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上海交大2022学生年度人物|包道广:铸理论之魂 扬青春之声
原创 益友sjtu 益友sjtu2023-04-21
上海交大2022学生年度人物——包道广:铸理论之魂 扬青春之声。

铸理论魂 扬青春声

厚植信仰 赤心强国

以宣讲传播思想,

以服务践行使命,

以理论书写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研究者,

新征程路上的强国新青年。

图片
图片

人物白描 

担任上海市青年讲师团成员,累计宣讲33场,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强国一代新青年”称号,曾向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汇报宣讲实效。截止目前共发表国内外论文10余篇,其中包括SCI一篇,另有两篇理论文章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党建参阅》《解放日报·思想周刊》上。

担任校团委辅导员、“青苗计划”学生骨干培训班班主任,疫情期间曾负责供餐、生活管理等工作,志愿时长近500小时

他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包道广。

图片

以宣讲滋润心灵,做新思想的传播者

包道广积极参与新时代、新思想的宣讲工作。目前已经累计在中国商飞、黄浦区共产主义学校、上海大学等地宣讲33场,并受邀参与《百年青春潮》《这就是中国》等节目拍摄,获《新闻联播》《东方新闻》《解放日报》等报道,代表宣讲团与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对话。

在担任宣讲团团长期间,包道广完善组织建设、提升课程质量,带领团队获评中宣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上海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图片

同时,他还担任上海市青年讲师团成员、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员,获得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强国一代新青年称号”。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包道广认为,宣讲不仅是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过程,也是深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感悟思想伟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的过程。包道广在宣讲中不断尝试将新时代的成就与个人生活、经历相结合,探索鲜活的叙事手法,配合新媒体矩阵,尝试“讲准讲活”党的理论、精神。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他组织举办“交辉二十——贺百年芳华 扬青春之声”微宣讲主题活动。他也曾为黄浦区中小学生直播讲授党史课程,相关内容荣获上海市党史争先赛一等奖、上海学校共青团主题微团课大赛二等奖。

图片

以奉献铸就青春,做初心使命的践行者

包道广始终坚信青年共产党人的使命应当是在奉献中绽放火热的青春之花。他曾先后担任媒体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辅导员。他不仅为同学们解决生活难题、调节同学矛盾、舒缓学业困扰,还能带领同学们参与到学校、学院的志愿服务当中。包道广还担任了上海交通大学 “青苗计划”学生骨干培训班首位学生班主任,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图片

包道广还注重在勇担使命中锻炼个人品质。他受邀担任了黄浦区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第七期、第八期青年导师,带领上海市优秀中学生参加红色定向越野、社会调研、职业实践等活动,做引领青年成长的引路人。疫情期间,他始终坚持在抗疫第一线,先后担任餐饮服务、副楼长、驻楼辅导员、校园秩序综合督查多项工作,总服务时长近500小时

图片

以理论书写信仰,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

以真理论解决真问题。包道广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射现实问题之“的”。他注重经典意识和问题意识的结合,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基础和基本功,截至目前发表文章10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篇(一作)。

图片

同时包道广还密切关注党的创新理论,以硕士生身份在人民日报主管的原创决策成果智慧共享平台《党建参阅》发表封面文章《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三重维度》,在《解放日报·思想周刊》上发表文章并被上观新闻转载。

图片

以真理论助力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包道广的学术追求。随着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他将专业理论投入到实践当中,以一作撰写资政报告《关于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及家国情怀认知的调查分析报告》(获共青团中央基层建设部采纳)。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教育部“东方之路”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中心的建设当中,以学生视角助力大思政课建设。


[通讯员:玉志勇]
[指导教师:梁钦]
[责任编辑:石悦]
上海交大2022学生年度人物——包道广:铸理论之魂 扬青春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