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入选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原创 南京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2024-05-09
五四青年节前夕,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荣获第19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表彰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荣获第19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授予江苏省青年的最高荣誉。

2.jpg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由基础医学院组建成立。团队以“新医科”建设为指引,整合学科资源,创新教学路径,构建先进教学模式,首创医学形态学数码虚拟仿真系统、三维立体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系统,引领全国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创新,获多项国家级表彰。团队对标国家需求,创新课程设计,贯通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编撰出版整合式思政案例,建成以医学伦理教育馆等为载体的医学人文教育基地,为医学生扣好“大医精诚”的第一颗纽扣。团队瞄准基础医学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持续开展科研攻关,服务社会重大需求,实现多项原始创新和重大突破,培育国家杰青、优青等各级人才30余人次,在传染病防治、生殖健康、法医司法鉴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社会服务工作,为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交出了高质量答卷。

挑起教学改革重任 做推动医学发展的“探索者”

医学形态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群,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群,其涵盖多个学科,内容繁多而且相互分散与割裂,学生学习存在较大困难。1997年开始,基础医学院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法医学等各形态学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单元进行深度重组和交叉融合,组建了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经过大胆开展教学改革,通过不断探索与调整,建成以“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形态学实践教学新模式,在国内首创形态学数码虚拟仿真系统、解剖学在线学习考核系统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医学生可在教室、电脑、手机端等随时自主学习、自主考评、动态交流,通过学习-反馈机制,显著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jpg

4.png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团队课程面向全校26个专业开设,年均承担约 26 万人时数。自主学习系统上线以来,学生登陆学习累计超过 400 余万人次,并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大赛,已在江苏、安徽和湖北三省推广,受益学生15000余人。该系统整合了不同形态学专业课程,并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的模式转换,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5.jpg

苏川教授共同主编教材《人体寄生虫学》

此项改革引领了全国形态学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改革。经过二十多年的坚守与积累,形态学实践教学这片“实验田”取得丰富成果,获评江苏省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践教学团队、国家级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高等学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成果奖二等奖等众多荣誉。团队老师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教材、著作10部,参编13部,其中苏川教授共同主编教材《人体寄生虫学》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近年来,团队老师指导学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等双创类赛事中荣获国家级奖项40余项,在培养医学创新人才的路途中绽放风采。

秉持人才培养初心 做推动立德树人的“垂范者”

育人先育德。团队积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基础医学各相关课程的历史与文化素材,编写并出版医学课程思政案例教材,在授业解惑中融入育心筑魂,在润物无声中实现价值引领。在医学生的第一堂解剖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向大体老师默哀致敬培养学生的博爱精神与大爱品格,扣起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第一粒扣子。

6.jpg

医学伦理教育馆

2014年,团队创建医学伦理教育馆,是当时江苏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医学伦理教育馆,规模居于全国首位。馆内以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了遗体捐献者的感人事迹:“胡善钧,我校一附院理疗科主任……”、“李娟,被黑色素瘤夺去生命的21岁我校护理学子……”、“周雪良,我校法医学科的重要创建者……”。伦理教育馆累计接待校内外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参观逾 5万余人次,将以“博爱”精神为核心的南医育人理念传导给师生与社会。该场馆入选江苏省级育人场馆项目。

7.jpg

形态学绘图大赛作品

由团队主办的形态学绘图大赛已举办四届,每届大赛数千份投稿说明了大赛的吸引力。以医育美,医美融合,形态学绘图大赛搭起了医学与美学的桥梁,在五育并举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径。

团队积极参与国家血吸虫病等重要传染病防治活动,向学生传递“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响应国家“平安中国”“法治中国”重大战略需求,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南医力量。团队有2个教工党支部先后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教工党支部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8.jpg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基础医学人体解剖学系教工支部

9.jpg

全国党建样板支部   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系教工党支部

担当科技创新使命 做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者”

团队在基础医学领域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破解医学难题,培育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国家级及省部级人才30余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发表Nature、Circulation、Nat Neurosci、Nat Cell Biol等顶尖学术期刊论文3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基础医学和生命健康研究方面实现多项原始创新和重大突破。团队成员在国家一级学会专业委员会担任主委、副主委3人。陈峰教授入选司法部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

10.jpg

《自然》杂志发表南医大生殖医学研究最新进展

团队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担当科技创新使命,着力破解影响家庭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生殖健康问题。依托全国领先的生殖医学创新研究成果和实验诊断平台,每年服务百姓约1万人次,为全国患者带去“福音”,为提高民众生殖健康水平,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南医贡献。

11.jpg

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开展工作中

围绕法治社会建设,团队依托法医学科,瞄准制约法医司法鉴定中的重大科学难题,聚力科研攻关,开展多项应用基础研究,在全国首创全新医疗损害鉴定新模式,多项科研成果被成功转化应用于司法实践。完成各类司法检验鉴定6万余件,参与了多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的鉴定工作,联合制定国家司法行政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2项。团队集体和成员先后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先进集体、新时代江苏司法为民好榜样、全省司法行政为民先进个人和南京市政法系统首批“专家型人才”等荣誉。
  未来,团队将抓住新时代基础医学国家战略需求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契机,乘势而上,坚守医学教育初心,夯实根基,创新基础医学研究路径,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12.jpg

团队合影



[通讯员:田天]
[责任编辑:刘臻]
五四青年节前夕,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荣获第19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