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金奖、特等奖!被满是冲劲的学姐,惊艳了!
原创 浙江海洋大学 鸥讯社2024-05-22
温柔坚毅,执着向上,汪昕媛带着坚定的信念,走在奋斗路上。
个人简介

姓名:汪昕媛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B21数学1班

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图片

汪昕媛生活照(图源被采访者)


任职情况

2021-2022学年:信息工程学院文艺部干事

2022-2023学年: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信息工程学院博言辩论队副队长

2023-至今:浙江海洋大学校园文化宣讲团团长

获奖荣誉

2021-2022学年:浙江海洋大学2021级学生军训工作“优秀学员”,浙江海洋大学第二十四届“新生杯”演讲赛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第六届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第二届长三角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浙江海洋大学第二十四届“新生杯”演讲赛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校园思政微课大赛学生组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红色经典诵读活动三等奖,浙江海洋大学“学史明方向 喜迎二十大”党团知识竞赛个人赛一等奖,舟山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浙江海洋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浙江海洋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

2022-2023学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二等奖,浙江省“挑战杯”竞赛主赛道特等奖,浙江省“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赛道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奖,浙江海洋大学大学生物理实验与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讲书比赛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主题宣讲调研报告类二等奖,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展示一等奖,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三等奖,舟山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先进个人,浙江海洋大学2022年秋季心理护航活动“先进个人”,浙江海洋大学2023年春季心理护航活动“先进个人”,浙江海洋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浙江海洋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海燕奖学金。

2023学年-至今:浙江海洋大学大学生摄影比赛三等奖,浙江海洋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赛道铜奖,第十四届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实验与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决赛一等奖。


自我评价

温柔坚毅、执着向上是我在世间自处的方式,山若不来,我就过去是我向前奔跑的信念。永远心怀热烈、真挚勇敢,期望玻璃晴朗,橘子辉煌。

图片

汪昕媛生活照(图源被采访者)


个人成长故事

“山若不来,我自去见山”是汪昕媛长久以来坚定的信念。高考的失意并没有打击到她,而是推着她不断向前。步入浙江海洋大学以来,她倍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受到了许多亲友师长的支持与帮助,在学业成绩、创新竞赛、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成绩。

图片

汪昕媛生活在(图源被采访者)


心至苍穹处 目近山河远

犹记得刚入学时,汪昕媛对什么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热忱,她积极参加演讲赛,辩论赛等文体活动,同时也加入了学院团学。或许是因为她比较突出的语言水平和优秀的工作能力,在大一即将结束的时候,团学的负责老师郑宽宽予以了汪昕媛一个前进的机会——担任学院团委的学生副书记。怀着些许惶恐与雀跃,汪昕媛在大二时接下了这份工作。

作为学校少有的大二学生副书记,比起犹豫和考虑自己能否做好这个职位,更多的时候,汪昕媛会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除了团委的组织策划,编辑文件等日常工作,在专业课上汪昕媛也逐步掌握大学课程学习的路径和适于自我学习的方法,向大三的优秀学姐看齐,并将她们作为自己努力的榜样。

图片

汪昕媛生活照(图源被采访者)


在团学里工作的时候,汪昕媛最被人认可和称道的就是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她参加过各类语言比赛,并多次作为代表发言。周围人不停地夸赞,但她并没有沉溺于此,反而选择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大一时,还未参加过集训,汪昕媛就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冲”上了当时的长三角高校数学建模竞赛。

比赛是报上了,脑袋里呢?却是空空如也。“不管如何,参加了那就要做到底,会做就要做到最好,不会做也正好借此积累经验,做到问心无愧。”于是在比赛前一段时间,汪昕媛过上了她大学以来的第一段“图书馆-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天的埋头苦学让她对数学建模有了一定掌握。最终,在团队的通力协作下,三个有“冲”劲的建模小白也取得了长三角三等奖,校二等奖的荣誉。此后数学建模的国赛美赛,汪昕媛也继续凭着这股意气风发,无所畏惧的“冲”劲,和队友们一起,走过一场又一场比赛,从校二到省二再到国特,他们不断突破自身水平,一再创造佳绩!

图片

汪昕媛参加思政微课大赛(图源浙江海洋大学)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如果说汪昕媛自己的努力是步入学科竞赛之路的起点,那么同为数学系的直系学姐汪星羽则是她在团队协作上的重要引路人。

大一暑期社会实践组建团队时,汪星羽将队长一职让与汪昕媛,作为一名竞赛经验丰富的学姐,汪星羽从旁给予了许多指导。无论是团队管理、信息收集,还是报告撰写、美工设计,两个月的充实经历,让汪昕媛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大二时,汪昕媛与她最信任的学姐汪星羽组队参加了浙江省 “挑战杯”竞赛主赛道,汪星羽担任队长,汪昕媛作为第二主力,围绕退役大学生士兵展开研究。研究开始于寒假,为了尽快完成初稿,团队三天一小会,与指导老师一周一大会。开学后这样的会议就从线上转变成线下,团队成员的工作也由各自独立完成转为每天晚上定点定时共同办公。那时汪昕媛白天的课程经常是满的,晚上就要去做挑战杯,期间时常与团队外出调研,看似忙碌充实,光鲜亮丽,实际饱含酸苦劳累。

冲刺浙江省决赛的那一个月是汪昕媛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月。专业课、文体活动和竞赛的三重压力铺天盖地的袭来。第一次面对如此繁重杂乱的任务,她觉得似乎无法做好每一件事,被压得几近崩溃。汪昕媛甚至想过放弃其中某个活动,为自己减少负担。也试图询问小组作业能否推迟,得到的是对方毫不犹豫的拒绝。汪昕媛尽管失意却也深知不能将自己的问题归结于他人。“一直以来我很期望得到这个机会,我也相信这个机会在未来会给予我许多成长,所以我不希望我未来会因为现在一时情绪所放弃的机会而后悔”她想,“与其一味地抱怨,不如将其付诸实践,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图片

汪昕媛所在团队获得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金奖(图源浙江海洋大学)


这场比赛的结局是她与重压对抗赢得的胜利果实——在浙江省决赛闭幕式那天,汪星羽站在舞台上进行特等奖优秀答辩展示,汪昕媛则站在另一个会场的领奖台上领取属于整个团队的荣誉奖杯。几个月的酸甜苦辣,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报答。台下掌声响起时,汪昕媛虽然看不清人群中自己的队友坐在哪里,但她知道,她的队友们一定是掌声最热烈的,一定同样为这份荣誉感到骄傲自豪。谈及对这场比赛最大的感受,她说:“我收获了一段充实的经历和一些真挚而永久的友谊。我想这些东西远比一份暂时的荣誉来的更重要。这甚至是我在若干年后,遇到任何挫折与挑战,都能想起并从中汲取力量的精神源泉。”

再回过头看看那一个月,汪昕媛不禁有几分“历经万般红尘劫,犹如凉风轻拂面”的感慨。被问到重压之下如何面对,汪昕媛告诉学弟学妹们:“其实很多时候,许多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不要去想我最后会走到哪一步,会做成什么样,不要让你的假想控制你的情绪,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脚下正要走的路。”

图片

汪昕媛分享总结经验(图源浙江海洋大学)


类似这样比赛与学业冲突的日子有很多,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汪昕媛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与感悟。她认为学业才是人生现阶段的主线目标,比赛是提升各类属性的支线任务。当二者碰撞时,必须要分清孰轻孰重,有所取舍。“如果你期望二者兼具,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时间利用率和做事效率。”面对如何平衡竞赛和学习,她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这一关键点。“休息时少一点娱乐时间,竞赛时少几分拖延时间,每一次任务都不敷衍了事,杜绝在同一问题上反复修改。”把该空出来的时间空出来,才能在高效生活之余做一点不那么高效的事情。汪昕媛谈到:“当处于长期压力与疲惫中,要允许自己放下,投入到与其无关的事中,在摆烂中找到平静与舒缓,蓄满能量后,再回到主线任务中继续迎接挑战。”



孤举者难起 众行者易趋

再一晃眼,那个喜欢跟随学姐的汪昕媛已经自己成为了带领团队的队长。从“挑战杯”专项赛道,到物理实验与科技创新竞赛,她从只专注自己,单打独斗到能团结队友,各扬所长。她在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上都实现了大跨步跃进。

长期的竞赛经历与学姐的影响,让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团队管理模式。秉持着“一个队伍就是要整整齐齐”的原则,汪昕媛作为负责人,坚持定期开会,总结上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相互审阅修改,再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和作品情况安排下一阶段任务分工,任务截止时间明确到小时。并规定大家同一时间一起上班,所有人完成再一起下班。这样的集中工作很好地促进了大家及时完成任务,减少拖延情况的出现,还能相互监督,及时反馈修改意见,提高完成比赛作品的效率。并且在日日共同相处之中,团队之间时常一起喜笑欢乐,这让繁重的任务,频繁的熬夜赶工也成为了一件有趣而值得期待的事情。队员之间都成为了彼此的精神力量,在遇到困难感到焦虑急躁时,他们都能予以彼此真切的鼓励和支持。

图片

汪昕媛与队友合照(图源被采访者)


“人总要逼一逼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极限有多远。”汪昕媛认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需要过分瞻前顾后,很多时候的失败其实并非必然,而是因为个人的不自信与退却。无论在做什么都要相信,真实的自己远比我们想象中来的更强大。所以,想要做竞赛也好,做任何事情也好,首先要有迈出去的自信与决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迈出第一步,我们才能有机会走出第二步、第三步……走出一地的繁花落叶和绚烂星光。她强调:“除了心态上的迈出之外,行动上也要有所跨越。”她建议想参加竞赛的学弟学妹们,如果是参加团队赛,要多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局限于和好朋友组队,要更多接触不同年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伙伴,并且团队中一定要注意每个人能力的多样性。接触的越多,行动的越多,在面对竞赛时自然就少了胆怯心理。

图片

汪昕媛与队友合照(图源被采访者)


如今回头看过去两年的成长,刚入学的汪昕媛未曾想过自己能收获今天的成绩,一路跌跌撞撞,披星戴月走过的路,也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繁花满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后的汪昕媛也将一如既往,保持着对世间的真挚热烈,和自身的坚毅勇敢,继续奔向她的下一座山。

[通讯员:黄瑶]
[指导教师:沈家迪]
[责任编辑:刘臻]
温柔坚毅,执着向上,汪昕媛带着坚定的信念,走在奋斗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