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快看,最美南师建筑!
南京师范大学 王秋雯2023-10-30
字号:AAA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南师最美建筑吧!

2022年9月8日,南京师范大学在仙林校区新北区举行了“天工楼”的揭牌仪式。这栋目前由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共用的实验楼,将被永久性地命名为天工楼,以鸣谢天工国际这十余年来对南师大办学的鼎力支持。成为一名教师,是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儿时的梦想,所以早在2007年天工国际就在学校设立了“天工发展助学奖学金”,后来又将每年资助的金额增加至50万元,更在南师百廿校庆之际,慷慨捐赠1250万元,助推学校事业进一步发展。


74K7X4BPH5D5RHKTVBHKVY4FEI.jpg

天工楼:李丹阳 摄

天工楼,因为天工国际的义举,将被永远载入南师的史册,成为学子心中最美的建筑之一。而在南师的校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最美建筑伫立其间,静默无言,下自成蹊。


   敬文图书馆   


敬文图书馆,南师大仙林校区的标志性建筑,自2001年建成之日起,就是每个南师人不容错过的所在。在这里借书,在这里自习,在这里开会,在这里待客,在这里观展,在这里品茶……清晨,排队入馆的人群;夜晚,映照窗棂的灯火,都构成了令人难忘的风景。

图书馆之名“敬文”二字,取自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创始人朱敬文先生的名讳,却未必人尽皆知。朱敬文教育基金会1985年成立于香港,仙林校区建设之初,一举向学校捐出1800万元,用于襄助图书馆的落成。

敬文图书馆,总投资7000万元,占地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是当时江苏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89万余册,设12个大型借阅一体化阅览室,有阅览座位3700多个。敬文图书馆,位于仙林校区中轴线上,正对着学校大门,外观像一册左右打开的书卷,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驻足品读。

0f9de11ba488403582b3e9813fbdff20.jpg

敬文图书馆:李丹阳 摄


早在1990年,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就开始在南师设立奖助学金,不仅面向本科生,还提供给研究生;既资助寒门学子,又奖励优秀学生。当时,因为朱敬文先生年事已高,其长子朱恩馀先生作为代表前来南师,与时任校长归鸿签署了协议。此后,朱恩馀先生及夫人多次前来南师访问,关注学校的发展,了解奖助学金颁发的情况。至2019年的30年间,累计有1万余名南师学生获得过朱敬文奖助学金,总金额接近1800万元,相当于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又向学校捐赠了一座图书馆。

1efbd5cdb223493f8c669b7dba0d6498.jpg

朱恩馀(右三)在图书馆前的敬文林(2008年)


      逸夫楼      


与敬文图书馆类似的,还有逸夫楼与田家炳楼,不过这两栋建筑建成的时间更早一些,自然也都位于随园校区。

逸夫楼,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一定与大名鼎鼎的邵逸夫有关联。1990年8月,南师接到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接受邵逸夫先生赠款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提到,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逸夫先生来信表示意向,拟于1991年度向内地的12所高校赠款,而南京师范大学名列其中,金额为250万港元。但学校如果没有能力予以配套的话,这笔款项有可能旁落。南师立即行动起来,设法通过自筹,以及向省里争取,落实了500万元人民币的配套资金,于当年的9月11日正式向国家教委港澳台办公室提交了用赠款建设教育馆的立项申请。在当时省里每年可下拨到学校的建设经费不到百万元的情况下,足以见出邵先生的这笔善款是多么难能可贵,也足以见出老一辈南师人如何筚路蓝缕。

78f0fe5bdefb48e5a9ee704c7e6a9c7b.jpg

南师大提交的报告(1990年)


1991年初,为感谢邵逸夫先生的慷慨解囊,连同南师在内的12所受赠高校准备借赴港参加赠款仪式之际,向先生回以薄礼,却被提前得到消息的先生婉拒了。邵先生只同意接受各校赠送的树苗,种植于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作为纪念。其中,南师送去的是,经过精心挑选的4棵白玉兰和4棵醉香含笑。

04e5a5429b3c433bb9724722da4f025a.jpg

逸夫楼:李丹阳 摄


逸夫楼落成于1994年,建筑面积为7600平方米。内有报告厅、会议室、研究室、实验室等各种办公用房,为正蓬勃发展的南师,提供了急需的学术研究、交流培训的场所。现为教师教育学院、金陵女子学院等单位共同在使用。


   田家炳楼   


1997-1998年兴建的田家炳楼,包括南楼和北楼,得到了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的资助。田先生于1982年在香港创立田家炳基金会,因在内地广泛捐资助校,而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1996年,田家炳先生向南师慷慨捐赠了800万港元,用于田楼的建设,南师成为江苏省内首家接受先生捐资的高校。为了感谢先生的善举,我校教育科学学院被冠名为田家炳教育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这7个大字,也被镌刻在田北楼的入口处。而正对着入口处的房间是为田家炳先生而设的纪念室,以让后来者铭记先生的功德。

fc82a08e6af34cbca3aa33b500c3b4ea.jpg

田家炳楼北楼:李丹阳 摄

retouch_2023101823410871.jpg

田家炳楼南楼:汤天明 摄

retouch_2023101823421213.jpg


田家炳楼全景:汤天明 摄


田家炳楼的建筑面积为12776平方米,总投资为2400万元,建成后被评为“市优质工程”。田家炳先生亲自出席了捐赠及大楼落成剪彩仪式,此后于2002年出任我校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并参加了南师的百年校庆。2002年至2007年,田先生还为我校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捐赠了奖学金。2018年,先生故去之后,长子田庆先继任田家炳基金会主席,亦没有停止对南师的捐助。


   金女院楼与贻芳园   


同样位于随园的金陵女子学院大楼,建筑面积为2800平方米,共有6层。这栋楼的建成,则饱含了金陵女子大学校友的深情。

2ba41ff60e5d4726a59b1c7692d5d645.jpg

金陵女子学院大楼:李丹阳 摄


1987年,遵从金女大老校长吴贻芳的遗愿,在南师大与众多金女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金陵女子学院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得以在金女大旧址复建。但金女院的办学,一开始就因为缺少单独的教学楼而受到限制。集资为金女院建楼,成为金女大校友共同的心愿。

吴贻芳校长就读金女大时的同学汤硕彦,决定将留在南京的两栋私人房产全部捐出;旅美校友会会长王安珍及丈夫凌宏璋的两位妹妹凌佩芬、凌佩馨决定将先辈留在南京的一处较大规模的房产捐出,三位女士均为金女大的毕业生,而凌氏兄妹的母亲陈英梅以及凌佩芬均曾在金女大任教。江苏省政府将这两处房产折价50万元,并配套40万元,用于建楼之用。

但对于金女院的大楼而言,仍然存在不小的资金缺口。海内外的金女大校友大多只是工薪阶层,并已陆续开始过起了退休生活,每人能拿出来的积蓄都非常有限。这时,海外吴贻芳基金会第二任会长袁爱莲创造性地提出,将每个房间做出标价,由校友们自愿认捐并留名纪念。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采纳,校友们一时捐款的热情高涨。

今天,走进金女院的大楼,从一楼到六楼,从英梅健身房到光泩图书馆……几十个房间的门楣上还一一镌刻着捐赠者的姓名,记录着这段金女大校友及亲属聚沙成塔的历史。许多捐款人虽然已驾鹤西去,但他们留下来的这栋美丽的建筑却仍为金女院所用,幸甚至哉!

IRPHWKO52ZD3HAYZSCASAJIPCI.jpg

贻芳园:李丹阳 摄


金女大校友的义举还不止于此。位于南山半坡的贻芳园,因为金女大校友铢积寸累的20万美元捐款,加上省里拨付的50万元人民币,得以翻新重建。贻芳园,最早坐落着金女大的英籍教师师以法自己出资建造的住宅,是一座拥有三间卧室的平房,当年曾经招待过许多金女大的师生。金女院成立后,一度经过修缮作为吴贻芳纪念馆供人参观,贻芳园也因为时任校长谈凤梁的提议而得名。但因为年深日久,原有的建筑已不堪使用。在金女大校友的资助下,2002年贻芳园翻新后,建成了一栋三层的楼房,总面积300多平方米,内设吴贻芳纪念馆、校友之家等,还为金女院的外教提供了适当的居所。值得一提的是,这栋颇具纪念意义的建筑,由吴贻芳校长的姨侄女、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励先无偿提供了设计。


   

      德风园      


说到德风园,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提起孔子的铜像,去过随园的大约都会恍然大悟。德风园,位于100号楼西侧。“德风”二字,取自《论语·颜渊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德风园,因为孔子铜像而闻名,因为一池碧水而灵动。园之开辟、像之树立,蒙旅美社会活动家陈王月波女士策划奔走,得台湾爱国实业家杨清钦先生捐资人民币50万元襄助,始成于1994年。

b83ed4093fb54d67887a6cf3c34141ab.jpg

德风园:汤天明 摄


1994年9月26日,时任校长谈凤梁、陈王月波女士等人共同为孔子铜像揭幕,主持仪式的是时任副校长陈国钧。

如今的德风园,是随园的师生喜欢流连的场所。春天可看花,秋夜可赏月。可遥想上下五千年,可静观悠游一条鱼。可以邀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在孔子像前畅叙,可以陪伴活泼好动的稚子在池塘边小憩。

6dc66fe7d8024910994499a376e2ea8f.jpg

德风园:刘荧 摄


德风园,可以容得下每一种解读。


   冯茹尔书院   


这些最美南师建筑,或者蕴含着企业家的情怀,或者记载着校友们的善举,而冯茹尔书院,可以说是两者兼而有之。

冯茹尔,1961年调入南师教授化学,三尺讲台,默默奉献,是勤恳敬业南师人中出色的一员。1997年,她拿出10万元积蓄,在其耕耘了半生的化科院设立了“冯茹尔奖助学金”。2001年,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之后,她主动与家人商量,毅然决定以价值400万元的房产为本金,将每年租金中的20万元,用于在南师全校设立“冯茹尔奖学金”。10月28日,在医院的病床前,举行了“冯茹尔奖学金”的签字仪式,期限为20年。

冯茹尔教授不久即带着无限的眷念,辞别人世。而她未尽的事业,则交到了其丈夫周虞康和女儿周虹捷的手上。

周虞康,1983年从部队转业至南师,很快被任命为美术系党总支书记。80年代后期,转入浙江美术学院任职院长助理。在退休后开始创业,成立了浙江滨江集团,不仅将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且因为热心公益慈善而受到过国家民政部的表彰。

2007年,周虞康先生向南师捐赠了400万元,用于回购随园校区的省文联楼。这栋大楼,后来悬挂上了“冯茹尔书院”的字样。

2ba9189a6f654c86957b83f534cd4a06.jpg

冯茹尔书院


2012年9月10日,在南师110周年校庆及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为设在书院一层的冯茹尔事迹陈列室,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时任校党委书记、校长宋永忠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号召大家向冯茹尔老师学习。副书记蔡林慧和周虞康一起,为冯茹尔铜像揭牌。

d2c1a749d28441d591180506d1678315.jpg

蔡林慧与周虞康(右)为冯茹尔铜像揭牌

(2012年


冯老师设在南师的奖助学金,在女儿周虹捷手上得已延续。毕业于南师教育技术系的周虹捷,2017年,以上海滨江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又与学校签署了新一轮的“冯茹尔奖学金”捐赠协议。

如今,南师设有“冯茹尔奖学金”,化科院又分别设有“冯茹尔奖学金”和“冯茹尔助学金”,每年受益的学子接近百人,他们会始终记得冯茹尔老师微笑的面容吧。紧邻着宁海路的冯茹尔书院,仿佛也在时刻提醒着经过的人们,“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否对社会作出贡献”。

b6ea1936ec53451a8b79caae7c885f8f.jpg

周虹捷(左)与南师续签奖学金协议(2017年)

后排居中者为周虞康


“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否对社会作出贡献” 这句冯茹尔老师的名言,可以说与吴贻芳校长对金女大校训“厚生”的解释是一脉相承的。吴校长是这样解释的: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丰满。


   金女大建筑群   


重新审视南师随园校区,金女大时期留下来的建筑,从100号楼到700号楼,从礼堂到图书馆,建造经费全部是由创校人及首任校长德本康夫人于1921年在美国募集而来的。这9栋中西合璧的楼宇,从外观到内核,都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建筑。

德本康夫人筹到的这笔捐款总额为60万美元,三分之一从合作委员会获得,三分之一来自于洛克菲勒纪念基金,还有三分之一则属于特别的资助者,其中包括金女大姐妹校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捐赠的5万美元。建成于1923年的100号楼,用的就是史密斯女子学院的捐款。200号楼到600号楼,在同一年落成,700号楼完工于1924年,十年后的1934年,礼堂与图书馆竣工。虽然时间有先后,所用主要皆为这笔捐款。

1833cd21346e43d498bd35c2a3d37c0d.jpg

金女大建筑群鸟瞰:刘荧 摄

5fcf53356aca457993a8f9411671eb6e.jpg

(左)100号楼,(右)300号楼:刘荧 摄


搁笔之际,赫然发现朱敬文奖助学金已于2020年戛然而止。询问学工处得知,虽然中止的原因不详,但多半与疫情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有关。

惟愿爱心企业能够挺过难关!惟愿最美建筑能够长留校园!惟愿平凡你我能够一切皆安!

d2c107c4dd6144c1942cf21237effa0a.jpg

参考资料:

1、 笪佐领 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校志·下(1993-2002)

2、 曹连观 主编《南京师范大学纪事》

3、 张连红 主编《金陵女子大学校史》

4、 南师阳光网新闻

5、 索峰光 《玫瑰芳华:曼哈顿的金陵女儿情》

6、 顾永林 《校友影录(之六十二)又见周虞康》

复制

[通讯员:赵俊楠]
[指导教师:吴希媛]
[责任编辑:苏兰]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南师最美建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