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原创:如诗、如画、如乐~真美!
原创 南京审计大学 椰青2022-09-13
南审才子创作同名文章

一抹青绿,一卷风雅。眼波流转,古今交错。还记得虎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吗?这支舞演活了千里江山,重现了宋代美学,一颦一动皆成韵,一画一音皆是景。


1.jpg


整个舞蹈诗剧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2.jpg


经典再看依然震撼,我校金融学院2020级投资学吕茵同学以此舞为灵感创作了同名文章,一起来看。


只此青绿


温一壶经年的酒,候一场千年的盛会,凭那飞扬的身姿舞一曲繁华美景,流光溢彩。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唤醒了中华儿女血脉里对舞的爱恋,有诗云:“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青娥细腰,丝衣粉黛,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尽显东方古典之美。中国的舞文化如绸带般缠于美女盈盈楚腰,眉目笑意流露出自信之态。


你可见柔弱如娇花的女子迸发出自身体至指尖、发梢的热烈的力量感,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本是相生相克,却在一位舞者身上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光彩,观者无不惊叹,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倘若把那舞者纤腰比作柳枝,窃以为恰当应是,体细性韧,可美仪态,亦可美容颜,最可美韵味。


何道韵味?或说何为韵味?那必是以深厚的舞蹈文化为底,辅以各地方独特风情,再汇聚于一处,形成韵味。寻常人观舞毕,仍可久久回味,过后或与人津津乐道,或封存心中不能忘怀。而以华夏之地大物博,能孕育出多少惊艳绝美的舞蹈文化,敦煌飞天舞、霓裳羽衣舞、水袖舞、绸舞、伞舞、扇子舞……凡此种种,皆道是乱“舞”渐欲迷人眼;再看我千年传承流传今日的舞都如此繁多琳琅,便能想到那些被历史长河抹去痕迹致使失传的舞只会更多,其中必定也不乏优质品类,可惜之余,不禁再叹中华文化之博远,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我们既可从那舞蹈中窥看千年盛世,亦可载着古时情怀徜徉今日,使我们不失文化之乡,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大赞“此舞美甚”,让舞者甘心“折腰”,须知,楚腰虽弯,实际上却撑起一幅巨大秀美钟灵的文化画卷。无怪网友在看过《只此青绿》后留言;“我何止是文化自信了,简直是文化膨胀了!”


在古代汉语中,这样解释“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舞者便是通过舞蹈向世界传递出泱泱大国厚重的礼仪底蕴,时至今日,一切封建的、迷信的、古板的、妖魔化的全被抹杀,取其最精妙的部分,亦是最可突出东方礼仪文化典雅端庄之处,糅合先进的、科学的、创新的、人间味的,便成一派和美。


如此,我们怎能不为之骄傲自信,因我们脚踩大地,因我们仰望星空,心有梦想,更能踏实步子去创造,梦境终将成为现实。不光舞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人处世淡然宽容的茶文化,约束人礼仪教养的扇文化,为生活点朱添翠的绣艺文化……不胜枚举。这样想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人对优秀文化的认知越贫瘠,那他越容易陷入自卑的泥沼;反之,他的文化知识越富饶,人自然而然会自信起来,而且这样的自信是谦逊的、散发着玉石光彩的柔和,并非由金钱堆砌起虚空、粗鲁、浅薄的自大。


末了,再回望。想是一抹倩影纤腰,来也悠悠,去也悠悠,萦绕心际,却是从时间的那头盈盈舞来,又舞向下一个盛世。


文 | 吕茵 

图 | 央视新闻 

编辑 | 椰青 


[通讯员:祁博文]
[指导教师:张珺]
[责任编辑:张振香]
南审才子创作同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