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有序的报到点、学长学姐们热情的笑容、清晰的指示路牌、贴心的各类指南、方便的快速通道、积极励志的横幅标语……9月15日,扬州市职业大学迎来了5000余名2023级新生。学校借力智慧科技、简化报到流程、开设公交专线,营造出温馨的迎新氛围,护航新生在扬州开启梦想新征程。

暖心!为新生提供“亲情式”入学服务
“爱上扬州职大、爱上扬州城”“斑马线地铁”“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职大”……迎新现场,记者看到,学校在校园内设置了多个打卡点,让新生在打卡的同时了解校园文化,爱上了校园。
走进校园,来自“初心”党员服务队和各个学院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他们一边帮新生托运行李,一边又为他们讲解报到的流程制度、大学的学习日常。尽管秋风习习,但不少志愿者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学校还在扬州高铁站、扬州西站和扬州汽车站设置了新生接驳车。“我们每个学院都有志愿者,大家在校门口统一将新生送到报到点,帮助学弟学妹们尽快融入我们大家庭。”一位学生志愿者说。
方便新生更顺利地报到入学,扬州市职业大学融合“互联网+”思维理念,创新校园迎新方式,8月中旬就开放了迎新系统。新生通过手机或电脑端两种方式登录迎新系统进行预报到,线上完善个人基本信息、提前选好了宿舍、完成线上缴费等工作。新生们纷纷表示,“‘互联网+’报到很便利,一站式报到很省心。”
“以后,扬州职大就是你在扬州的家。”在迎新现场,还有这样暖心的一幕:扬州市职大党委书记马顺圣来到机械工程学院迎新点前,给来自宿迁泗阳的大一新生胡时送上学校的爱心大礼包,里面包括有红色经典书籍《红岩》、笔记本和生活用品等。
原来,胡时是孤儿,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家庭生活拮据。“爷爷您放心,孩子到了学校,我们家校共同把孩子培养成长成才!” 马顺圣对胡时的爷爷暖心地说道。“谢谢学校送的学习和生活物品,非常感谢职大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胡时爷爷连连道谢。
贴心!结合专业特色,各学院花式“宠”新生
在报到现场,记者看到,各个学院都准备了一波波惊喜,让新生和家长感受到了大学的朝气蓬勃和人文关怀。
人文学院开展“入学密令”特色主题活动。活动现场,身着中国传统汉服的怀抱密令箱,手持书签,向萌新们传递着诗词的魅力。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春光来到人文学院迎新点前,给来自徐州睢宁的徐子涵送上了书籍套装。当他了解到,徐子涵以普高统招理科467的高分,被人文学院文秘2301班(3+2)录取时,周春光表示祝贺、欢迎徐子涵成为学校的一员,鼓励她认真学习、全面发展。
机械工程学院为萌新们送上独家迎新惊喜,学院智能制造社团的学生们发挥专业所长,在迎新墙上设计制作了一个智控发光的“我爱机械工程学院”装置,通过对芯片编程,实现对感应器和灯带的控制。当新生们触摸到心形板时,心形板上的灯带瞬时自动发光。“这也太酷了。”创新的迎新方式让新生们竖起了大拇指。
新生报到当天,旅游学院为新生和家长们精心准备了迎客茶——扬州富春茶社独创的魁龙珠。大学生张苏黔、彭灿灿身着古典服饰现场展示泡茶技艺,为前来报到的新生和家长一一送上迎客茶。“扬州是世界美食之都,能在大学校园里品尝到世界非遗扬州特色茶,非常高兴,也让我们体会到扬州人的热情。”迎新现场一位新生家长说道。
“亲爱的学妹,你好呀,欢迎来到扬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我是526宿舍的专属解忧人。”“学弟,你有任何困难随时联系我,为你的入学无忧保驾护航。” 为了保障所有新生顺利入学,让家长们放心安心,今年,该校管理学院开展“无忧集市”之“入学无忧”行动,每个宿舍配备一名党员教师解忧人,一名学长学姐解忧人,为新生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贴心服务。
经贸学院精心策划了“智慧猜谜——经贸专业知识大挑战”和“智慧财迷——经贸专业知识初体验”两项活动,为新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平台,鼓励新生们主动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经贸领域的知识。体育学院新生纷纷展示了“身体力行劳动打卡”“强身健体运动打卡”“话说亚运故事打卡”等视频和照片,展示入校前日常生活。电子工程学院用LED小风扇、智能光电小屋等专业劳动成果“奖”给新同学,每一份奖品充满创意,凝聚着学长学姐的辛勤劳动以及对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弟学妹的深情厚谊。
新增多个社会需求专业,为地区储备专业人才
在迎新现场,记者观察到,今年扬州市职业大学新增了“智能建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两个智能专业,今年9月份首次招生,现场,记者了解到,今年这两个专业各招收了30名新生。
扬州职大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欣介绍,该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江苏扬建集团潜心打造育人平台,挖掘学校和企业现有资源,新建与引进有机结合,系统设计育人平台,组建“工程实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生产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四大平台,旨在培养适应建筑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
此外,师范学院新增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今年9月份首次招生,为本市0至3岁托育行业储备专业的人才力量。
扬州职大师范学院院长厉爱民告诉记者,随着“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家庭对于托育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我国的托育服务供给率仍显不足,社会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也对托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多元化的。其基本的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托育机构、母婴照护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部门等等。
现场,记者了解到,今年该专业共招收了38名新生,其中包含两名男生。
“这个专业比较新颖,所以在被该专业录取后,我也在网上搜索了很多该专业的资料。”大一新生李德标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女性在带孩子时特别辛苦,他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能够去缓解育儿的压力。”“未来,我也会好好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管未来能否从事相关的工作,至少,在我将来育儿的时候,肯定能当好一个合格的‘奶爸’。”他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