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大漆”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熠熠生辉。为关注、学习和传承“大漆”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如漆而至”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七月开启了一场与“大漆”对话的文化探索之旅。
一、寻访“大漆”技艺 认真学习体验

图为指导教师向实践队员讲解历史类文创产品特点 宋文欣摄

图为实践团拜访漆艺非遗传承人韩洪波老师 孙哲摄
实践开始前,实践队员们查阅了大量的“大漆”文化相关资料,做了充分的实践准备。9日,实践团来到秦皇岛博物馆探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梳理历史脉络,感受岁月的沉淀与文明的传承。10日,实践团来到“通甲字大漆艺术创新工作室”,拜访秦皇岛市漆艺非遗传承人韩洪波老师,聆听“大漆”的发展演变历史、种类、特性及其在实用器具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欣赏优秀的漆艺作品,队员们们深深感受到大漆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韩老师的工作室,实践队员们观摩了漆器制作的过程,并亲自动手体验了打磨、涂油、抹粉、抛光等漆器制作程序,据悉,上漆、晾干、打磨的过程需要反复十几次,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大漆工艺的繁复与精细,体会到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图为实践队员在通甲字大漆艺术创新工作室参观大漆艺术品 程琳摄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漆板制作打磨程序 康帅宽摄
二、发挥专业特长 设计文创产品
在学习、体验、调研的基础上,实践队员们发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长,结合旅游文创市场的导向和游客的喜好,力图把传统大漆工艺的技法、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一批蕴含“大漆”风格、“大漆”元素的文创产品。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实践队员们认真构思、积极探讨,设计出大漆明信片、钥匙扣、邮票、手提袋、冰箱贴等一系列独具创意的文创产品,并制作出了一批成品。每一个细节都倾注着团队成员的心血与热情,展现了他们对“大漆”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无限热爱。

图为团队成员积极探讨设计理念 宋文欣摄

图为实践队员设计制作的大漆元素文创品 武志杰供图
三、开展“大漆”知识课堂 播撒文化传承种子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弘扬“大漆”非遗文化,15日,实践团走进燕大西苑社区,面向青少年开展主题宣讲和漂漆体验活动。小朋友们认真聆听了团队成员生动有趣的讲解,逐步认识了中华非遗传统文化,了解了“大漆”艺术,队员们还现场展示了一批大漆工艺制品,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欣赏,获得更直观地体验。为了检验小朋友们的学习成果,现场还进行了“大漆”知识有奖竞答,小朋友们积极踊跃发言,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成果。

图为实践队员在燕大西苑社区向小朋友们宣讲“大漆”知识 程琳摄

图为实践队员向小朋友展示大漆艺术品 杨玉秀摄
宣讲过后,实践队员带领小朋友们亲身体验制作漂漆书签。孩子们有秩序地站成一队,依次参与制作,当一枚枚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漂漆书签在自己手中诞生时,小朋友们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图为实践队员在燕大西苑带领小朋友们体验漂漆书签制作过程 程琳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燕大西苑和小朋友们合影 杨玉秀摄
通过宣讲、体验,一颗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四、宣传展示“大漆”文创 丰富秦皇文旅内涵

图为实践团在鸽子窝景区开设“以漆绘诗”摊位进行大漆文创品展示 程琳摄
为了将“大漆”文化宣传与秦皇岛文旅有机结合,“如漆而至”实践团来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疗养基地、戴河故事非遗文化体验中心等景区进行“大漆”文创产品的宣传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队员们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大漆”艺术,从历史渊源到技艺传承发展,再到大漆与现代的结合,让游客们领略到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有的游客被深深吸引,现场体验了漂漆扇、漂漆书签的制作;有的则对文创品赞不绝口,购买了心仪的大漆文创纪念品。现场还有外国游客聆听和体验,感受这一中华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游客体验漂漆扇制作 孙哲摄

图为实践队员与外国游客合照 程琳摄
通过十天的实践,“如漆而至”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在学习、传承和宣传“大漆”非遗文化的道路上认真践行,收获良多,大家用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实践当中,精诚合作,配合默契,每一位成员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成长。未来,队员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传统“大漆”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创新结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