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我与3.15——大学生消费者应该注意的那些事
原创 辛明锐 赵珈硕2025-03-13
3·15,你真的了解吗?





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01


FIRST

一.“3·15”,你真的了解吗?

  在大学校园里,消费行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早晨去食堂吃顿早餐、课间点个外卖解馋、课后在网上购置学习用品、心血来潮和同学团购电影票……这些看似平常的消费场景,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在这频繁的消费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与我们每位大学生消费者的权益紧紧相连?那就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3·15”就如同一位公正无私的卫士,站在消费市场的舞台中央。它一方面督促着商家秉持诚信原则,合法合规经营,杜绝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不良商业行为;另一方面,也赋予我们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勇气和力量。无论是学校周边的小吃摊,还是在“双11”“618”这样的电商购物狂欢节中,“3·15”的影响力都如影随形。身为充满活力与消费潜力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在消费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为自己的每一次消费行为保驾护航。


02


“3.15”的前世今生

二.“3·15”的前世今生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诞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上世纪60年代,全球的消费市场乱象丛生。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着大街小巷,虚假广告铺天盖地,而当消费者遭遇消费欺诈,想要投诉维权时,却往往面临投诉无门、维权艰难的困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60年在荷兰海牙宣告成立,这个组织汇聚了众多关注消费者权益的力量,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全球消费者争取应有的权益。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倡导,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将每年的3月15日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从此,3月15日这一天,成为了全球消费者共同的节日,也成为了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3·15”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自引入“3·15”概念后,国家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部法律,它详细规定了消费者所享有的多项权利,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维权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03


消费者的九大权利

三.消费者的九大权利 

1.安全权:拒绝"宿舍美甲致癌甲油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2.知情权:网购必须展示质检报告——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选择权:对上门推销说"不"的权利——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二手平台拒收瑕疵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5.求偿权:外卖吃出异物可10倍索赔——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结社权:集体起诉健身房跑路——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的权利。

7.获知权:有权要求商家解释"校园贷"条款——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

8.受尊重权:快递柜超时收费应提前告知——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9.监督权:举报食堂卫生问题——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04


校园防坑指南

四.校园消费防坑指南

具有证据意识:

• 网购截图保留至确认收货后30天

• 实体消费必索发票(电子发票具有同等效力)

• 微信对话记录勿删(可作为法律证据)

 警惕"四类陷阱":

1. 伪低价:19.9元写真套餐→强制消费升级

2. 知识付费:考证培训承诺"包过"实为诈骗

3. 新型套路:扫码领礼品→开通网贷

4. 情感营销:学长学姐兜售"内部渠道"

个人信息防护:

• 校园问卷调查需核实主办方资质 

• 快递单务必销毁个人信息

• 谨慎授权APP读取通讯录


05


END


  随着今年“3·15”晚会的播出,消费者们又一次深入了解到了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消费品背后的故事,学习到了更多保护自己权益的知识。同样身为消费者的你,又有什么愿意与大家分享呢?



[通讯员:吴迪]
[指导教师:吴老师]
[责任编辑:班主任小柒]
3·15,你真的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