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总决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活动合照 图源:兰州大学
经过激烈角逐,兰州大学“‘氮’刀直入,安‘甲’落户——新型改性Zr(OH)4催化剂的研发应用”(指导教师:龙雨)、“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指导教师:胡小文、刘颖)2个项目分别获得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系我校首次在该赛事中获得双赛道金奖,也是甘肃省在本届大赛中唯一获得金奖的高校。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安俊堂带队参加比赛。

团队成员冯俊杰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图源:兰州大学
本届大赛同期举办创新成果展,共从全国高校遴选近40个项目进行展出,面向广大参赛师生和社会各界开放。我校“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项目入围大赛成果展,团队成员在成果展举办期间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并在《朝闻天下》和《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同时也接受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微言教育的采访报道。

团队成员杨慧接受光明日报采访 图源:兰州大学
通过自研生态修复技术,“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项目组在四川、青海、内蒙古多地进行助农帮扶。项目组成员、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慧告诉记者:“看到草地一点点变绿,我心里很激动。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对当地生态和牧民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样的创新实践太有意义了!”

团队成员周婧接受微言教育采访 图源:兰州大学
“在小草上书写大文章,我们很高兴能用自己的创新和努力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兰州大学“草地修复”项目团队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草地退化、毒杂草肆虐、草地生态亟待修复等问题。团队成员周婧介绍,团队累计推广草地修复面积20万亩,带动超千名农牧民再就业,创收近百万元。
项目简介

活动合照 图源:兰州大学
项目名称:草地修复——行走高原的生态美容师
赛道组别:“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意组
指导老师:胡小文、刘颖
项目成员:张杭(负责人)、王乾鑫、冯俊杰、王君武、包靖龙、张琢、靳蓦然、余若怡、周婧、马奴给、杨慧、多兰、陈大立、贾存智、杨惠

央视记者介绍项目 图源:兰州大学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解决青藏高原约80%草地出现退化、高原草产量锐减、毒杂草肆虐、鼠害频发、牧民收入降低、草地生态亟待修复等问题。过去4年,项目以兰州为起点,深入青海、甘肃、四川、西藏、云南五省,调研路程约15万公里。项目开展乡土草种驯化选育,基于选育物种构建了多物种组配方案,形成了近自然理念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构建起“技术产品+培训推广”的生态修复与牧民帮扶协同模式。

活动合照 图源:兰州大学
项目名称:“氮”刀直入,安“甲”落户——新型改性Zr(OH)4催化剂的研发应用
赛道组别: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指导老师:龙雨
项目成员:马正兰(负责人)、栾戴玉、冯子函、陈明富、简可睿、杨书鹏、王廷钰、沈鑫、杨浩祥、赵中源、沙浩滨、郭文豪、杨诗漩、杨慧欣
项目简介:项目聚焦N-甲基化反应工艺行业制备成本高,污染大以及后处理麻烦等问题,开发了一种改性Zr(OH)4新型多相催化剂,创新“氧促进”反应策略,大大降低N-甲基化反应在精细化学品、农用化学品、染料及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成本及应用门槛,实现经济、环保、绿色循环,建立具有特色标签的Zr(OH)4催化反应体系。
总决赛获奖情况

总决赛获奖情况 图源:兰州大学
本届大赛我校共有4支团队入围总决赛,“胆道“针”探——新一代胆管癌智能化早筛早诊系统”和““心”欣“乡”荣——推动西部基层首危心血管病防治关口前移”获得银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围绕“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有力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着力培养敢闯会创的有为青年人才,持续打造新形势下中外青年人文交流的世界品牌。
本届大赛自今年5月份启动以来,汇聚全球知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参加,共有153个国家和地区的514万个项目报名参赛,涵盖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萌芽赛道。最终,141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大赛突出创新驱动,聚焦成果转化,优秀项目获意向投资额超过68亿元。
内容来源|团委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图片丨汤卫国 刘海伦 张淼
编辑|谢璐瑶 陈全康黎
责编|李晖
审核|张北辰 肖坤 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