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途径研究
摘要:“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本文分析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中的意义,通过调研查找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发挥“引领力”、提升“组织力”、聚焦“服务力”方面提出建议,提升高校共青团在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工作中的“贡献度”。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校共青团 青年 高质量就业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据数据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国高校预计毕业生达历史新高的1179万人。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艰巨使命,把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教育强国战略的高度通盘考虑是对高校提出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的要求下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对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是当前共青团工作亟待加强的课题。
一、高校共青团在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中的意义
(一)不断深化共青团改革和建设的必然要求。共青团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共青团要以“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推进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不断深化共青团改革和建设,着力构建促进青年发展的完整工作体系,服务青年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
(二)全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后备力量。新征程上,共青团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能够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高校共青团为青年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帮助青年增长知识本领,勇于突破创新,为青年成长打开更加宏阔的视野,培养青年发展成为全面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后备力量。
二、高校共青团在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面向高校在校生开展调研,共发放问卷600份,剔除填写数据不完整等情况,收回有效问卷580份,问卷有效率96.66%,其中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级大学生分别占比为35.50%、28.50%、23.40%、12.60%。通过深入学生群体对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一)在青年关注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不显著。在对“青年获得就业信息渠道”的调查中显示,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就业信息的占比38.3%,通过“亲朋好友”渠道获取就业信息的占比32.30%,通过招聘会获取信息的占比20.10%,通过团组织获取就业信息的占比只有9.30%。可以看出,“网络”、“亲朋好友”和“招聘会”是青年获得就业政策信息的三大主要渠道。共青团要能够在青年关注领域探索为青年服务的道路,使青年对共青团产生足够的信任。
(二)在青年活动阵地彰显组织作用不充分。在“青年对共青团中央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了解情况”调查中显示,充分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占比33.30%,充分了解“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的占比4.40%,充分了解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的占比5.40%,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的占比23.50%,充分了解“大学生实习杨帆计划”的5.10%,充分了解“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的占比28.30%。数据显示,大学生对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了解不够充分,需要提升共青团就业促进计划在青年活动阵地的影响力。
(三)在青年发展平台提升服务就业能力效果不平衡。在“团组织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效果”的调查中,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进行了分析,参加创新创业类活动的大学生占比在4.50%,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占比在40.80%,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占比在42.20%,参加文化体育类活动的大学生占比在12.50%。数据显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占比较多,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及文化素养能力的参与度不高,共青团应关注青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着力关注青年综合就业能力提升。
三、高校共青团在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青年的引领没有与时俱进。现阶段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内容上针对就业观培养方面较少,且方式单一。在大学生最活跃的网络阵地,对青年开展就业服务匮乏。高校共青团要充分了解形势,紧跟时代步伐和大学生关注领域,使共青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受到青年的信赖。
(二)对服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认识不足。从高校团委到二级院系分团委到各基层团支部对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认识不足,使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计划宣传落实上不能精准涵盖每一个团员青年。每一层级团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执行工作上存在不积极不系统的现象,使得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在团员青年中影响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共青团工作的优势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共青团在资源、载体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服务青年发展中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团务工作者与学校就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恰当的协同育人,共青团工作的教育阵地在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高质量就业的途径
(一)发挥“引领力”,提升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功能。共青团通过团日活动、团校、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平台,从大一至大四分层次、分阶段设计进行思想引领,充分发挥高校团委顶层引领,将就业观引导贯穿大学全过程。将团日活动设置课程化、系统化,由各基层团委带领基层团支部开展就业观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大学生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紧迫感和积极性。通过第二课堂思想成长模块设置思想成长项目,开设就业观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项目,提升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功能,通过选树就业创业青年典型,组织“杰出就业创业青年”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专题讲座,用身边典型的成功经历来教育和带动青年。
(二)提升“组织力”,实现服务青年就业全覆盖。高校共青团具有完备的组织体系,要充分发挥从高校团委到二级院系分团委到各基层团支部组织力,明确每一层级团干部责任,紧密联系大学生,做好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更贴近大学生现实需求的就业服务。团组织要在服务青年就业工作开展上惠及所有青年,建立“以点带面”的信息输送渠道,在对团中央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举措落实上要达到学生全知晓、精准对接,在同学当中扩大就业信息的覆盖面,团结组织每位团员青年广泛参与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的活动中。同时利用团组织联系社会的优势,为学生对接社区、村镇等,组织青年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大学生认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聚焦“服务力”,着力搭建优质服务平台。高质量就业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利用多种有效渠道,搭建优质服务平台,提升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在共青团顶层设计中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项目设置,应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及社会人才需求双向驱动,设置适合双向发展需求的第二课堂项目,并根据学生目前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建立一生一档,精准帮扶的就业指导台账,提升专门化、精细化的就业服务。同时共青团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了解学生需求,提升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工作水平。学生会作为共青团指导的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可以通过学生代表大会征集学生在就业需求中的提案,充分了解大学生在就业中的需求,切实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