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软多边形战士集合!
原创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东软新闻社2023-11-27
让我们一同走近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最高奖学金——华天奖学金获得者,听听他们的经验与体会。
在大东软
有这样一群品学兼优的学子
有的深耕专业
拿下百度、阿里、网易等大厂实习
有的能文能武
学术论文、创业项目样样拿手
有的投身科研
继续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
有的技艺双修
在学以致用中不断提升自我
他们就是我校最高奖学金
——华天奖学金获得者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听听他们的经验与体会
校长郭权为2022-2023学年华天奖学金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图源东软新闻社)
学校最高奖学金“华天奖学金”由著名计算机专家李华天教授设立,他是我国最早从事计算机与网络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李华天教授一生淡泊名利,将全部心血用于计算机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上。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李华天教授桃李满天下,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成为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带头人和中坚力量。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学校董事长刘积仁博士,学校副董事长、名誉校长温涛博士都是李华天教授所培养的学生中的杰出代表。2004年,李华天教授捐献自己的积蓄设立了“华天奖学金”。
张文漪,中共党员,我校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0级学生。曾任网易互娱校园合伙人、百度AI技术生态部实习生,现任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人工智能20002班副班长、百度飞桨辽宁省区域主管;国家级重点支持项目负责人。
2020-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东软教育奖学金三等奖、十佳社会实践
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
2021年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国赛一等奖、校赛一等奖
2022-2023年度华天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科技创新奖
2020年,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那一年,我成为大东软第一批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尽管我并不了解这个专业,但喜欢尝试的我怀揣着对新领域的憧憬,认真学习数据结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专业知识,在实践中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参与了2022、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和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掌握专业前沿动态。
大学期间,我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本学年平均学分绩点4.83,几乎所有专业课都是满分,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东三省奖项1项、省级奖项15项、市级奖项2项、校级奖项14项。
张文漪在高教杯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受访者本人提供)
学校一直鼓励我们要“精勤博学 学以致用”。幸运的是,在创新创业学院充满机遇的舞台上,我结识了许多对科技前沿有着深入了解的企业导师。在与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对行业有了全新认知,更让我清楚地知道距离目标还差很远。当时我暗暗下决心,要加速一下成长的“进度条”!我继续沉下心打磨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加实战经验,把握每一次学习新知识的机遇。
有了深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我想去行业积累实战经验。百度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2022年,我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获得百度免笔试录取资格,顺利通过面试,拿到百度飞桨的offer,开启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2023年暑假,我用前三年的累积,拿到了百度AI技术生态部实习的入场券,参与文心一言、大模型插件的相关工作。这三年中,我也担任过网易游戏(互娱)、阿里文娱的校园大使,追求“大厂”的路途充满了挑战,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除了科研与实习,我也参与了丰富的校园实践。我创立了全媒体运营社,运营的公众号短时间收获了很多关注;我热衷于志愿服务,曾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在校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60小时。
如今,我能够荣获学校最高奖学金,这源于大东软的栽培,源于每一位老师的指导。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班导师——陈明华老师:您是一位思想与才华并重的好老师,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成长。
张文漪(第二排右二)参加2023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受访者本人提供)
人工智能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我也在探索着自己的无限可能。一次次破茧的尝试,让我收获了强壮的“羽翼”,这些能力和魄力足以承载我拥抱天空和远方的梦想。
陈亮,中共预备党员,我校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20级学生。曾担任助理辅导员、乒乓球社副社长、数学/英语学科助教、校学生会体育部干事、人力资源管理社学科竞赛部部长等。曾创立大连振星文化信息有限公司并任CEO。现就职于江苏中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同创业)、常州市诚铭建材有限公司。
2020-2023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科技创新奖、创新创业奖、学习优胜奖、优秀助理辅导员、优秀学生会干事、优秀社团干部等
2021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大赛实践赛国家级一等奖
2021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大赛理论赛国家级特等奖
2021年第三届精创教育流通经营模拟实战国家级一等奖
2022年第四届精创教育经济学模拟实战国家级一等奖
2023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一等奖
2023年第十六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
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增强本领对我的意义在于以后有更多选择以及有能力去做有意义的事。如果要给自己加标签,我认为自己是“学习爱好者”和“竞赛狂魔”。入学以来,我始终保持专业第一的学习成绩,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CPCI论文1篇、国家级刊物2篇、省级刊物1篇,获得软著及外观专利3项。大学三年,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达6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30余项(包含各类A+、A及榜单竞赛),市级、校级奖项20余项。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激谭蕾老师和官毅老师的悉心指导,也很感谢队友们的支持和努力,从“挑战杯”到“三创赛”,从校赛到省赛、国赛,无数个日夜打磨项目书、修改PPT、演练路演,让我成长了很多。
我还是一名“志愿达人”。大一时,我主动联系北京慈弘基金会成为辽宁朝阳支教团的一员。在这期间,我积极与支教团带队老师沟通,开始了支教+旅游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过3年多的积淀,我与团队顺利将支教覆盖到24个地区,助力教育产业扶贫、智力脱贫。
2020年10月初,在跟随2019级学长去往大连市人才市场做调研项目时,我发现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供需问题:企业急需人才、毕业生觉得工作难找。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我回去便向老师请教,能否从大学生就业力的角度出发,开展调研实践项目,从而帮助大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我的设想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我们花了29个月的时间,调研了包括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在内的118所高校,收集了万余份有效问卷,从大学生、高校、企业角度形成了三维矩阵式的提升建议。通过这个项目,我的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我想我更是一名创业者,我喜欢挑战自己。学校里的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厚,还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创业”“创业需要什么”“创业应该怎么做”,也让我对创业多了一份信心和热爱。2021年,我和朋友组建了初创公司,通过微信视频号开展直播带货。从了解行业和人员构成,到学习流量、选品等知识,再到实际参与场控和运营,我们在磨炼中成长,从失败中总结教训。这些经历为我继续创业打了一份“强心剂”。
陈亮(右一)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决赛(受访者本人提供)
在大东软学习的这三年,我深深地被这所应用型大学所磨炼、改造、升华,除了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的知识外,我还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无论如何,我将永远保持热爱,永远义无反顾,不断超越自己。
张锡来,中共党员,我校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学生。曾担任校团委学生会(素拓中心 创新实践部)干事、2021级新生助理辅导员,现担任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20002班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十佳社团”微电子社团社长。
2020-2021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东软教育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社团个人
2021-2022学年度辽宁省政府奖学金、辽宁省大创年会优秀志愿者、黑龙江省大庆市优秀防疫志愿者、优秀社团干部、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助理辅导员、三好学生
2022-2023学年度华天奖学金、十佳大学生、优秀团干部、校友奖学金、创新创业奖、科技创新奖、特殊贡献奖,学习优胜奖、“十佳社团”社长、三好学生
2023年“建行杯”辽宁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负责人
2023年第十届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 省级二等奖负责人
2023年第十六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
2023年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北部赛区二等奖
2023年‘BETT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语法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2023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挑战赛国家级一等奖
入学以来,我一直专业排名第一,参与专业A类竞赛 7项并获奖,参与A类创新创业类竞赛 4项并获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篇,发表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著1项,参与国家级大创3 项、省级大创3 项、校级大创6项,参与教师科研并随老师发表 SCI 论文3 篇。参与人文社科ABC 三大类竞赛10 项。
张锡来(第一排右一)参加辽宁省第九届“互联网+”大赛决赛(受访者本人提供)
大学期间,我参与了多次学科竞赛。其中,第九届互联网+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刷新了学院的最好成绩。在互联网+大赛中,我以团队负责人身份带领团队采用创新性的实验组合方法,借助辽宁省重点微系统实验室进行稀土发光原材料优化和制作,做出了一款荧光光纤测温仪器,并以此申请负责并结项国家级大创1项,获得资助金额10万元。沟通多家企业,力求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在那几个月里,我们和指导老师几乎在教学区“安营扎寨”。2023年7月19日,我以团队负责人的身份去沈阳大学进行决赛答辩。大赛的前一晚,我非常紧张,在刘盛意老师的指导下通宵调整项目、理清思路,那种困意混杂着焦躁不安的感觉,最终在刘老师递给我的一杯咖啡时化为乌有:有老师陪着,我慌什么?最终,我们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金奖,这是我在大学生活中的一次巨大突破。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如何靠硬核技术在创新创业类竞赛中取胜,那就要看成果转化能力。
大学期间,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是获得华天奖学金和十佳大学生荣誉。华天奖学金是我大一时就定下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不断提升自己,三年来我从未放弃。当我站在华天奖学金颁奖台上,手握奖杯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自豪。同时,我也要感谢那些给予我支持和指导的老师和同学,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大东软提供了优秀的平台和资源,让我能够接触到半导体领域的专业学习。作为最早一批开设微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应用型大学,大东软拥有辽宁省重点微系统实验室中的各种高级精密仪器,这些都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毕业后我希望能够出国留学深造,申请海外硕博的研究项目。目前我正在与国际教育学院的张美佳老师进行对接,目标院校是世界排名第17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我希望通过在海外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视野,回国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半导体领域专家和教育工作者。
最后,我想给学弟学妹们一个建议:不要将自己的大学梦关在寝室里。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竞赛和社团,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同时,要珍惜实验室资源并积极利用起来。实验室是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场所,通过参与实验项目、学术研究等活动,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祝愿大家在大学期间都能够收获满满的成就和回忆!
栾其奡,中共党员,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20级学生,曾任学校东软新闻社副社长、图书馆乐读社社长、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采编部干事、品牌发展部/党委宣传部东软新闻社新媒体中心/设计创意中心副部长、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官网运营负责人。现任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技20005班学习委员。
2021-2022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ALPS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十佳文艺之星、十佳社会实践奖、三好学生、学习优胜奖、创新创业奖、特殊贡献奖、科技创新奖、优秀团干部
202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赛特等奖、省赛二等奖
2022年辽宁省大学生动漫作品学院奖暨辽宁省大学生动漫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
2022年第三届辽宁省大学生城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
2022-2023年度校友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十佳文艺之星、三好学生、学习优胜奖、创新创业奖、特殊贡献奖、科技创新奖
2023年全国高校影响力可视化创作者百强、可视化专题作品百强
2023年辽宁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3项
2023年辽宁省“返家乡、爱家乡、赞家乡”大学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
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移动应用开发大赛一等奖
三年的大学时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初入学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光,但接下来却事与愿违:竞选班长失败,以一名之差错失奖学金……这让我十分不甘心。于是我就从学习上开始抓起。为了更好地督促自己,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我都会选择坐在第一排,所有课都争取当课代表,并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坚持就会有收获,我的专业成绩排名1/236,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市级奖项20项、校级奖项38项。
栾其奡(右一)参加李怡老师工作室讨论学习(受访者本人提供)
如果说我的大学生活一半是在学习,那另一半就是在东软新闻社。三年中,我从部员成长为社长级,也在学校的官微上做出了很多作品。这里是自我创新的天地,更是我以学生视角见证大东软发展、讲好大东软故事的平台。在运营官微的过程中,我发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优势,制作出了样式丰富的推文和广受欢迎的文创产品。这样的实践也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
记得在做《大连东软信息学院,23岁生日快乐!》的推文设计时,我通宵做了两个晚上,修改了很多个版本。但在发推文的前一个夜晚,我发现长图突然无法上传,交互设计无法实现。我询问了E2编辑器的客服,又找了很多讲解视频琢磨了很久,最终实现了排版设计上的创新,为大东软送上独特的生日礼物。
栾其奡新媒体部分作品展示(图源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微信公众号)
得益于东软新闻社丰富的实践经历,我进入了共青团大连市委员会宣传部实习,参与了大连团团“连小蛎”形象的衍生设计等项目。我也热衷于志愿实践,寒暑假组织同学们累计走访调研社会组织十余家,获得7项校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志愿事迹也曾被多家媒体报道;作为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负责人,我在SOVO成立了传媒公司,并成为我校的校企合作企业。
栾其奡参加“益暖患心”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本人提供)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位恩师良友。感谢我的素质教师王晓慧老师为我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感谢李怡老师以及其他专业老师用博学的知识成就了今天的我;感谢邵金頔老师以及品牌发展部的其他老师,让我在东软新闻社发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前进路上,我很感谢那个曾经面对挫败未曾放弃的自己,希望未来的自己,一路向上,不要止步,不要怀疑,继续乘风破浪,“一战成硕”!
东软新闻社 牛元圻 汪尚明 马宣宇 王宇 罗芳
栾其奡
[通讯员:孙昊坤]
[指导教师:邵金頔]
[责任编辑:杨虹]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content}
管理员
回复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data.adminReply}
[{data.modifyTime}]
{data.realName || data.nickName}
回复
{data.commentUser}:
{data.content}
让我们一同走近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最高奖学金——华天奖学金获得者,听听他们的经验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