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榜样师大人】陈付龙:乐教善研身作则,专业为国育英才
原创 安徽师范大学 陈玥羽2024-01-08
陈付龙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榜样师大人之一,他专注教研,潜心育人。面对社会、国家需要,他发挥所长,创新突破,尽其所能。

专注研究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安全领域14年,担任安徽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获批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师范大学文津学者、教学名师,安徽省“一改两为”先进个人,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陈付龙教授多年来带领团队在产学研结合中开拓创新、助力发展、为民服务,将专业所学用于社会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材。

教研相长,匠心科研“育桃李”

“教师是我的本职,教学永远是我的第一阵地。”从教23年,陈付龙共指导3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考取博士,2人获批安徽省计算机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获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赛尔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1项、省级1项和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培育计划项目8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6项、省级奖6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授权专利14项;与研究生一起在科学出版社合著出版《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协同设计方法》学术专著1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1件,授权专利15件。每一项出色的成果,每一位优秀的学生都是陈付龙潜心育人的见证,更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谈及自己的育人理念,“打磨每一个细节”是陈付龙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从招生录取,到培养方案的制定,再到评优评先及奖助工作,陈付龙无一不用心尽责。从生源入手,陈付龙认真负责地完成学院的招生宣传、录取工作;在人才培养上,陈付龙在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质量工程与教育教学改革等全方位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通过做实研究生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抓好研究生评优评先和奖助工作,建立了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创新激励的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发展条件与平台。“培养学生是多方面,多层次,全过程的,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在2018到2020年担任教学副院长期间,陈付龙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队伍是育人质量的首要保障。”注重科学育人制度优化的同时,陈付龙协助学院领导班子和学位点负责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了称职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他以身作则站好教师基本岗,从开题,到阶段性检查,再到论文审核和答辩等环节逐一悉心指导,全过程严格把关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对工作的执着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面对出色的育人成果,陈付龙将“教学相长”视作最宝贵的经验。“教研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注重教学成果的凝练与固化。”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陈付龙一向细心地记录课堂内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偶然发现课堂内容经凝练恰能弥补教学练习上的缺失,于是他与学生一并将其整理成书,摸索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再反哺课堂的教学路径,“这既增加了教学课堂的前沿性,更能够充分发挥科研成果的价值。”将科研反哺课堂,从教学再回到科研是陈付龙所认为高校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必要环节,更是不断提高育人质量的秘诀。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陈付龙主持8项省级质量工程与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建的“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在全国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系统能力培养高峰论坛等教学研讨会议上进行人才培养汇报和交流,先后主编、副主编教材15部,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所承担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组织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陈付龙讲台授课  安徽师范大学提供.jpg

陈付龙讲台授课  安徽师范大学提供

“要做一个让学生能够信赖、让学生真正有收获的好老师。”从育人制度的优化,到教师队伍的打造,再到教研工作的推进,陈付龙用十年的坚守与奋斗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热。

研以致用,“智”造小屋“解民忧”

2022年4月17日,芜湖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主城区进入静态管理。4月23日,芜湖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当天上午10时起,芜湖市主城区除封控区、管控区外所有区域解除静态管理,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5月1日,陈付龙所在的安徽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接到市卫健委、市健康医疗发展集团的紧急委托,研制核酸采集“智慧健康小屋”。

“作为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我们一直对这一需求有所关注,接到任务后我们抓住机会并快速反应。”陈付龙第一时间组建工作组,带领老师和研究生,进行调研、方案设计与论证、系统开发和生产制造。连续奋战了五昼夜,在5月5日就开始对“智慧健康小屋”样品进行实测。5月6日,在吸收了市卫健委、市健康医疗发展集团相关领导、医护人员的意见基础上,他带领工作组改进完善了“智慧健康小屋”并最终定型,开始量产。5月15日,弋江区中央城学府壹号小区南门广场上,全市首个芜湖“智”造的“智慧健康小屋”投入使用。一座智能化现代气息的“健康小屋”前核酸检测排队井然有序、智慧登记井井有条、采样工作有条不紊。“智慧健康小屋”采用正压新风系统,可以有效阻止外部气流进入,医护人员无需着防护服,即可安全进行核酸采样。通过嵌入安装多合一身份识别登记一体机,可提供多种身份自动识别方式,实现面向老人、儿童多种群体的智能化身份登记。全程无接触、采样更高效、采样人员更安全更舒适,登记采样从两人一组,压缩到一人,有效减少人力成本提高采样效率。

陈付龙带领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  安徽师范大学提供.jpg

陈付龙带领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  安徽师范大学提供

半个多月的全力以赴,响应社会需求,以专业所长用于社会服务,陈付龙用实际作为为产学研结合的开拓创新树立榜样,是高校智慧服务社会需求的应用典范。目前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外观设计专利2件,团队对开发出的新技术实施保护,后续将对智慧健康小屋进行升级改造,聚焦基础卫生服务,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此外,他以所负责的工程研究中心作为芜湖市卫健委的智库,协助规划设计新一代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等芜湖市公立医改高质量发展项目,助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有研究就要有应用,能够看到科研成果切实落地服务社会,我感到很有成就。”陈付龙面对沉甸甸的责任,自豪之余更坚定了他深化科研落地,利用专业为民服务的信念。

协同创新,大数据智能“惠民生”

“国家有需求,我们就要积极响应。”2016年,面向国家信息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陈付龙协助申报网络与信息安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并于2017年3月获安徽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陈付龙担任实验室副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身份认证与生物特征识别、物联网与云计算安全、数论与密码学等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2019年8月,实验室通过验收,先后两次获得芜湖市奖补资金50万元。实验室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6项、省部级项目40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和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并成功举办了2016年“国际物联网大数据研讨会”、2017年“国际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会议”、2021年“网络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研讨会”和“ACF第四届江淮信息技术发展论坛”等国内、国际性会议。

这不是陈付龙第一次立足国家需求以专业发力,早在2010年他留学回国返校任教,根据学院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他专注信息物理融合领域研究,做“有组织的科研”,随后在国家信息安全需求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又将CPS与安全领域进行交融,并就此不断深耕研究至今。

陈付龙参与计算机类教学指导论坛  安徽师范大学提供.jpg

陈付龙参与计算机类教学指导论坛  安徽师范大学提供

在研究方向不断深化细化的路上,陈付龙也曾经历迷茫与困惑,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他深感交流研讨与多学科融合的重要性。“要做有深度也有广度的研究。”出于计算机专业特性,“寻求学科交叉点”成为陈付龙在研究中不断突破的秘诀。在最初调整研究方向的迷茫期,陈付龙养成了大量听取学术讲座,和不同学科学者交流研讨的习惯。“闭门造车是研究的大忌,要多交流才能有所启发,结合其他学科需求才能创作出更有价值的成果。”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到安全领域的融合,再到如今对医疗领域的关注,陈付龙不断探索着将计算机专业应用到更多学科发展中的有益路径。他带领团队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加强了实验室与国内外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积极协助芜湖市网信办开展“网络安全周”活动,协助芜湖市卫健委组织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为单位的计算机与信息学科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紧缺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科所研最后要能够惠及民生。”陈付龙十分关心民生,“科研工作者的社会服务责任”是陈付龙每每常提到的支持他奋进的不竭动力。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拥有三个重点建设平台,分别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医疗大数据与养老产业研究院三个领域。旨在发挥学院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形成“成体系、有特色、专方向”的研究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同时推动人才培养。作为平台的领头团队负责人之一,陈付龙坚持“因时而变、因事而调”的理念不断改进平台建设,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力求发挥学生力量将硕士培养与学科建设向结合,发挥高校力量将教学科研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城市合伙人作用。

扎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及其安全领域14年之久,陈付龙感到自己的获得感越来越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也越来越强。从三尺讲台的坚守到科研平台的建设再到社会需求的服务,陈付龙一直坚守初心,“时代的需求就是科研的方向,社会出题,我们解题,被需要就是我的动力。”

[通讯员:吴蕊帆]
[指导教师:郭梦 ]
[责任编辑:张振香]
陈付龙作为安徽师范大学榜样师大人之一,他专注教研,潜心育人。面对社会、国家需要,他发挥所长,创新突破,尽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