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鸣锣开赛。经过激烈角逐,兰州大学“胆道‘针’探——新一代胆管癌智能化早筛早诊系统”项目获得“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组别金奖,学校荣获团体总分“优胜杯”。这是我校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第二次捧杯,连续三届获得金奖。

团队合照 | 图源:兰州大学

金奖颁奖现场 | 图源:兰州大学

“胆道‘针’探”团队答辩现场 | 图源:兰州大学
本次大赛,我校共推荐6个项目进入国赛,2个项目进入终审决赛,涉及赛道包括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1金1银的好成绩。

“挑战杯”获奖名单汇总 | 图源:兰州大学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胆道“针 ”探——新一代胆管癌智能化早筛早诊系统
参赛组别: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
指导老师:孟文勃、丁莉芸、林延延、曹洁、岳平
项目成员:田亮(负责人)、王磊庆、董梓和、高龙、肖保全、付文康、白明圳、苟睿强、赵进玉、姜宁祖、李鹏飞、赵轩鑫、李爱妍、刘芊妤、张晶鑫
项目介绍:胆管癌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五年生存率极低。但是早期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将有着显著的提升。因此,胆管癌的早筛早诊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大的价值。团队历经6年科研攻关,研发出了一种胆管癌早筛早诊系统,产品是一种安装于消化内镜探头上的光纤生物传感探针,探针表面负载抗体并与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胆管癌早期诊断标记物CLU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之后利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通过分析光信号发生的变化而快速获得CLU的浓度数据。最终用户可在团队自主开发的诊断系统中查看胆管癌的患病概率及得到相应的医疗建议。

“胆道‘针’探”团队合影 | 图源:兰州大学
项目名称:治污先锋-自循环半人工光合治污技术的领跑者
参赛组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指导老师:任桂平
项目成员:谢文卿(负责人)、王烨、杨朝麟、周芸竹、李梓桐、秦润杰、张承斌、王奇军
项目介绍:团队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太阳能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天然矿物电极材料改性技术以及益生菌环境效应开发技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半人工光合仿生自净化系统的场地修复方案、标准化的环保改性材料以及技术合作开发服务,实现高效、经济、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治理过程。目前已为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甘肃有色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和佛山境安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修复效果突出,缩短近30%的工期时间,节约近40%的工程成本,获得相关企业单位的高度赞扬,累计签订意向合同金额480万元,多个重大环境修复项目正在洽谈,未来将继续升级核心技术,实现独立自主提供环境勘测、方案设计、工程施工、维护售后一体化服务,形成智慧生态系统服务平台,持续为生态治理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治污先锋”团队合影 | 图源:兰州大学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关注时代进步需求,持续聚焦为党育人,突出群众导向和实践导向、坚持胸怀“国之大者”,扩大赛事参与,切实赋能青年。竞赛立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体赛设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文化创意和区域交流合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5个组别。大赛自2024年6月份启动以来,共吸引来自2700余所高校的300多万名学生参与,累计提交39万余个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共有来自412所国内高校,14所国际高校的839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终评。
编辑 | 张瑞婷
责任编辑 | 屈金龙 娄孝严 李璇
校对 | 王文强
校审 | 李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