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已成为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指示,以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聚焦网络理论宣传、热点阐释、作品创作、人才培养、阵地建设、文化研究等,让网络从“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着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关键词:网络、网络名师工作室、思想政治工作
一、实施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信息化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顺应新的时代变革,在守正创新中有效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互联网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在被大学生深刻地丰富和塑造。在此背景下,学院深入推进网络育人工作,着力推动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以更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释放出最大正能量。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理论宣传教育潜移默化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延伸思政教育“云课堂”。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开展“党史上的今天”“党史知识竞赛”“党史题材电影展播”等线上活动;以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为契机,结合院长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等活动,创建掌上课堂,通过视频讲座、直播授课、优课课群等形式,围绕理想信念、文明礼仪、诚信感恩、工匠精神等23个专题,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实现理论主课堂、活动大课堂和网络新课堂一体贯通、同向同行。二是融入时代精神,拓展主题教育“新载体”。充分利用“互联网+”主题教育方式,制定多元化方案,创新线上德育模式,以优课、快搭轻应用、主题班会等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生态文明教育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浸润到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教育活动近100场次,让主题宣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三是聚焦立德树人,织密意识形态“防护网”。组织开展线上学生满意度调查,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实现网络思政监督;举办学生座谈会、学生意识形态分析会,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话题,特别是社区管理、学生活动、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进行交流研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规律,回应学生关切,形成调研分析报告,为学生思政工作指明方向。
(二)网络热点阐释聚焦聚力
一是“微”观时事政治,“评”论热点焦点。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专栏,利用中国大学生在线、学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党的创新理论,提升平台理论“含金量”。发布理论知识、时政热点、校园资讯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势”,以鲜明的立场、观点提出讨论话题,引领思维潮流,掌握网络话语权。二是紧贴工作实际,普及政策知识。聚焦教育领域重点、热点问题,建设“湄学在线”微信公众号,设置“i学工”“i服务”“i招聘”等三个模块,充实“建党爱党、就业创业、‘寓’生活、资助育人、国防教育”等6个专题栏目,实时发布防诈骗、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各类安全宣传教育,以及访企拓岗、“奖助贷”资助、征兵入伍政策解读等内容信息,定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讯息,通过线上宣传、线下教育形式,用心呵护学生成长。
(三)网络作品创作精彩纷呈
一是把握迎新毕业关键节点,唱响育人主旋律。以萌新发言、主题随手拍、毕业感言等温馨热情的方式让青年学子感受别样的“湄园style”,牵头制作了“迎‘星’季”新生特辑,“致青春,学为成人”、“辅导员寄语”毕业生专辑等视频,以心润心,促进学生认同学校、感恩学校。二是借力“互联网+”平台,弘扬网络正能量。将学生军训、运动会、应急救护等活动视频化、故事化,以“微互联”推进“大学习”“大思政”,有效提升平台用户粘度和活跃度。三是打造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讲好湄园故事。以申报全国“三全育人”典型经验学校为契机,组织拍摄学院“三全育人”宣传片,讲好湄园育人故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推送优质文章,深耕“文化土壤”。目前“湄学在线”公众号发布推文1033条。2023年,在“中国大学生在线”首页发表推文26篇。
(四)网络人才培养梯队合理
一是充分集聚学工干部合力。打造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团队以中青年学工教师为主,涵盖思政、融媒体、资助、素拓等中心骨干力量,形成了年龄合适、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人员体系,工作室成员“跨业务”联动,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推动名师导学、朋辈促学。定期组织工作室团队开展网络思政活动,线上开展普法知识竞赛、国家安全日知识竞赛、毒品预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答题总数75355题;组织新生线上入学考试活动,课群学生人数5000+,答题人次9000+,答题总数达480000题,合格率98.07%。二是构建院系二级工作矩阵。纵向搭建学工融媒体中心、学生工作站、院系分站三级架构;横向夯实指导教师、学生骨干2支队伍,组织师生参加“学生工作站内容与技术建设交流培训”,营造全员参与,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工作室团队在融媒体平台,举办“逐梦百年,党在我心”党史知识竞赛、“新时代新青年读新经典”等活动,引领师生将党史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展“女生节——春日款款,活力满满”、“端午粽飘香,平安喜乐长”、“我和我的湄园记忆”、“美好相遇,一见倾新”迎新服务等主题活动,活动吸引5000余人参加。
(五)网络阵地建设双管齐下
一是推进校内资源整合,凸显平台服务功能。整合学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满足学生信息查询、办事服务、意见投诉等需求,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度和反馈时效性,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二是与知名平台共建,打造网络思政“同心圆”。与中国大学生在线共建,建设学院信息化阵地,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号2020年10月创立,已发布图文39篇,阅读量累计达15000+,校园号指数500。三是搭建学生管理平台,打好育人“组合拳”。经过深入调研,组织开发学工综合管理系统、三全育人系统,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学生“德智体美劳”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发挥育人指挥棒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六)网络文化研究纵深推进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结合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现有网络平台,持续推进网络文化研究。学工新媒体矩阵网络思政平台深受全校师生喜爱和好评,学生家长纷纷点赞,已经成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师生、校友、企业、社会各界对学院各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拉近了距离,强化了认同,提升了知名度。
三、下一步工作
网络思政工作室团队将持续在机构建设、价值引领、功能服务、品牌打造、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提升网络育人工作实效。
(一)突出中心建设。持续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夯实融媒体网络平台,掌握网络思政工作主动权,建立健全管理运行体系,多维推进建设运行、构建学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推进学生身心防护精细化。
(二)突出价值引领。优化版块、栏目设计,围绕理论学习、时政热点、就业创业、校园生活等主题建设栏目,着力建好“网上中央厨房”和“线上工作室”。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注重网络传播特点,增强启发性和互动性,引导师生共同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空间。
(三)突出服务功能。深化学工网络思政矩阵立体化建设,推动学生管理服务系统与新媒体平台深度融合,增强网粘性、提高活跃度。 基于“湄园”打造标识系统、建立线上工作室,面向全校师生设立校园咨询、网络作品、心理育人、就业创业、互动留言等系列专栏,补充线下工作室功能。
(四)突出品牌打造。培育特色工作品牌,一是把脉学生需求,为创作健康网络文化作品增效,指导学生参与正能量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工作,实现自我育人。二是深化项目研究,推进“互联网+研究方向”理论体系完善,打造工作室品牌活动、品牌栏目。三是以提质培优建设为契机,通过申报思政项目,构建省级以上新媒体育人示范平台,吸引师生粘性,提升工作室影响力、社会关注度与美誉度。
(五)突出队伍建设。强化典型选树、加强培训交流、抓好制度建设。打造“专家指导+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网络育人共同体。将网络育人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专题培训纳入日常培训,形成系统培训模式。提升师生网络素养,注重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培养,延展工作手臂,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数字化、高效化、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