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求职季,兰州大学马同学在求职时发现,“将专业实践经历写到简历上很难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他提到以往的实习更像是一种课后实践,内容主要根据课程大纲设计,由教师团队安排,“大一时参加的野外“实习”,主要是跟随老师学习制作标本,参观水库、湿地,聆听学术报告等等。”
长期以来,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践主要侧重于强化专业基础知识,虽能有效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在学生求职过程中,这些能力往往难以直接转化为“写在简历上”的职场竞争力。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就业实习工作的开展愈发重视,明确将“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青年就业服务效能,强化见习实习,形成衔接校内校外、助力成长成才的服务支撑。
针对这一实际存在的痛点,兰州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号召,进行深入调研,在就业工作上逐步探索由从一般性的实践活动向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生转变,前置化解就业难题。通过校地企多方协同,打造高质量的就业实习服务体系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贺鹏表示:“就业实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通道。从2023年6月开始,学校有意识将学生就业实习作为学生就业引导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我们将就业实习作为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内容,将就业实习纳入暑期学校,同时将就业实习作为学院就业工作考核的重点,并将就业实习鉴定表归入学生档案。另一方面通过多方整合资源、努力拓展就业实习渠道,共同推动校地校企合作育人。2024年校院协同发力,学校层面组织专属兰大暑期就业实习营近30支,各学院组织各类就业实习营活动,总覆盖人群近3000余。”
01
双“ZHI”计划共引领,牵好“实习”牛鼻子
2024年的这个暑期,兰州大学同企业共同推出了“职航计划”名企实习夏令营,以期增强学生职业体验,深化职业认知,并引导更多毕业生将就业创业的目光投向国家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
看到兰州大学就业公众号发布科大讯飞的实习报名入口时,2023级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杨钧涵第一时间就为自己报了名,成功通过面试,在公司总部实习了两个月。她说:“暑假我在科大讯飞软件测试岗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我发现这个岗位和我所学的专业贴合度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但这次实习经历增加了我的自信,明年暑假我还会选择去大厂实习,但是可能会选择更贴合我本专业的岗位。”
在威思顿实习并留任该公司的李少轩说:“之前就从学长那里了解到了该公司,学校刚好组织了实习夏令营,让我更好地了解公司,体验公司环境,实习几个月后,现在我决定今年毕业后去这家公司工作。”
同时,为了精准对接企业,满足不同类型学生职业需求与学生实习需求,学校还同时开展了“至公计划”基层党政机关实习夏令营,不同于企业实习,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政府机关,了解政府运作机制。
这个暑假,在四川绵阳地方党政机关实习的邓小雅主要负责文书工作,参与撰写舆情分析报告、设计跟进宣传物料、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等任务,她表示:“我是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看到相关通知后报名参加,由就业办这次活动团队负责老师进行岗位对接和细化,了解自己适合的岗位。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文旅行业的运行机制,同时改变了我对体制内工作的认知。”

四川绵阳基层党政机关实习的同学 图源:兰州大学

四川绵阳基层党政机关实习的同学 图源:兰州大学
不仅是大学高年级同学通过实习直接丰富个人简历,低年级同学也可以通过职航计划认知夏令营,走入企业和地方人社部门,尽早了解就业环境,树立就业观念。
张茜茜这个暑假走进烟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万华化学以及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习观摩,她说道:“认知夏令营让我对于烟台市的未来发展和人文景观之美有更深入的感悟,对整个城市有了整体就业市场的认知,而且也使我了解了化学相关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定位,帮助我从城市维度和行业维度更加全面地认知就业。”
据统计,暑期有近30支队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了就业实习夏令营,北到黑龙江,南至四川,他们分批前往科大讯飞、东方威思顿、中国核电等龙头企业,以及四川省绵阳市、山西省大同市、甘肃省张掖市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实习。
02
校院两级重实习,校企合作显成效
“在领事馆的工作经历让我跳出了学校的舒适圈,有机会和各类其他领域的很优秀的人产生交集,我对整个世界的感知也更加全面。”2023年6月,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陆思宇就成为了马拉维驻长沙总领事馆的首批中国籍实习生之一,担任投资与贸易部门助理一职。

陆思宇在马拉维驻长沙总领事馆实习 图源:兰州大学
抓住“实习”这个牛鼻子的,不只是学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在兰州大学,像陆思宇一样的不少同学,也通过学校国际处“鲲鹏计划”等项目收获实习经历。
自兰州大学获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建设高校以来,学校集中力量构建具有兰州大学特色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在实习实践方面,组织了各类长短期涉外实习、境内外实践训练营等活动。截至今年5月,已有396名师生参与活动,其中13名同学获得推荐信,1名同学更是成功留任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
近年来,兰州大学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计划,积极推动各院设立并管理实习实践基地,同时监督并完善后续的信息更新工作。此外,学校还进一步强化了校企、校地间的联系合作,与超过100个地区建立人才合作联系网,成功推动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并组织推荐在校生前往这些实习实践基地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
生命科学学院同华大基因的合作便是其中之一。自合作以来,学院每年暑期都会带领生物信息学专业全体学生前往华大基因开展实习。王萌老师表示:“在华大基因的实习内容,校内导师是要充分了解的。学院会同华大基因沟通培训、食宿等各方面问题,定期会询问学生们进度以及他们对课题的各种想法。全方位对学生负责。在学院看来,华大基因的研究项目是走在前沿的,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是相当完备的。”今年暑期前往华大基因实习的禹晓轩深有体会,“我在公司参与了‘游离RNA’及‘单细胞测序’相关课题组,企业导师一对一给予指导,走出校园,帮助我实现知识的实践应用,也为我的简历增添了优秀的一笔。”
华大基因的工作经历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规划产生了影响。部分学生实习结束后,选择留在华大基因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也有部分学生选择留在华大基因工作。

生命科学学院在华大基因实习 图源:兰州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在华大基因实习 图源:兰州大学
“学院发布的‘院-企、院-所、院-院’合作计划让我提前了解到许多校友企业的工作情况,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所规划。”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文雅通过学院与校友企业搭建的院企合作定制班这一平台,获得实习机会,近距离感受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最终应聘该公司。
管理学院“校友职业导师计划”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启动以来,该计划已累计聘任校友职业导师204人,结对指导了452个本科生。参与该计划的刘昕钰斩获了包括华为、字节在内的十余个offer。她表示:“参加‘校友导师计划’是我职业生涯的开端,它对我最大的帮助在于让我明晰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够在校友企业实习,并且针对性地提升了就业能力,从而打造了核心竞争力。”
化学化工学院自2021年起,通过“专业—校内—企业—行业”高效联动,开启了“就业认知实践”新模式探索。组织中低年级学生前往高频就业单位和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明晰专业方向、植入行业概念、树立专业自信、完成职涯引航,补齐实践能力短板。三年来,众多学生走进企业城市,走入行业先锋,实现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浙江之行,让我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也被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所吸引,更加坚定了我学好专业知识,科研报国的决心和信心。” 2022级本科生张家玮说到。
从暑期实习夏令营、校访企拓岗到实习基地搭建……兰州大学抓住“实习”,这个就业关键的节点,前置化解就业压力,使得其实习经历转化为求职时强有力的加分项,从而有效解决了“实践经历难入简历”的难题,这些举措让兰大学子逐渐,从“旁观者”变成实实在在的“参与者”。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就业办
文字丨李晖 黄芮博
编辑|黄芮博
责编|李晖
审核|张北辰 肖坤 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