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创造者的时代。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以及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本月,三达书院立足创新思维,以创造力为核心,双线并行,开展多期创新型活动,通过不断丰富活动类型,优化活动内容,深入挖掘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
写气质人生 扬传统文化
3月9日16:00,三达书院邀请艺术传媒学院李彦平老师于线上开展第21期“落笔生画”系列活动。活动中,李老师通过内容讲解、视频分享、现场展示等环节,带领同学们用毛笔描绘脑海中的荷塘月色,在陶冶艺术情操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未来,愿同学们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保持初心、培育恒心,铭记优秀文化传承不易,唯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数学浸人生 方圆构世界
3月16日19:00,三达书院邀请数理教学部白雪婷老师于线上开展第69期“星空大讲堂”活动。白老师通过概念剖析、案例分享、互动交流等多元形式,帮助同学们重新树立对数学学科的印象,激发同学们自主探索积极性,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此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发掘到基础数学的魅力,打破对数学的刻板印象,也在老师的引导中,学会自我探索,不断锤炼个人核心领导力。

青春有活力 创新无止境
3月23日14:00,三达书院于线上承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校内选拔赛”。本次活动围绕主题二“创新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进行队伍答辩。本次竞赛的开展,使参赛者激发更多潜能因素,以竞赛方式体验创新创奇的价值感。同时,在选拔之际发现更多创新可能性,相互借鉴并创造更多科技价值,真正意义上提高综合能力水平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保文化之根 显非遗魅力
3月25日15:00,三达书院邀请艺术传媒学院王强盛同学于线上开展第4期“新知”活动。此次活动,王同学借助视频以及ppt形式引领同学们深入了解身边的各种非遗文化,针对“为何非遗文化已得到保护,但其仍在消失?”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让同学们从中意识到保护并传承文化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开展,呼吁身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文化传承的保护者,将非遗文化融入我们日益变化的现代科技生活中,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不断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

畅游书香林 读书伴我行
本月,三达书院发展导师聂宁、张静瑶于线上开展两期“圆桌读书会”活动,带领学生共同品读《雷军传》。活动中,老师与同学们聊观点、谈体会,共同探索大咖及小米品牌背后的故事,了解从穷苦学生到金山软件CEO的雷军是如何成长的,体会他不为人知的付出和所承受的压力。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同学们享受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乐趣。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摒弃浮躁,与大咖同行,与榜样对标。

践低碳环保 挖掘新事物
本月,三达书院共开展两期“旧物有心·新物有你”活动。书院发展导师贾力带领同学们利用铁丝、筷子、塑料瓶进行裁剪、组合,制成中国传统锦鲤花灯;充分采集校园微景观植物,利用身边的土壤、塑料花瓣以及塑料瓶等进行DIY手工制作。让同学们从潜意识中养成关注环境保护的生活态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将环保与艺术相结合,用思想的火花碰撞出美丽的“新”生命。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散个人创意思维,发现生活的美好,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交流与解惑 创新与发展
本月,三达书院于线上开展两期“院长有约”系列活动。在“名誉院长主题沙龙:我与院长零距离”活动中,书院名誉院长白郎老师与同学们进行线上沟通,就同学们近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问题进行交流,针对同学们的情绪管理问题给予有效解答;在“名誉院长专题讲座——寻回阅读之眼”主题活动中,白郎老师又围绕“阅读”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思想盛宴,带领同学们走进阅读的世界,领略文字的魅力。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利于学生健康高效的生活学习,开阔学生视野,助力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收获更多“小美好”。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书院活动采取线上形式进行。回顾本月,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想象,在实践中创新创造。未来,三达书院也将继续在创造力的领导下,不断增加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带领同学们探寻追究,发现身边的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