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人次受国家级、省部级表彰,这些成绩均源于以印兴耀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该团队是支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和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肩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光荣使命,攻克了多个油气地球物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家能源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21年,团队荣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团队合影
团队合影
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培育时代勘探尖兵
印兴耀教授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始终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团队教师全部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担任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助推学生全面成长。
“印兴耀教授对团队成员的第一要求是一定要给本科生上课,老师们科研工作再忙,也都不会耽搁学生的课程。”团队成员曹丹平教授向记者自豪地讲述了团队的这一优良传统。作为团队带头人,印兴耀率先垂范,从教40年来始终坚守在本科教学一线,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印老师经常在外地出差时,半夜乘飞机回校给本科生上课,第二天上完课接着坐飞机赶回出差地去开会。”印兴耀的学生、团队成员之一的宗兆云教授表示,印老师身兼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不管多忙,总是把学生的学业放在第一位。
印兴耀教授在指导学生
几十年来坚持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和传帮带的传统,让团队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要打造好的平台,营造好的环境,不断传承创新。”在印兴耀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制定课程育人方案,将石油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组建以学术大家领衔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系列金课,主编精品教材,构筑高端实验教学平台,打造“名师-名课-名教材”的品牌。“地震勘探原理”入选全国首批一流课程,“地震波动力学”和“地球物理测井”入选山东省优质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地震勘探原理》入选中国高被引图书地质学学科TOP3名单,《地震波动力学基础》和《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获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建成国家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利油田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6年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8年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多年来,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爱岗敬业的石油勘探人才。毕业生近年来在“三桶油”等能源行业就业占比保持在70%以上,其中三成以上扎根西部及海外戈壁沙漠等艰苦地区基层一线。例如2008年毕业生郭旭光跨越石油勘探禁区,参与发现新疆油田的玛湖和吉木萨尔两个10亿吨级大油田,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13年毕业生秦宁专注于“为地下岩体构造做CT”,为胜利油田落实近4亿吨新增储量发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陈阜斌独创全过程精准就业体系,帮扶76名自闭症青年实现就业梦想,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
聚焦油气,科技报国,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团队部分成员领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证书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肩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光荣使命,攻克了多个油气地球物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难题,产出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经过长期发展和积淀,团队形成了四个主要科学研究领域:在储层地球物理方面,以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和油气识别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为特色;在地震波传播理论方面,以复杂介质下地震波传播和地震勘探基础理论见长;在地球物理反演方面,大力开展地面地震、VSP、井间地震等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叠前、叠后高分辨率反演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测井理论方法、实验及数据处理研究方面,具有一系列开创性的科研成果。
“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我们勘探人更要把科研做在祖国的山川上。”团队负责人印兴耀教授一直倡导科研工作既要“顶天”又要“立地”,“要在紧跟、引领国际前沿的同时,注重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油气勘探开发上,真正解决国家能源工业中存在的问题,为确保‘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做出应有贡献。”
团队部分成员进行学术研讨
团队中,印兴耀教授课题组负责完成的“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直接反演技术及基础软件工业化”项目,攻克了制约多类型复杂油气藏叠前地震描述和油气识别的技术瓶颈,为油气识别提供了“中国芯”,并成功应用于10个国家69个油气区块,使我国地震油气识别处于国际先列,该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唐晓明教授课题组围绕国家油气资源探测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与需求,开展了声学测井方法、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过套管声波测井和随钻声波测井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超远探测全方位扫描成像测井装备,使我国声波测井技术发展处于世界前沿。
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团队共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100余项,三大石油公司科技攻关项目3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8项。团队围绕国家油气重大战略需求,形成了储层地球物理、地震波传播理论与成像、测井理论与技术等特色方向,有效保障了国家战略安全、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及油气地球物理理论发展。
薪火相传,赓续奋斗,铸就国家一流团队
团队成员探讨科研问题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团队是一支“薪火相传”的团队,团队由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奠基人苏盛甫、王曰才先生创建,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始终走在油气勘探的最前沿,68年来,团队参加了我国几乎全部大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支援了其他石油高校勘探学科早期建设,形成了“艰苦奋斗,为国找油,勇当尖兵”的优良传统,老一辈学者倡导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始终是这支团队的“底色”。
团队长期坚持将“石油精神”贯穿教学、科研、育人全过程,在培养勘探尖兵中锤炼师德师风,在攻克科技难关中增强奋斗精神,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践行使命担当;实施“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党支部三联共建”,实现“党的建设-师道传承-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一体化建设;建立“人才工程+团队托举+名师指导”人才培育体系,实施优秀人才助推计划、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很幸运加入这个团队,老教授们带着我们年轻人集体备课、编写教案,听我们试讲,帮我们站稳讲台,引导我们的科研方向。”博士毕业于中石油勘探院的青年教师张佳佳坦言,作为校外引进的教师,他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很快融入团队,进入角色。
温馨、宽松、和谐的团队氛围,“团结、拼搏、奉献、创新”的团队精神,让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增强,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宗兆云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黄建平获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张佳佳、魏周拓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斩获桂冠。团队党支部获山东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所在学院党委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测井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入选全国首批、储层地球物理实验室党支部入选第二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为国找油,为党育人”
团队成员以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同志为榜样,
明使命、勇担当、挑重担
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融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中,
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民族复兴
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