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学生援藏|不忘来时路,整装再出发
原创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唐梓蕴2022-11-28
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奋斗青春,强国有我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援藏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我校师范教育优势,深化两地教育合作与交流交往交融,创新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学校第二批学生援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在西藏林芝的教育事业中挺立潮头,勇挑时代重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不忘在实践中坚定理想、增长本领、敢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满意的答卷。

学校第二批学生援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共有11名援藏学生,涵盖语文、数学、政治、历史、体育等多个学科,队员们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和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开展一个学期的教育实践。




 第二批学生援藏团队亮点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筑牢队伍思想根基

我校第二批援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的队员们依托临时党支部,坚持开展“第一议题”的学习,每周开展学习例会共计15次,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内容,不断加强理论武装。

此外,队员们紧跟时事热点,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学科专业和自身经历写下所思所想。

 加强支部组织建设,丰富党内政治生活

我校西藏林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临时党支部全体成员远离家乡,共聚林芝,迎来了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多次主题党日活动。在清明节,临时党支部开展了“清明祭奠英烈”主题党日活动,前往林芝烈士陵园进行祭奠,参观尼洋阁看民族交融史;

在五四青年节,临时党支部开展了“青春心向党,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前往鲁朗参观全国援藏展览馆和鲁朗知青点原址。

在端午节,临时党支部开展了“践悟复兴伟业,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参观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川藏公路纪念碑、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

 用心制作“微视频”,共建粤林“同心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校第二批援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的全体队员与受援学校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和广东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共同拍摄了主题为“粤林同心,战‘疫’同行”抗疫手势舞、“青春向党,奋斗‘芝心’”、“暖心毕业季,千里粤藏情”、粤林青年联合录制高考祝福等主题教育微视频,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贡献力量,坚定不移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广东二师学子的最好成绩。

 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凝聚青春奋进力量

支教队员们将理想教育融入社团活动和教学活动当中,利用课前素质拓展、课程思政内容植入、社团展示活动以及日常的谈话交流,让一百多名西藏林芝学生敢于表达,勇于追梦,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深化校地共建,服务林芝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养有理想和信念的青年

挖掘育人资源,落实教育任务。我校第二批援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与大连海事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联合举办“千里传递书香情,共筑西藏林芝行”捐书活动,共捐赠图书531册,金额为1.5万元。此次活动不仅有利于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还进一步增进西藏和内地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民族团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文化基础。

我校第二批援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的队员们在教学中不忘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政法系五位同学在政法系学生党支部的安排下在学校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宣讲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和先进理论,引导学生汲取奋进力量。政法系何倩颖同学与高中母校老师以及所在院系老师联系,在两间支教学校组织开展了一场粤林青年书信活动,通过书信往来增进民族友谊。

体育学院邱汉颖同学联合体育学院学生训练队党支部在初中部七年级五班展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线上主题团课。

文学院胡佳儿同学和政法系赖晓莎同学协助学校策划和举办了“建团一百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少先队员退队仪式,通过庄重的仪式引导青少年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光荣感。

 培养有文化和本领的青年

锤炼过硬本领,助扬理想风帆。我校第二批援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的队员们积极配合支教学校举办各类比赛和活动,文学院胡佳儿同学和胡艺璇同学依托专业优势牵头举办了多项语文学科类活动,如“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征文比赛,“建团一百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朗诵比赛和征文比赛,不仅有效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深入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文学院赖晓陶同学更是以身作则,代表支教学校参加林芝市“进一步改进作风 狠抓落实 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勇敢展示自己的青春风采,最终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荣获三等奖。


其他同学也活跃在学校其他活动当中,在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支教的七名队员参与到了文艺晚会的表演当中,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首粤语歌曲《红日》,展现出广东二师学子的活力与朝气;

在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的队员们参与到了文艺晚会、十佳歌手、运动会的举办当中,摄影、评委、统分都有他们的身影。队员们以赤诚之心活跃在各种活动中,助力学生梦想扬帆起航。

 培养有情怀和担当的青年

强化使命担当,培育家国情怀。数学系赖慧颖同学带领着学校26名学生志愿者前往林芝市永久村河边参与植树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到了植树造林的不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政法系吕立雯同学为学校独立策划了“中华文化精神家园建设之种花护绿”活动和“光盘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爱惜粮食的意识,提高光盘自觉性。

本着“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理念,文学院钟智炜同学在学校组织了一支学生队伍参加了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西藏赛区),带领学生经过半个多月的奋斗完成了作品创作,并顺利进入西藏赛区复赛,最终取得三等奖的成绩。

一人一特色,共耕粤林花海

 党建引领,主题教育初显成效

讲援藏故事,植爱国情怀。政法系何倩颖同学通过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援藏干部事迹的形式,了解外来援藏人士为家乡建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党和国家重视西藏工作、致力于推动西藏繁荣发展的决心。


广林“芝”声,“声”入人心。文学院胡佳儿同学依托校园广播台,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爱国主题征文比赛、红色故事讲述者等相关活动,创新性采用汉藏双语联播,传承红色精神,传递红色力量,引领西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党的奋斗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努力写好新时代的答卷。

同护一面旗,共爱一个国。文学院钟智炜同学主动指导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国旗护卫队开展活动,亲自组织训练,定时升旗汇操,按期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国防教育活动,为立志从军、保家卫国的西藏学生搭建了平台,用实际行动把国旗护卫队建在西藏林芝,让国旗飘扬在雪域高原。

 文化引领,校园文化不断创新

驰骋金色舞台,传承红色血脉。文学院赖晓陶同学带领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学习 “四史”,并选择一段或几段红色故事,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历史红色故事。以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西藏青年对“四史”的认识,铸就伟大精神,增强历史自信,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习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自信。文学院胡艺璇同学以节日文化为特定的时间节点,以语文课堂为依托,设计了能够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环节,例如让学生在课前演讲对清明节的看法、带领学生齐读和摘抄有关传统文化的句子,创造有学科特色的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


数字博物馆资源,走进历史新课堂。政法系赖晓莎同学将数字博物馆资源有机地融入历史教学,选择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有联系的历史文物,如博物馆网站上的文字、图片、视频,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科普PPT展示给学生,加强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面对面,角色新扮演。政法系肖鸿来同学搜集高中历史学科相关的影视资料并在课前播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影视中的相关史实和文化记忆。同时借助对影片中历史人物的观察和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自制道具,扮演历史人物,并对学生的作品呈现进行点评。


 实践引领,课堂教学新出彩

变废为宝,DIY红色文创。政法系吕立雯同学让学生借助分组合作的方式,利用生活中、学习上废弃的易拉罐或废弃文具等物品,以大胆创新的思维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将其变成可以体现红色文化的艺术品,让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了解红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


以辩会友,宏辞论道。政法系何嘉鸿同学依托于辩论社团活动,带领社员观看国际辩论赛事,聆听国际冠军的线上讲座,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政法系辩论队开展线上交流,鼓励学生上台表达观点,让学生把论辩思维带入学习生活,在思考与表达地碰撞中获得成长,在不同的议题中明确人生的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系列辩论活动,如线上讲座、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班级辩论赛等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寓教于乐,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天一运动,体质往前冲。体育学院邱汉颖同学结合民族特色开展特色课间操,改变传统的跑操和广播体操的出操形式,让学生在课间的时候做到真正融入快乐,融入激情,展现青年的活力,同时也为“阳光体育一小时”注入生机与活力。

悦读汇,悦己悦人。数学学院赖慧颖同学通过给定特定主题,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并将读书心得制作成PPT、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汇报的活动,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帮助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前进,思考未来的人生方向。


争做“四有”好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知行合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临时党支部每周坚持第一议题的学习。另一方面,全体队员按时按量完成政治理论学习。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分队学生党员按时按量完成学校每周2次教师党员政治理论学习。

粤林联合开展线上团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增强团组织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联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学生训练队党支部于5月19日在七年级(5)班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线上主题团课。


协办校团支书风采大赛。适逢建团100周年,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举办了团支书风采大赛。我队政法系何嘉鸿同学、文学院胡艺璇同学指导所带班级的团支书参赛。文学院胡佳儿同学,政法系赖晓莎同学、肖鸿来同学、吕立雯同学,体育学院邱汉颖同学负责评审工作。


 爱岗敬业,树立高尚道德情操

主动为学校建设奉献力量。为解决学校人手紧缺问题,我队有五名队员进入科室工作。其中,政法系吕立雯同学进入总务处工作,负责每天检查饭堂食材质量,每周进行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政法系何倩颖同学进入党群办工作,准备巡查材料,收集全校老师的问卷答题截图,完善部分党员发展工作。数学学院赖慧颖进入团委工作,现已完成19个工作计划、4个工作总结和15篇简报的撰写。文学院钟智炜进入总务处工作,参与过简报编写、文件整理、整理仓库、制作活动方案等多方面的工作。文学院赖晓陶进入校办工作,平均一周完成10篇文稿审核,还负责活动照片拍摄、简报撰写、资料汇总、文档归类等工作。

此外,全队超一半队员结合自身特长,开设第二课堂、担任社团课指导老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展活动。

 注重教研,扎实掌握学科知识

在授课方面,各队员积极完成教学任务,人均授课280课时。文学院赖晓陶同学授课量最多,共计380课时。政法系何嘉鸿同学同时负责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大团结两个科目的教学。大部分队员授课量超过学校规定的课时数。此外,各队员也积极开展公开课,与当地老师进行交流与学习。其中,文学院胡佳儿同学、胡艺璇同学,数学学院赖慧颖同学,体育学院邱汉颖同学分别完成了一节公开课,获得学校领导及科组老师的一致好评。

期中考试中,文学院钟智炜同学所带两个班级的语文科目均进入前三名。文学院胡艺璇同学所带班级的语文科目均有90分以上的同学,实现零的突破。政法系赖晓莎同学所带的七年级四班和七年级五班历史科目平均分包揽同类型班级的前二名。政法系何嘉鸿同学所带的七年级五班道德与法治科目有一位同学满分,平均分在同类型班级从倒数第一跃至第一,比第二名超出20分。数学学院赖慧颖同学所带班级的数学科目平均分获得同类型班级的第二名

期末考试中,文学院胡艺璇同学所带的藏文理科班位列同类型班级第一,藏文文科班位列同类型班级第二,最高分与汉文班最高分几乎持平。政法系赖晓莎同学所带的七年级四班和七年级五班历史科目平均分包揽同类型班级的前二名,七年级历史单科最高分在所带的七年级五班,该班历史单科高分段的人数超过两个内地班。政法系何嘉鸿同学所带的七年级五班道德与法治科目平均分位列同类型班级第一名,比第二名高17分,低分率为0%。政法系吕立雯同学所带八年级三班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成绩无10分以下,整体平均分比上学期期末明显提高。政法系何倩颖同学所带高一汉文班政治平均分在整个年级11个班中排名第三,与第一名班级相差2分,单科前十的有两位学生。政法系肖鸿来同学所带两个班级历史科目平均分包揽同类型班级的前二名。数学学院赖慧颖同学所带的一个班数学平均分在同类班级中排第三名,与第二名相差0.04分,两个班在同类班级中综合排名第二,获得教师激励奖

在教学研讨方面,各队员认真积极参与科组工作及活动。队员们参与教研活动共计198次,并在活动过程中认真记录,虚心请教。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分队超过一半的队员负责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组卷工作,全体队员均完成数场监考及阅卷工作,认真出色地完成任务。

 亦师亦友,培养拳拳仁爱之心

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分队均担任副班主任并开展班会课,认真负责地协助班主任完成查寝工作

政法系何嘉鸿同学、赖晓莎同学、吕立雯同学每周会进行2-3次陪餐以及协助学生周末离校的工作,帮助学生设计班级种植区的花牌。在学生活动方面,政法系何嘉鸿同学、吕立雯同学和文学院胡艺璇同学带领班集体参加校合唱比赛,担任指挥。

政法系何嘉鸿同学与学生一同完成“喜迎二十大”主题板报、带领学生参加科技作品比赛



一个学期的援藏支教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已顺利结束。回顾这半年的时光里,第二批队员们认真努力、求实创新,用实际行动为林芝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奋斗青春,强国有我
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我们整装再出发


[通讯员:唐梓蕴]
[指导教师:李华迪]
[责任编辑:苏兰]
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