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问渠长廊:外国语学院院长寄语中南学子,与时代共振,讲中国故事
原创 中南大学 闫笑菲2022-09-09
与时代共振,讲好中国故事

微信图片_20220908220415.jpg


在新学期来临之际,一节以“与时代共振,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问渠课堂在中南大学新校区问渠长廊举行此次课堂旨在提高同学们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贡献中国方案,传播中国智慧,与世界接轨,携文明共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清平深入本次课堂吧。

主讲人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李清平教授


课堂笔记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外语学习的使命”为讨论对象,在课堂上,李院长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外语院发展史,阐释了外语教学研究对于外语学习的推动力,分析了当今“全球胜任力”这一概念,并对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进行了介绍。他提出,同学们在当下外语学习过程中,应对于学科意识、身份建构等观点深入思考。


01外语学习的使命是什么?

同外语母语者相比,非母语者在使用英语的能力略不及母语者。但是学习外语仍然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

除了对于外语学习必要性的阐述外,李院长还从历史和学科发展的角度谈外语学习。

从外语院的建成历史来说,学院的最初建设就是服务于国家的重大需求,从外语院毕业的学子在各个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教学层面上说,外语教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外语学习;从研究上说,国别研究和区域研究也在推动着外语学习。

对于全球化时代下的人来说,进入新世纪,在面对频繁的跨国界、跨文化交流之中,在面临诸如能源安全、环境问题时,“全球胜任力”,即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能够实现有效学习、工作,促进人际交往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全球胜任力”主要在认知、人际和个人三个层面探索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认知层面

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和语言。要求了解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的知识,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关注人类发展的共同议题,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恰当有效的表达。

个人层面

道德与责任,自觉与自信。要求爱祖国、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并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人际层面

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要求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并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具有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互动,能够化解矛盾与冲突。


02外语学科体系介绍与学科意识的建构

在外国语言文学这个大类下主要有如下几个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李院长在分析学科的背景下进行了举例: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背景下,李院长强调了语言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同时精通政治学与计算机科学;在翻译学背景下,李院长建议同学们在翻译时提升读者意识,提升翻译质量,并辩证看待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发展;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背景下,李院长提出可以对于民族英雄形象的把握来观察各民族的特征,来感受文化的多样化,并提到了在区域与国别研究中,文科生应有资政的能力。


03小结

李院长强调,外语学习道阻且长。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外语学习者一定要注意广泛交流,深度思考,并注重身份建构。

问答环节

在问答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李清平院长结合时事话题,加以自身理解,为学生们精心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在回答“文科与理工科跨学科融合如何赋能文化发展”的问题时,李院长结合“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提出:大学期间知识的学习与以往的学习阶段不同,不再过分强调背诵的知识,而是需要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以及应用。同时,他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树立批判性思维并加以运用到问题解决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最后,他总结出了学科融合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三个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有效表达的能力以及问题求解的能力。

在回答“如何应对国外媒体对我国的误解与刻板印象”的问题时。李院长指出:作为译者,他们首先应做到对本文化的高度熟悉,只有对自己的文化知根知底,才能够尽可能完全的表达出中国立场,中国思想。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应该讲通中国道路,讲懂中国方案,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的发展,了解到真正的中国。


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作为外语学习者,应深知外语学习的使命,树立外语学习的责任感,加强学科意识,完成时代赋予“外语人”的任务,为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传递中国声音

与时代共振

讲好中国故事

是每位学子都应承担的

历史责任与未来使命


制作|闫笑菲

图片|中南知新馆新媒体中心

校对|张伊静 孙嘉毅

审核|向美玲 秦康


[通讯员:张伊静 ]
[指导教师:向美玲]
[责任编辑:刘鹏]
与时代共振,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