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社会的大课堂
原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王欣2024-09-19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系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中心,延续红色研学团队精神,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受祖国之美。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通过实践在社会课堂中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系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中心,延续“智工·新青年”红色研学团队精神,在2024年暑期组建11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省级重点团队立项6个,共计120余名师生,分赴各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受祖国之美。截止目前师生实践累计时长700余小时,行程1500公里。

一、汇聚青春星火,“赤子心”践行红色之志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为了进一步推进高校学子感受历史,赓续红色血脉,智能工程系暑期“三下乡”团队奔赴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去聆听,去感悟,去传承。

(一)寻光之处,星撒满天

智能工程系“寻光之处 星撒满天”团队由马彦元老师带领前往北京,探寻先辈足迹,感悟红色精神。实践小队先后走进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故居)、天安门广场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地感受到了先辈们厚重的爱国情怀,重温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团队成员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深深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自豪,更坚定了要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1.jpg

实践队成员(教师王欣 摄)

2.jpg

参观纪念展馆(教师王欣  摄)

4.jpg

参观革命历史遗迹(教师王欣  摄)

(二)乐道拾遗,薪火相传

智能工程系“智工·红韵遗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平子伊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进行走访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参观实践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觉悟社的故事,感受到革命斗争的人民群众力量,进一步明白青年应站在历史的高度,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以青春的激情与担当,挑起时代赋予的千斤重担,在时代的征程中书写璀璨华章。

6.jpg

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教师王欣  摄)

7.jpg

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教师王欣  摄)

8.jpg

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教师王欣 摄)

(三)“微党课”开在红色基地,青年使命勇担当

为深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6日智能工程系“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小组赴保定市清苑区冉庄地道战遗址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在实践期间,带队的冯晓亮老师和团队成员用自己的丰富知识和收集的资料,在地道战遗址开展了交流和研讨,把“微党课”开在了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在参观讲解冉庄地道战遗址后,团队成员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与感慨,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历史回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10.jpg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教师王欣  摄)

11.jpg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教师王欣  摄)

二、寻访传统文化,“学子行”传递文化自信

(一)以学知行,以学践行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的讲话精神,探寻文化真谛,智能工程系“文化薪火传承团”小队在马彦元老师带领下,以“中华文化传承”为研习方向到山西大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8日团队成员赴云冈石窟、九龙壁、刘老醯儿醋坊调研参观。团队成员通过实地参观,直观地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风采和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二)弘扬戏曲之美,传递文化自信

7月中旬,智能工程系“咚咚锵”大学生暑期实践团成员在系党总支书记李波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中国古戏楼博物馆(保定淮军公所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与研学活动,开启了一场探寻中国古戏台和戏曲文化之旅。在古戏台文化系列展厅,李波老师带领大家深入了解全国各地古戏台风格及戏曲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此次实践与研学活动旨在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古戏台和戏曲文化的历史渊源,‌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当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三)寻忆冀中,匠心筑梦

7月中旬,智能工程系“寻忆冀中·匠心筑梦”实践团成员在平子伊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美誉的定州,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期望,参观和调研了定州缂丝展览馆、正清和定瓷艺术馆、定州贡院、定州博物馆、开元寺塔承红色精神,弘扬非遗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8.jpg

听馆内负责人介绍非遗展品(教师王欣 摄)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非遗的宣传和继承,需要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实践团队成员希望这次的实践之旅通过网络媒介能够对定州非遗文化的宣传贡献出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发现非遗,了解非遗,让非遗的种子绽放出绚烂之花。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非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三、助推乡村振兴,“智青年”牢记重任在肩

七月流火。位于山西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的大同黄花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内,生长茂盛的黄花正值采摘期,智能工程系“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的到来,更让这里增加了青春活力。

唐家堡村村委会张主任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们,他告诉大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山西,也来到过唐家堡村调研黄花产业基地,对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团队成员们在黄花产业基地开展了调研,通过与工作人员交流、学习,深入了解了黄花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扶持当地脱贫,并就如何推动黄花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讨论,队员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从摆脱贫困到振兴乡村,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青年更加应该勇于担责,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国家奋斗不息。

21.jpg

实地调研黄花产业基地(教师马彦元 摄)

22.jpg

学生实地调研(教师马彦元 摄)

智能工程系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多项实践成果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下一步,智能工程系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知行结合、以行践言、以践行远”的“大思政”育人理念,让参与高校师生代表在社会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爱农情怀和教育情怀,在协同式参与中加强沟通交流、碰撞思想火花、收获成长和友谊,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通讯员:王欣]
[指导教师:李艳 王欣]
[责任编辑:张艺馨]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系以“行走的思政课”为中心,延续红色研学团队精神,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受祖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