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优势 争做乡村振兴“头雁”
原创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刘海帆2024-07-22
为引导大学生运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发展,徐州生物工程学院开展“心系地方发展 争做乡村振兴‘头雁’”暑假实践活动
党建带团建,同心共助力。为引导大学生运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发展,徐州生物工程学院党总支引导下,依托“牧耘萌创学习小队”前期调研基础,与贾汪区关工委、贾汪区团区委推进校地共建,共同开展“心系地方发展 争做乡村振兴‘头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推进后续工作,让社会实践在服务学院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活动得到了校关工委的精心指导。
在贾汪区文旅广局及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徐州生物工程学院与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的师生代表一起参观了始建于1933年的煤矿矿区遗址——韩桥煤矿博物馆,共同领略贾汪乃至徐州地区煤炭工业发展历程,“沉浸式”学习贾汪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
随后师生代表前往贾汪“红楼”,在关工委“五老”人员的讲解中,进一步了解了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为顺利接管城市、农村,部署渡江作战所作的一系列工作,寻访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记忆,“听党指挥、依靠人民、团结协同、决战决胜”的淮海战役革命精神,让师生们备受鼓舞。
为深入了解贾汪地区蛋鸡养殖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师生代表组成的调研团队来到贾汪绿福源蛋鸡养殖场,在场长的带领下进入育雏车间、蛋鸡生产车间,实地观摩现代化规模蛋鸡场生产流程,并在一线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掌握全自动喂料、清粪、捡蛋设备的操作方法,适应现代化养殖管理的物联网技术。
与此同时,团队学生成员们也就在课堂上积累的禽生产管理、禽病防控相关知识、技能,积极与随队老师、工作人员开展探讨。团队学生成员们对产业化、规模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刻认识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了深刻体会“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意义,团队成员来到潘安湖湿地公园开展实地调研,以期探索“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建筑模式的优势所在,并从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湿地的改造典型成果中吸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
通过实地走访, “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重大转变创造的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用意,依托专业知识、技能为地方发展做贡献的信念也越发坚定。
实地考察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着暑期社会实践的结束。
团队学生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基于亲身体会,结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入开展关于地方乡村旅游发展乃至乡村产业振兴的调查与分析,更积极结合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与实际情况,前往家乡所在地的专业对口企业、社会公益机构或家庭常驻社区报到,切实做到“怀抱梦想,脚踏实地”,在巩固、提升知识与技能之余,热情服务社会,充分展现出青年一代心系行业与地方发展、“以小我融入大我”的情怀与责任感。
未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对接地方,结合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组织开展各类特色化、多元化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第二课堂”在乡村振兴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通讯员:刘海帆]
[指导教师:王晴]
[责任编辑:石悦]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content}
管理员
回复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回复
{data.commentUser}:
{data.content}
为引导大学生运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发展,徐州生物工程学院开展“心系地方发展 争做乡村振兴‘头雁’”暑假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