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党委多措并举加强文化建设
原创 西南大学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 曾明明 杨玥悦2022-07-07
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文化精神动力。




西南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多角度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重点围绕思想道德教育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好、活动阵地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的“6好标准”,实施“6大行动”,推进“文明校园”整体建设。西南大学各单位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为把学校建成育人成才的信念熔炉、价值高地、文化家园和文明沃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提高了校园文明水平,营造了良好育人环境。


文化建设关乎事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观念起着潜移默化而至关重要的作用。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立足点,挖掘办学优良传统,彰显学科专业特色,着力营造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为促进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



凝练特色文化基因,确立师生文化认同。一是深耕文化底蕴,厚植历史传承。挖掘以“蚕学”为发端,以“21世纪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办学传统、优势特色和发展成就。通过创立蚕丝文化研究体系,在研究生培养和博士后科研中开设“蚕丝文化”研究方向,在本科生中开展《蚕丝文化》课程教学,举办“蚕丝文化节”“蚕桑科普月”“科技开放周”“服装文化节”“服装设计作品展”及“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新教师入职、老教师荣休等重要节点,代代传承、弘扬蚕桑学科精神及蚕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凝聚师生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强化师生爱国爱校爱院情怀;二是服务国家战略,坚持办学特色。结合学科和专业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依托蚕学基础研究优势和农理工艺多学科并存与交融特色,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目标融入办学实践进程,形成“以现代农业科学、生物科学、工程科学为基础,覆盖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产物(生物质)的研究与开发,融合设计艺术与文化研究,完整对接蚕桑丝绸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并突出可再生循环利用的低碳发展导向和面向大健康产业”的办学治院理念和“发展科学、革新技术、振兴产业、弘扬文化,开拓21世纪新丝绸之路”的价值追求。



突出学术文化建设,助力教学科研发展。一是开展丰富学术活动,营造浓郁学术氛围。积极营造求真务实、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术环境。自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党委2020年7月成立以来,举办各级各类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主题沙龙、教学研讨会、创新创业论坛等学术活动400余场,参与师生人数达5000多人次,其中,包括举办“第三届蚕业科学与21世纪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承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十三五’总结会议”“桑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暨学术报告会”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及产业发展论坛,有效提升了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及蚕学学科的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2022年5月1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五一&五四特辑——神奇的专业在哪里”栏目对学校蚕学学科专业进行了专题推介;二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优良教风学风。通过“驼铃茶语”特色党建活动、《重庆日报》“对话建党精神·科学家来了”栏目专题活动等,由院士、学科知名科学家和行业专家学者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发挥科学家精神对学生的强大思想引领作用;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行为七项规定》等,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充分挖掘课程育人元素,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系科、教研室等教学成长共同体学习研讨制度,开展讲课比赛、教学观摩等活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严格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到课率”“抬头率”,打造“金课”,杜绝“水课”;通过学业指导、朋辈辅导、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术诚信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师生恪守学术道德,严守学术规范。



打造文化环境平台,拓展文化育人场域。一是规范文化标识,推进文化环境建设。对形象识别系统进行全方位构思与设计,完善了徽标、院歌、院训、学院精神等文化建设要素;对教学、科研、办公、学生公寓等场所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利用大厅、走廊、楼梯、墙面等公共空间展示党建及学科专业建设成果,发挥环境教育引导、宣传激励作用;打造富有学科特色的教授工作室、“丝路青春”创客空间、“丝路驿站”学术沙龙空间及实验室文化等,提高文化育人针对性;加强对条幅标语、展板海报等宣传品和宣传栏、电子屏等宣传阵地的管理,确保宣传品和宣传阵地管理规范有序;整理校友馈赠礼物并合理利用,提升使用效果和宣传作用,激发师生追求卓越的信心和勇气;二是丰富宣传媒介,拓展文化育人广度深度。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特色网络文化,用好单位网站并及时更新内容,将其作为党务院务公开的重要途径;依托丰富独特的蚕桑文化资源,建设“丝路学府”“SWU丝路驼铃”“丝国传奇”“蚕知源”微信公众号等“丝路”系列新媒体平台,生动讲述蚕桑文化故事,全面展示学科发展历程;主办《蚕学通讯》杂志,报道国内外蚕桑研究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蚕桑产业的最新技术经验,服务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




[通讯员:何瑞雪 ]
[指导教师:万阳 ]
[责任编辑:卫彦瑾]
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文化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