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双百行动”专项实践,深化“德学·五进”特色校园文化,广州工商学院3支队伍奔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开展文化课堂、乡村文化资源专题调研和文创IP设计、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深入调研古村活化、新业态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智慧与活力。
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与文脉传承
2025年7月5日至18日,广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乡约东源”青春实践队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新港镇顺利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以文化振兴为切入点,通过开设文化课堂、乡村文化资源专题调研和文创IP设计等多元形式,为乡村振兴提供高校智慧,深化校地联动,延续东源文化薪火。

“乡约东源”青春实践队与新港镇政府工作人员合影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实践队通过课业辅导、红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安全教育等10大主题,为新港镇碉楼社区20名青少年开设了23节“理论+实践”课程,并创新融入非遗蜡染、衍纸手工制作等特色文化体验,不仅提升了当地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更激活了社区文化氛围,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安全教育的双赢。实践队还走进新港镇库区移民安置点和双田畲族村进行入户宣传慰问,让教育惠民春风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乡约东源”青春实践队在新港镇碉楼社区开展文化育人课堂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为全面了解新港镇文化建设情况,实践队深入“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双田畲族村,领略畲族文化展馆和明清建筑群,体验“蓝大将军出巡”非遗活动的精神,挖掘“五味调和”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养生智慧,以创新融合推动非遗传承;通过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畲族服饰、传统歌舞、手工艺品以及畲语等文化传承现状与需求后,融合畲族传统元素设计IP人物形象等;通过“客厅党课”,近距离感受抗战老兵、“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的滚烫初心和为民情怀,宣传东源县第一代建设者的奋斗史。

“乡约东源”青春实践队在新港镇双田畲族村开展调研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乡约东源”青春实践队聆听“光荣在党50年”老兵分享红色记忆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乡约东源”青春实践队在新港镇双田畲族村合影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本次实践,“乡约东源”实践队以学校“德学”教育理念为指引,在新港镇政府以及多个村委的支持指导下,深入体悟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使命,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结合,从教育帮扶到创新实践,诠释了“让智慧扎根乡土”的内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接下来,实践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深化校地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用青春力量续写振兴篇章。
开展国家资助政策下乡活动
广州工商学院“粤帮粤有”助学筑梦实践队精准对标“双百行动”结对县东源县的需求,推动广东省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向基层延伸,于7月中上旬暑期奔赴东源县新港镇,在这片承载着库区移民奋斗足迹、镶嵌着双田畲族村独特风情的土地上,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让教育惠民春风吹进库区移民家庭与少数民族村寨,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实践队定位新港镇库区移民安置点及双田畲族村等区域,采用“六个一”工作方法,即在新港镇库区移民安置点的大街小巷和双田畲族村的田间地头开展一次街头走访宣传、在新港镇碉楼闹市设立一个国家资助政策咨询点答疑解惑、走进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开展一次“资助政策校园行”和开设国家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资助宣传大使”专场宣讲会、为新港镇经济困难家庭学子送上一份慰问关怀与政策指南、携手开展一次“美不胜收”主题志愿服务,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受助学子在美丽宜居的新港成长以及通过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回归建设家乡的奋斗故事,以新的视角呈现资助政策赋能乡村振兴,开展一次关于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问卷调查,收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共269份,为精准把握政策认知现状提供了翔实依据。

“粤帮粤有”助学筑梦实践队在街头走访、入户调研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粤帮粤有”助学筑梦实践队赴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开展资助校园行宣讲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粤帮粤有”助学筑梦实践队前往集市设立政策咨询点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粤帮粤有”助学筑梦实践队参加“美不胜收”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在东源县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李晓晴、团委书记欧美红、双田畲族村委书记蓝金光等领导的指导下,以及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碉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协同支持和实践团队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队精心制作的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宣传视频广泛传播,切实减轻了新港镇库区移民子弟、少数民族学子及当地经济困难家庭的升学顾虑,显著提升了政策在基层的知晓度与理解度,进一步推动政策深入人心。国家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正普照新港镇的山水村落,为更多有需要的学子照亮求学之路,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理念在库区移民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落地生根。
以文旅新业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7月8日开始,广州工商学院青萌仙塘突击队赴河源市东源县仙塘镇开展了为期2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以“绿美荷韵沁古村,文旅繁花绽仙塘”为主题,深入调研古村活化、新业态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实践路径,通过青年视角探索仙塘镇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智慧与活力。

青萌仙塘突击队赴仙塘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青萌仙塘突击队深入走访调研了仙塘镇红光村、观塘村、龙利村等7个行政村,与10余位村干部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田间地头展开深入交流,详细记录当地文旅产业、民宿经济、特色农业等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探索当地如何根据自然条件、产业基础、文化传统等特点,利用“城区镇”的区位优势和“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辐射效应,因地制宜发展仙塘镇特色文旅新业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在中国传统村落红光村,突击队重点调研了该村科学盘活村内古建筑资源、打造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园古村、引入“文旅+”新业态等创新做法,总结其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此外,突击队还在红光村柳溪书院开展了整理提升文化场所的志愿服务活动,完成图书分类整理、读书室清洁等工作,为读者和游客营造了更加舒适整洁的阅读环境。

青萌仙塘突击队在中国传统村落红光村调研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青萌仙塘突击队访谈古云村“两委”干部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为更好地了解“文旅+”新业态发展情况,青萌仙塘突击队先后走访太空莲农文旅基地、糖巢创客社区、贝拉小镇、观塘客栈等多个文旅项目,深度访谈了10余名项目负责人。了解到,县镇政府为当地文旅发展在人才培训、宣传推广、引入市场力量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仍存在基础配套设施还有待完善、特色文化品牌培育需加大力度以及“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体验有待提升等问题。突击队根据地方发展需求,发挥专业优势,撰写调研报告,为仙塘镇提供可落地的“文旅+”新业态发展策略。此外,青萌仙塘突击队还到南园古村、万绿湖、娘家酒坊等多个地点拍摄取景,多维度捕捉仙塘镇人文风景,用镜头生动呈现文旅发展成果,录制仙塘镇文旅宣传推广视频,助力提升仙塘镇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萌仙塘突击队访吉宿民宿负责人 广州工商学院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广州工商学院青萌仙塘突击队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用专业视角记录文旅融合新业态,更是亲身参与了一场青年智慧与乡土脉动的“双向奔赴”。接下来,广州工商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东源县合作,将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行动,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