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团队风采
2025校园行 | 山东大学“山魂海韵”传统文化市集古韵新风,共赴文化盛宴
原创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学生在线2025-04-21
4月20日,恰逢谷雨节气,山东大学小树林里,第二届“山魂海韵”传统文化市集盛大启幕。

4月20日,恰逢谷雨节气,山东大学小树林里,第二届“山魂海韵”传统文化市集盛大启幕。此次市集宛如一座时光桥梁,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生活的灵动气息巧妙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之旅。”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镂月裁云,华脉薪传

小树林里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第二届山魂海韵传统文化市集

邀君共赏传统文化之春华

师生同乐,游园识趣

共赴一场春日雅集

同赏一场文化盛宴

探寻传统文化之深邃

品味历史记忆之绵长

信步踏入校园传统文化市集,仿若置身于一场跨越千年的梦境。市集之中,摊位鳞次栉比,各类传统物件琳琅满目,或古朴典雅,或精致细腻,宛如历史的低语,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微风轻拂,悬挂的灯笼随风摇曳,光影交错间,仿佛能看见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谈笑风生,让人在这喧嚣尘世中寻得一方宁静的文化净土,沉醉于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之中。

未命名的设计.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2.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3.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4.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5.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未命名 (1269 x 1867 像素).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目光所及之处,热闹非凡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仿佛在诉说着传统文化的千年故事。螺钿体验区,同学们小心翼翼地粘贴着螺钿;木射摊位前,参与者们竞争激烈,叫好连连;蒙眼书法处,师生皆闭目凝神,自信落笔。

图片7.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8.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9.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在众多体验项目中,熨烫葫芦区域人气爆棚。这门独特的非遗文化不似漆扇螺钿那般为人熟知,但也正因如此,人们的好奇与热情令这“冷门”的传统文化再焕活力。“葫芦谐音‘福禄’,我们希望通过烙画,让更多人感受这份吉祥的寓意。”志愿者手持电烙笔,向围观群众展示创作过程。只见烙铁轻触葫芦表面,随着温度与力度的精妙掌控,刹那芳华绽现——青烟袅袅如仙雾缭绕,烙痕流转似墨染云笺,不过须臾,一尾锦鲤已破“壳”而出,金鳞赤尾,灵动非常。围观众人无不屏息凝神,恍若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最让人惊叹的是,在满是速成与复制的时代,这门与葫芦默默对话的手艺,还保留着纯粹的坚守。”艺术学院2024级本科生王腾说道,“老匠人讲‘熨烫葫芦是火与物的诗章’,一点不假,那些烙铁走过留下的或明或暗的印记,就像给千篇一律的现代生活凿出的透气孔。把烫好的葫芦托在掌心,看日光洒落,恍惚间觉得它藏着比图案更悠长的故事——关于匠心的守望,关于时光缝隙里的非遗余韵。”

图片10.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11.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扎染摊位前,同样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同学。大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将白色的布料用皮筋、夹子等工具进行捆扎,然后放入染缸中浸染。随着布料的缓缓展开,一幅幅充满创意与惊喜的扎染作品呈现在眼前,或如云霞般绚烂,或似山水般淡雅。每一道纹理、每一抹色彩,都蕴含着大自然的灵动与人类智慧的结晶,让人们在动手实践中领略到了传统扎染技艺的独特魅力。

“第一次体验扎染,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手艺的奇妙之门。指尖触碰棉布的那一刻,能感受到一种质朴的温暖,而将布料随意折叠捆扎时,就像在和未知的游戏规则对话——永远猜不透拆开时的模样。”数学院2024级本科生徐景程说,“最震撼的是,这门需要与自然材料对话的手艺,在化学染料横行的时代依然保持着笨拙的浪漫。老师傅说‘扎染是留白的艺术’,确实,那些被绳索抵抗染料的留白处,恰似给机器文明保留的手工呼吸缝。带回去的方巾在晚风里飘动时,忽然觉得它承载着比图案更深的秘密——关于偶然的美,关于不完美的圆满。”

图片12.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火焰与金属的交融,让每一笔都充满未知的美——箔片在高温下氧化、变色,有的部分璀璨如星河,有的则沉淀出古朴的质感。这种“以火为笔”的创作方式,既考验耐心,又充满惊喜,正如古人所说:‘火候既到,金石为开’”。集成电路学院2024级本科生徐晨娜正向周边的同学们介绍着烧箔画,“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安全的工具和材料,即使第一次尝试,也能在火焰的魔法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期待你们亲手烧制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或许是一片鎏金的山水,又或是一抹写意的花影——让火与金属的对话,在你的手中绽放。”

图片13.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习惯了电子屏幕上的文字,却渐渐忘记了纸张上那带着墨香的文字是如何诞生的。”文学院2023级朱童童正聚精会神地刷墨拓印,“原来活字印刷的魔力不在完美复制,而在于每个字粒历经百次按压后,依然在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呼吸痕。这多像童年那些被反复讲述的老故事——每次重述都会漏掉几个字,却又悄悄长出新的皱纹。突然懂了为什么古人说‘字纸不可轻弃’。这些被金属浇铸过的文明密码,终究比像素更懂得如何对抗时间。”

图片14.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本届“山魂海韵”山东大学传统文化市集,以文化传承为使命,以创新发展为路径,成功搭建了传统与现代对话的平台,在青年学子心中厚植文化自信根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传统文化市集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文化觉醒的实践。它以年轻化的表达激活非遗技艺,让书法、汉服、民乐从历史中走来,成为可触摸的青春记忆;它搭建跨学科协作的舞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文化共鸣中碰撞创意;它更成为当代青年学子感知中华文化的窗口,在茶香墨韵里架起文明对话的桥梁。”活动负责人之一,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洁说道,“这次市集让我看到,传统文化并非尘封的遗产,而是流动的智慧。它像一粒种子,播撒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自信的基因。未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传统文化从活动走向常态,从校园辐射社会,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生活中持续焕发光彩。从过去,现在,再到未来,我希望它不仅是一场活动,而是一个持续生长的文化生态——让传统的种子在年轻土壤里扎根,让更多人在参与中感受文化自信的力量。

图片15.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16.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17.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图片18.png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以山为,以海为韵,一场浸润千年文脉的传统文化盛宴虽已落幕,但文化的回响绵长不息。正如山海相依、刚柔并济的永恒意象,这场活动播下的文化种子,终将在更多年轻人心中生长为文化自信的森林。让我们期待,这份"山魂海韵"的精神气质,将让巍巍山魂与浩荡海韵在当代校园交融共生,继续滋养校园,续写文明薪火,照亮更远的前路。


[通讯员:辛璐瑶]
[指导教师:李响]
[责任编辑:山东大学学生在线]
4月20日,恰逢谷雨节气,山东大学小树林里,第二届“山魂海韵”传统文化市集盛大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