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四个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情系“三农”聚焦思政大课
原创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2023-08-21
西北师范大学“四个聚力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天水市、平凉市开展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四个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为充分激发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性思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四个聚力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天水市、平凉市开展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四个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聚力“非遗”传承——聆听“非遗”与乡村振兴的故事

乡村是“非遗”的根基,乡村给“非遗”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土壤,“非遗”的保护与开发搭乘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不断进步。


1.jpg


726日,实践团来到天水市甘谷县永安村与羲里陶坊负责人王万春访谈交流,参观了他的工作室,并学习了脊兽制作的部分过程。

在与王万春师傅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脊兽制作技艺的传承之路并不容易。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工艺逐渐被人们忽视。然而,永安村的“工匠们”以其坚持和热爱,将这门技艺传承至今。甘谷脊兽的销路也已经远赴全国各地,这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也为永安村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机遇,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728日,实践团来到天水市西关古城“赵氏泥人”工作室进行调研。“赵氏泥人”是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赵旭辉师傅在传承天水民俗泥塑的基础上开创的反映现代生活泥塑的新技术。

实践团与赵旭辉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泥塑艺术,他将现代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泥塑作品,突显了时代的特色和个性。赵旭辉师傅将传统与创意糅合起来,不仅为天水民间泥塑赋予了新的意义,并且发展、丰富了天水民俗艺术,捏出了属于天水本土的一种地域文化。


2.jpg


730日,实践团来到平凉市崇信县白家洼村拜访弦子腔传统戏剧的传承人。崇信弦子腔是集剧本、音乐、表演为一体的民间演唱艺术,由于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实践团与传承人的交流中了解到,传承人将弦子腔和现代的发展相结合。以当地柏树苹果小镇为主题,以乡村振兴为重点,带动苹果产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唱响了乡村振兴“主旋律”。

聚力文创设计——传统文化“潮”起来

实践团对天水市“非遗”文化走访调研后,结合审美意趣和价值追求打造时尚文创IP形象,设计出具有天水文化特色的文创IP形象和系列文创产品,赋能“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播与活态传承。

实践团成员结合甘谷脊兽制作工艺及大像山实地调研,设计了“脊瑞福兽”品牌IP形象与产品外包装设计。将传统技艺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团成员通过与“赵氏泥人”王旭辉师傅的交流,看到了将泥塑技艺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巨大潜力。实践团成员结合师傅的指导以及麦积山元素,设计出了相关IP形象及产品外包装。

聚力数字技术——全景三维赋能文化遗产传承新范式

728日,实践团来到天水市胡氏古名居进行参观,并利用全景相机进行拍摄,成功实现对该景点的全景三维制作。


3.jpg


这次实践活动既是对天水胡氏古名居的一次深入了解和研究,也是运用数字技术手段予以展示和传承。

通过使用全景相机进行拍摄和制作,团队成员们成功完成了对天水胡氏古名居的全景三维制作,不仅为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深入了解天水文化的机会。

聚力教育关爱—— “不插电”编程助力少儿计算思维培养

81日,实践团走进平凉市崇信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不插电”编程课程。此实践活动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将专业所学付诸实践,以专业服务社会,以行动践行使命。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与实践团成员的互动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科技领域的广阔前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不插电”编程降低了编程教育的学习难度,为乡村儿童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对此,实践团队队长李阳表示:“让科技微光点燃乡村儿童未来梦想,用教育和科技创新,让乡村孩子的梦想绽放开花。就像点点微光最终能成为星海一样,用专业所学回报社会,让科创教育目之所见、触手可及。”

情系“三农”三下乡,实践路上飘果香

助农兴农,强国有我。729日,实践团来到秦安县彭坪村开展“助农+劳育”实践调研行动。

在与当地农户的交谈过程中,实践团了解到秦安县大力发展蜜桃特色产业,做强“蜜桃经济链”,助力乡村“甜蜜”振兴。实地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去到蜜桃、苹果种植一线,进行采摘活动。通过了解当地蜜桃、苹果等林果业发展历程,紧密结合个人能力,参与林果业的生产过程中去,充分挖掘林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卓越贡献。

在社会实践中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汲取红色力量,牢记使命担当。728日,实践团在天水市参观了甘肃革命文物专题展。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实践团在参观中感悟历史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革命传统。从展出的革命文物中实践团成员感知党的光荣历史,汲取前行的精神动力。

731日,实践团来到崇信县保至善纪念馆参观学习。实践团一行人,在馆内详细参观了陈列展览、图片资料和实物等,深入了解了保卫中央苏区的艰辛历程以及英勇战斗的场景。通过实地观摩,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那个时代无私奉献和英勇拼搏的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被那段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历史所震撼,不仅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最后,实践团成员向革命烈士保至善敬献鲜花。

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本次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学业本领,通过“四个聚力”赋能乡村振兴,在社会实践中上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增强了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次社会实践虽已圆满结束,但实践团成员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砥砺奋进、勇毅前行,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西北师范大学)


[通讯员:戴香瑜]
[指导教师:丁岩]
[责任编辑:刘宇宏]
西北师范大学“四个聚力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天水市、平凉市开展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四个聚力”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