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联开展的第21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西安交大化工学院教授陈鑫、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教授曹晓宇荣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个人荣誉称号,西安交大一附院胸外科、西安交大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团队、西安交大面向乡村振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西安交大二附院医学检验科荣获“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西安交大获奖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一。
图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
图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陈鑫
陈鑫,现任西安交大化工学院教授,高分子所所长,陕西省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得“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三秦青年科技创新之星奖”,英国皇家化学会新锐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等荣誉;担任西安市青科协副秘书长,基于相关成果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
仰望星空,勇攀科研高峰。陈鑫着眼于关键多发疾病的有效治疗及损伤修复,构建了一系列生理调控型智能医用材料,提出了利用智能材料在患者体内按需改变生理微环境,进而定向诱导功能细胞行为的治疗新策略,实现了对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精准高效治疗及疾病导致组织损伤的有效修复。他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Science Advance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受邀撰写英文学术专著4章,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并转化为多种产品,获得各级政府及企业高度认可。
脚踏实地,投身教育事业。陈鑫先后承担《生物化工基础》《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化工与装备导论》等本科生课程的授课,课堂授课质量受到学生一致好评。由他指导的十余名硕博研究生多次获得学校“优秀研究生标兵”“学术之星”等荣誉,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在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和学业导师期间,他建立开放式的师生沟通交流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服务社会,尽职尽责。陈鑫在担任西安市青科协副秘书长期间,协助组织了西安青年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青年科学家助力双中心高质量建设创新论坛等活动,为西安青年科学家之间建立有效交流纽带;在历任学院院长助理及高分子所所长期间,他全面负责学院国际交流工作及高分子所建设,协助组建丝路大学联盟化工子联盟,申请并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建立西交大-牛津大学联合实验室、西交大-利物浦大学联合实验室等交流平台。
图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曹晓宇
曹晓宇,现任西安交大电信学部自动化学院教授、教工党支部副书记,科研院基地与成果处副处长,西安交大-川数院智慧综合能源所所长,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西安交大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等各级人才计划。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评西安交通大学“十大学术新人”。
爱国奋斗,勇做西迁新传人。曹晓宇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精神,钻研前沿科学理论,将自己全部所学运用到国家电网发展上,为我国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贡献着力量。
踔厉奋发,攀登科研新高峰。在管晓宏院士的指导下,曹晓宇紧密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开展基于大系统优化理论的能源电力规划及韧性运行研究,花费了近十年时间深入探索新能源电网供需安全优化问题的共性结构。他还开发了一类实用化的分解协调算法,在大型能源电力网络规划与运行问题中将计算时间缩减1—3个数量级。自入职以来,曹晓宇陆续主持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18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超千万元。他在IEEE Trans. Power Systems、 IEEE Trans. Smart Grid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曹晓宇坚守立德树人初心,除了承担专业课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外,他还担任2022级自动化钱学森班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他不断钻研运筹优化教学方法,实现了从科研工作者向大学教师的转变。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课题组研究生成果丰硕。他们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已毕业的研究生入职华为、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
图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创建于1956年,致力于胸部良恶性疾病的外科诊疗工作,现有医务人员113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68名,占比达60.2%。年门急诊量达4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达3000余例。
科室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胸腔镜、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胸部疾病微创治疗,腔镜手术占比率居国内先进、西北领先;率先开展ECMO辅助肺移植等系列肺移植手术,是中国西北地区肺移植数量最多、手术成功率最高、患者生存期最长的团队。科室率先成立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病房,2024年7月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有效实现“三减一低”。科室成功开展平卧位不横断胸骨的序贯双肺移植等多个高难度肺移植术式。截至2024年9月,胸外科已成功实施肺移植手术70余例,围手术期存活率87.5%,2023年手术量居西北第一、全国第八,是全国肺移植手术量增长最快的单位,是西北地区唯一能够常规自主开展肺移植的诊疗单位。
团队近五年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市重点项目40余项。团队成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Molecular Cancer、JAMA Oncology、ACS Nano等多个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作为主要撰稿人参编国际国内专家共识、领域内专业论著10余部,以第一完成人获批发明专利5项、实用专利60余项。目前已培养硕博研究生、留学生、规培医师、进修医生600余人。科室在西北地区微创和三四级手术占比分别高达94.22%和98.81%,成功实施国内首例3D可视化虚拟导航下微创精准肺段切除术、国内首次报道的机器人辅助第二肋骨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复杂高难度手术。
团队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榆林、延安、渭南等地区10余家基层医院胸外专科建立协作及远程会诊,派遣专业医疗团队到30余家医院对口支援,在当地开展学术交流和手术指导。连续14年开展“肺结节诊疗新进展”“胸部疾病微创诊疗”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辐射基层医院50多家,累计培训2000余名县级医生。
胸外科团队用青年力量和大爱担当践行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塑造了当代青年追求卓越的形象,生动诠释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图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西安交通大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团队成立于2011年,围绕“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临床推广”的学术思想,以推进人类健康为目标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团队现有成员96人,含教师28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4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人),临床医生11人,研究生57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74.2%,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奖”“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团队奖励6项。团队负责人徐峰作为“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及全国各地进行宣讲,其留学归国、扎根西部事迹受到中央及各级媒体报道,获“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团队所在党支部入选“陕西省新时代高校党建样板党支部”。
团队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致力于培养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建设课程19门,出版教材4部,获教学奖多项,培养学生200余名,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奖”、国家奖学金等奖项100余人次,入选陕西省各类人才8人次、“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1人。
团队围绕“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建成了理工医融合科研高地,支撑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医学中心等国字头重大项目建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奖项9项,出版专著5部。
团队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秦创原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四主体一联合”重点创新平台策略,建立了泰发祥-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健康研究院,与多家头部企业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基地,获国家级科技竞赛奖17项,入选秦创原等创业人才项目5项。团队始终将青少年科普教育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举办特色科普活动100余次,受益人数超1.5万人次,为西部科研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培养的青少年获国际竞赛奖4项。
团队未来将继续瞄准生命健康领域中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挑战,加深生物力学与临床医学的广泛合作,开展“力医学”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健康中国2030”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西安交通大学面向乡村振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面向乡村振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现有科研人员38人,35岁以下青年28人,占比超过70%,曾获2022年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024年“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文明号”称号。
团队聚焦陕西需求,自2012年起开展面向陕西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合作研究,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30余项,在农村减贫、乡村振兴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领域产出了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农村减贫领域,团队率先提出农户生计和农村减贫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围绕保护与发展类政策评估开展系统性研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理论和现实依据。在乡村振兴研究领域,团队先后在Nature、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等农经领域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多篇学术成果,同时为多地政府和企业建言献策。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领域,团队以“新型智慧城市和双循环发展格局”为主题的决策建言得到上级领导的批示和采纳,以舆情研究为主题的决策建言获中共中央宣传部采纳,研究成果获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媒体报道。团队研究为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理论逻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扎实的理论根基,为陕西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农业农村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智力支持。
团队注重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三农”情怀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和实践竞赛,获得各项奖励50余次,其中团队教授多次获王宽诚育人奖、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和陕西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团队指导本科生团队获第十三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为本科生播下“三农”研究的种子。团队培养100余名硕博研究生,其中多数留在西部,持续从事乡村振兴系列问题研究,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着陕西贡献。
图为“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医技支撑平台科室,长期以来致力于提升检验技术、优化检验流程、保障检验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科室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青年团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他们充满活力、勇于创新,在医学检验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科室是临床实验诊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ISO15189认可医学实验室,国家级医学检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陕西省临床重点专科,陕西省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中心,陕西省地方病实验诊断中心,陕西省基因扩增技术培训基地,开设陕西省首家检验门诊。团队先后获得“陕西省青年文明号”“三秦最美健康卫士”“五一巾帼标兵岗”等省级集体荣誉称号16项,成员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二等奖(主持)、“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省级个人荣誉共计39项。科研上中标国科金4项,近五年获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和省基金27项,发表SCI论文44篇,参与共识及指南编写13项,参编专著7项。
近年来,医学检验科紧跟医学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检验水平和能力。科室成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为医学检验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科室还注重与临床科室紧密合作,通过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病例讨论会等形式,促进检验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提高了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疫情期间,医学检验科冲锋在前,面对繁重核酸检测任务,成员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成4期210余人省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技术人员实践操作培训,20天完成公共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并积极支援全国抗疫工作。
医学检验科将以此为契机,团结协作、不断开拓进取、创新实践,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推动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陕西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联授予陕西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集中展示新时代陕西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风华正茂正是建功立业时,青心向党方显奋斗真本色,交大青年用汗水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上书写亮丽青春答卷。未来,交大人将继续弘扬西迁精神,深耕前沿领域与基础学科建设,听党指挥跟党走,团结奋斗建新功,更加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