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大学生网络 “亚文化”现象的教育引导研究
原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陈诚2025-03-16
网络亚文化以亚文化现象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对其价值观、行为模式乃至未来社会角色的定位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群体,其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网络亚文化,作为这一文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语言符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早期的火星文到现如今的表情包,从二次元饭圈文化,这些网络亚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也对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的方式,而应该深入研究、理性分析,积极寻找教育引导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深入探讨,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本文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引起更多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共同推动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

一、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现象与特点

(一)现象描述:丰富多彩的网络亚文化现象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可谓五花八门,多姿多彩。这些现象以网络为媒介,通过大学生群体间的互动与传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网络语言的创新使用,如躺平佛系摆烂等,这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汉语的内涵,也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各种网络社区和圈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二次元文化圈、游戏圈、粉丝圈等,这些社区和圈子有着自己的特定规则和交流方式,吸引着大学生们加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群体认同。

以下列举两个具体的相关研究案例:

案例一:以躺平文化为例,这是一种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的网络亚文化现象。面对社会竞争压力和就业难等问题,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躺平的生活态度,即放弃过度竞争,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躺平生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奈和反抗,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方式的多样选择。

案例二:二次元文化圈是另一个典型的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在这个圈子里,大学生们热爱动漫、游戏等二次元文化产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他们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心得、分享作品,甚至组织线下的聚会和活动。这种现象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对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也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二)特点分析:多元性与创新性并存

多元性: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元性。由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因此他们所创造和传播的网络亚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无论是语言的使用、社区的规则还是行为的模仿,都体现了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创新性: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还具有创新性。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大学生们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他们在网络空间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推动了网络亚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弹幕文化”就是一种创新性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它通过实时互动和集体创作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的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和文化逻辑,积极寻找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文化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

在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其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价值观的塑造上,也体现在行为模式的改变上,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一)价值观影响的深度剖析

首先,网络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他们的价值观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塑造。一些积极的网络亚文化,如倡导环保、公益、创新的理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然而,一些消极的网络亚文化,如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社会责任、崇尚暴力等,则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价值观扭曲或偏离主流。

此外,网络亚文化还通过特定的符号、语言和仪式等方式,强化了大学生的群体认同和价值观。例如,在某些网络社区中,特定的语言符号和行为规范成为了成员之间的共同认同,这种认同不仅强化了成员的归属感,也对其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行为模式改变的细致观察

网络亚文化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行为模式。一方面,网络亚文化通过模仿、传播和实践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方式。例如,一些网络挑战和模仿行为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引发了大量的参与和模仿,这些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创新性,但也可能导致大学生的盲目跟风和危险行为。

另一方面,网络亚文化中的特定规则和行为规范也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了影响。在一些网络社区中,成员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和行为规范,否则将面临被排斥或惩罚的风险。这些规则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大学生的行为,使其更加符合网络亚文化的期望和要求。然而,这种约束也可能导致大学生的行为偏离社会主流规范,甚至引发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这一挑战,高校应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亚文化现象,理性辨识其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高校还应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发展空间。

三、教育引导策略:积极应对网络亚文化的影响

面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高校教育引导策略的制定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有效应对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出发,构建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引导体系。

(一)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辨识能力

首先,高校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对网络亚文化的辨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网络亚文化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学会理性看待网络现象,避免盲目跟风和被不良信息所误导。同时,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通过更加生动、有趣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可以结合网络亚文化现象,开展主题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正向引导

此外,高校应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正向引导。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竞赛、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传播正能量的网络文化精品,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使用习惯。

(四)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最后,高校应与学生家庭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表现和网络使用情况,共同制定有效的教育引导措施。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活动,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面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挑战,高校应从多个层面出发,构建全面而系统的教育引导体系。通过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等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亚文化现象,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结论

在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后,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均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多维度的教育引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体系不仅应涵盖网络素养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还应包括健康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以及家校合作机制的建立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正确辨识网络亚文化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中的有益成分,为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教育引导体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高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为大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家庭则应积极配合高校的工作,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各方面也应积极参与到这一体系的构建中来,共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网络亚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在教育引导过程中,我们应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方式,而应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和处理网络亚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建国,陈小雨.中国网络亚文化的生成、演化与社会意涵[J].新闻与写作,2024(05):90-104.

[2]李益军.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28):49-53

[3]丁久萍,汤伶杰.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视域下短视频现象的教育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01):53-56.

[4]秧志强.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生成及教育引导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7):184-188.

[5]赵璇.网络时代下对青年亚文化的审思[J].科学导报,2024,11:2.

[6]纪春磊.网络亚文化视域下青年学生价值形塑的危机检视与应对理路[J].教育探索,2024(07):77-81.

[7]李金格.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24.

P-1314202-F5EAC117.png


[通讯员:石悦]
[指导教师:陈诚]
[责任编辑:陈老师的思政空间]
网络亚文化以亚文化现象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对其价值观、行为模式乃至未来社会角色的定位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