号:AAA
清华求学十一年后,林丹彤选择了来到兰州大学入职资源环境学院青年研究员。她说:“兰大是我唯一的选择。”

今年夏天,林丹彤收拾好行装,带着家人一起坐上了前往兰州的列车。六小时的车程载着新鲜的未来,下午到兰大时,刚好是晴天。

640 (1).jpg

▲图为林丹彤近期照片。林丹彤说,清华和兰大的校训中都有“自强不息”。


江河奔腾入海流

林丹彤不是第一次踏上西北的这片土地。几年前,在清华读博后的时候,她曾经来兰州看望在兰州工作的爱人,对这座城市有着短暂的印象。就在去年,林丹彤从北京来到兰州和家人团聚,恰逢其时,她的欢宝宝在兰大一院出生了。

“兰大是我唯一的选择。之前的考虑就是留在北京或者是来兰州大学。选择兰大是因为,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的这个岗位,我个人觉得比较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在找工作时,考虑到家庭原因,林丹彤定向向兰州大学投了工作简历。那时她住在兰大附近,于是“骑着一辆共享单车,就到兰大来面试了。”当时一起面试青年研究员的还有两位兰大的博后女孩,“她们都很热情,面试的时候还带我去吃了兰州牛肉面。”入职兰大资源环境学院,解决了林丹彤家庭的两地生活问题,她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了。

林丹彤在清华学水利。本科毕业的时候,每个院系都有一个自己的口号,那一年,水利系的口号是“江河奔腾入海流,水二齐心闯神州。”而在本科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离开清华,读了五年的博士和两年的博后,兰州大学是林丹彤离开清华后的第一份工作。

640 (2).jpg

▲林丹彤参加清华大学毕业典礼

作为一个水利人,入职兰大后,林丹彤第一次来到黄河边。兰州的生活,在林丹彤看来,总体节奏慢一些,大家的生活可以很舒适。在黄河边吹着风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读书时学过的泥沙问题。

640 (3).jpg

▲林丹彤和丈夫杨帆在黄河中山桥合影

林丹彤读博士的时候是在岩土工程研究所,所在课题组从事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博士阶段具体的方向是地下水的污染修复以及多孔介质渗流的机理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利用率不高。“我做水环境、水资源相关的研究,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因为我们的水资源比较匮乏,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加急迫。在这里,我的研究也会更与当地相关,会更有价值一些。”

640 (4).jpg

▲林丹彤打卡黄河边

“兰州是沿着黄河的、很狭长的一个城市,就觉得这个城市跟这条河的关系很密切。那时我就想起了当时本科毕业的时候那句话,就有一种,我这个水滴,终于到江河里面去了的感觉。”


热爱可抵岁月长

林丹彤在清华读本科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对未来进行绝对精细的职业规划,而“科研一直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她在学习期间做各种学生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进行广泛的尝试,希望能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到了博士阶段,她开始做学生辅导员,做导师的课程助教,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同时也逐渐确定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

640 (5).jpg

▲林丹彤参加2021年清华土木水利学院毕业典礼

“我始终觉得,做研究是能带给我很大成就感的事情。而在不同的探索过程中,我也能看到教书育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所以就觉得,当大学老师或许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林丹彤博士期间的导师很关心学生,会以温和的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自身成长情况。而林丹彤第一次被导师严厉批评,是关于教学的事情。在作为助教讲课的时候,通常要先给老师试讲,而林丹彤在试讲时讲错了一个知识点,“当时老师非常严肃,告诉我说,如果给进入这个领域的新人传授知识,第一遍就讲错了,他们就很难把这个错误的印象改正过来。”林丹彤直言,从那件事上,她学到老师对于课程的严谨态度,对待本科生课程教学要更加认真负责。“科研其实是一定要去做一些探索性的东西,而教学,是我讲出来的东西一定要经过验证。”

林丹彤在清华求学十年,在未来,将以学者的身份在西北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当被问及“科研可能困难重重,会度过很多看起来相似的日子,如果感觉枯燥怎么办”时,林丹彤的眼里却只有对科研探索的期待,“做科研,对我来说是不会枯燥的。”

640 (7).jpg

▲林丹彤在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会做报告

入职时,兰大为林丹彤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成为事业编副教授,同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另外一个选择便是作为青年研究员,前五年做研究,如果达成一定的目标,可以转为教授。

30- 35 岁这个期间也很关键,如果我在这个时候能有更多的学术上的成果和积累,以后再走向教学岗位,我觉得我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东西。”因此,林丹彤选择了青年研究员,希望在前期专心科研,前行在实现理想的路上,扎根之后,向上生长。

在林丹彤看来,选择科学研究的工作,除了能够带来价值感,很重要的一点是做科研可以持续挖掘新的东西。与公司工作倾向于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不同,“做研究是一个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去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林丹彤说,“一直寻找新的问题,一直在挑战的路上,思维能够保持活跃的状态。“

林丹彤说,“如果说我们个人的研究兴趣能跟国家的需求结合,那就是最好的情况。所以做研究的话,我永远不担心会枯燥。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要长期坚持才会看到效果,它会给人带来更大的价值感。”


从清华,到兰大

在清华的十一年求学时光,对林丹彤的影响是深远的。林丹彤的导师曾经对她说,“清华培养的学生就是应该到全国各地去才对。”林丹彤很认可,也这样做了。“虽然来一个新的城市工作是一个挑战,但是也会带来很多机会。”

林丹彤说,清华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思想,确实深入每一位清华学子的心中。也许在清华,起初有一种被迫运动的感觉,因为,学校每学期有 20 多次长跑打卡的硬性要求,并且在考试方面,每年女生测 1500 米,男生3000米。但是在为了指标而努力的过程中,林丹彤逐渐感受到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伙伴,从“长跑搭子”拓展到游泳、排球等更多运动,“突然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运动型的人,于是从大一一直到现在,逐渐形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在博士阶段或是美国交换时期,运动的习惯帮助她放松心情,度过了很多曾经艰难的时刻。

640 (8).jpg

▲清华水利女排参加“马杯”比赛合影

在清华读书时,林丹彤认识一些兰大毕业的朋友。在她的印象里,“他们提到兰大,说到自己母校的时候,其实是很认可的,很有归属感。”在兰大工作以后,林丹彤说兰大校园里的同学们“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也很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觉得大家非常有活力,这也是我觉得做老师比较好的一点,就是经常可以跟年轻的学生在一块交流,自己的状态也会比较好。”

由于生育宝宝等原因,林丹彤有一段时间停止了运动。她说,来到兰大后,生活上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又开始恢复运动了。”除了维持体态健康,运动是让心情也放松的过程,“跑步的时候可以很方便想自己的事情。”

在入职的几个月时间,林丹彤逐渐适应着西北的生活。每天早睡早起,提前规划每一天大体要做的事情并写在计划表上,晚上以运动收尾,健康规律、充满活力而忙碌充实。

“清华教给我的事情有很多,我一直觉得能在清华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经历。我会记得学校校歌所唱到的,希望我们能够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从清华到兰大,林丹彤保持着初心,始终朝着自己的热爱的方向奔跑着。“我希望在我老了的时候,能觉得我是一个女科学家。我会一直为此努力。”

目前,从职业上来说,林丹彤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团队,做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在生活繁忙或学术研究面临巨大的压力时,她也会停下来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你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科学家,而不是追求其他的东西。”林丹彤说,“也许理想的作用就是在面对比较令人心烦的压力或者是困难的时候,能够提醒我们,你最初的出发点是什么。”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采访、文字、编辑丨骆锦锦

责任编辑丨骆锦锦

主编|李晖


[通讯员:王知慧]
[指导教师:朱佳君]
[责任编辑:刘宇宏]
清华求学十一年后,林丹彤选择了来到兰州大学入职资源环境学院青年研究员。她说:“兰大是我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