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姓“马”言“马”!了解这个学院背后的故事!
呼伦贝尔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宣传部2024-07-24
字号:AAA
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扎根北疆,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思政教师。

在马言马守阵地  铸魂育人担使命

多年来

呼伦贝尔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扎根北疆,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

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思政教师

话不多说

今天带大家走近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5年5月,是学校重点建设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任务,设立实习实训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9个教研系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合影(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建立起突出师范属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符合专业特点、学生需要、地方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生源充足稳定,毕业生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


自2003年升本以来,已培养千余名毕业生,其中,139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过程中,学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6处,并聘请多位中学教师参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历史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0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03年招收本科生,2007年被批准为学校重点专业,2022年获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


多年来,始终秉持“扎根北疆,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正确政治方向及高素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办学40余年来,为内蒙古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学思政课教师。





 专业师资队伍 



专业有专任教师24人,在读博士4人,硕博以上教师比例为92%。专任教师中呼伦贝尔英才1人、呼伦贝尔“532”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1人,自治区优秀思政课教师1人、党课名师1人,自治区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人、呼伦贝尔市劳动模范2人、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人


目前专业获批自治区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研究平台1个,实践研修基地1个;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金课2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特色课程1门,以及混合式教改课程2门。同时建有海拉尔区新海中学、海拉尔区实验高级中学等16个教育实践基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建设)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合影(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专业科研成果 



近年来,教师在核心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9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3部,获批137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专业培养优势

坚守“扎根北疆,铸魂育人”

使命不动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立足呼伦贝尔,始终坚持“扎根北疆,铸魂育人”的办学定位与使命担当。在多轮、多层次的面向地区中学思政教育发展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六要”要求为指引,确立了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度的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长期服务于北疆地区的中学思政教师的办学定位。围绕培养目标定位,反向设计了对接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职业发展预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贯通与有效支撑。在正向施工方面,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以下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



专业坚持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生管理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如通过开设通识必修课程、课程思政、理论宣讲以及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大赛、“红色家书”诵读比赛、“讲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民族生汉字听写大赛”、“民族团结一家亲”趣味运动会、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实践服务团队等活动,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合影(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合影(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2021年荣获得自治区级暑期“三下乡”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实践团队;连续两年获得“五四红旗团总支”的荣誉称号;2023年暑期完成的调研报告《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情况调查实践报告—以鄂伦春旗诺敏镇为例》荣获共青团中央2023年度“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马克思主义学院所获荣誉(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所获荣誉(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所获荣誉(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二)落实与强化“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深化思政课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其本质是讲道理,从思想理论上促进学生成长的理论认识,为培养师范生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及时吸纳党和国家的新思想新战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方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分析,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开展社会调查,主题研讨等,立足呼伦贝尔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专业教学中,有效引领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革命历史。


目前,通过活化利用中共六大展馆等15处教学点,录制7部“呼伦贝尔红色资源场景课”和近百部微课作品,帮助学生跨越时空差、理论差,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研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研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研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研学资料(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学地图(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三)构建全程贯通“五位一体”教学技能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构建了以“课程为基、竞赛驱动、平台支撑、校地协同、社会宣讲”的“五位一体”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体系与实施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合照(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讨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讨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1)以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教学中紧密对接中学思政课程内容、设定教学展示等环节用来锻炼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力;教师教育类课程采用“理论+实践”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践的形式进行巩固和练习,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通过开设微格教学、教师口语课程、教师书写技能课程等,系统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技能。


(2)将“三字一话”纳入学生晚自习内容,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师范生技能展示(板书展示、演讲展示、钢笔字展示),形成常态化的教学技能训练模式;依托校、院两级每年举办的师范生技能大赛等活动,组建以竞赛为牵引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团队,教师指导、伙伴协助、自主演练,提升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与临场实战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3)不断更新升级教学配套设施,学校建有微格教室、教师口语实训室、硬笔书法实训室、粉笔字实训室等教师教育实训平台,有力支撑师范生教学技能演练。


(4)牵头成立呼伦贝尔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通过校地协同,邀请中小学思政教师来校,举办“中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等活动,指导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带领师范生深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现场,观摩与体验思政教育开展。


(5)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录制大学生讲思政课,组织大学生 “初心志愿”宣讲团,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深入学校、机关、企业、厂矿、农村、牧区、苏木、嘎查等地进行主题宣讲,深化师范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广泛传播党的声音,锤炼师范生铸魂育人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全程贯通的“五位一体”教学技能培养体系,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近几年本专业师范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华文杯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大赛中多人次获奖;获得“挑战杯”和创青春国赛铜奖、自治区赛特等奖、创青春自治区赛金奖、“挑战杯”自治区赛二等奖和“创青春”铜奖、自治区“互联网+”大赛铜奖等奖项;“初心志愿宣讲团”被评为全国“七彩志愿”示范团队。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获得荣誉(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获得荣誉(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获得荣誉(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四)坚持底线评价机制初显成效


学院依据学校《呼伦贝尔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办法》等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实施细则》等质量保障文件,形成了以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通过学期初教学检查准备、学期中教学质量跟踪、学期末教学效果鉴定,尤其是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和毕业生发展跟踪评价,对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监控与评价,并转变为了评价而评价的传统思维惯性,树立评价是为了改进的新理念,深入分析与挖掘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将破解问题作为学院、教研室工作研究的主题,推进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年学生高质量就业率排在学校前列,近三年的134名毕业生中在内蒙古地区就业的103人,占比77%,充分体现了本专业“扎根北疆,铸魂育人”的办学定位。


毕业生真正做到了“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毕业生在各旗县、苏木乡镇任教的比例在一半以上;呼伦贝尔地区的中小学思政教育教师也有一半以上是本专业毕业校友,担当起立足北疆,铸魂育人的重任,在本地区中小学思政教育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毕业的校友也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据呼伦贝尔市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本专业在呼伦贝尔地区中学从教的284名毕业生中,高级教师163人,占比57%;担任副校长及以上职务27人,占比10%;有旗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92人,占比32%,其中31人是近五年的毕业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未来

呼伦贝尔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将继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实现思政课高质量提升和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

而继续奋斗!




[通讯员:崔壮]
[指导教师:白玫]
[责任编辑:杨虹]
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扎根北疆,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思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