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的优秀教师——赵俊爱
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通讯社 张依宁2022-10-31
字号:AAA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温情。

在辽科大的思政课课堂上有着这样一位老师,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她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始终对工作充满热爱,她用爱倾听每一位同学心底的声音,她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俊爱!

4.4.jpg

她199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近30年,她深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兢兢业业从不敢懈怠,承担起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和担当,她是青年教师的示范,更是学生们心中的好老师,她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俊爱。

荣获2021年辽宁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称号,从幕后走向台前,接受采访时,赵俊爱表示:“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思政课教师,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儿,讲好思政课是我的本分也是我的热爱。”

创新教学形式,增强价值认同

4.1.jpg

只要能站在讲台上,赵俊爱就觉得是一件特幸福的事儿。她对工作始终充满敬畏之心,她说思政课是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种子的神圣开始。在她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上,思政课不是枯燥单一的政治宣讲,不是耍耍嘴皮子,更不是灌输“心灵鸡汤”,而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所以学生再也不是两眼无神放空地听,双手跟着PPT机械地记。她的课堂生动、热烈。如果一开始是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条约签订的屈辱开端,那么穿越时空,一个个感人故事的讲述,一幅幅理想画卷的呈现,学生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听到了振聋发聩的呐喊,看到了民族希望的升腾,既聚起满腔豪气,又注入勃勃生机。

赵俊爱课堂创新形式的一部分,学生课前演讲。“老师,我家是大连的,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小区有疑似病例被封闭了。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送来了生活上的必需品、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安抚我们的情绪,党员干部带我们去做核酸检测。看到他们昼夜忙碌的身影,那时,我才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感受到国家之强大,感受到和平年代下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党员干部冲在一线、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怕牺牲的精神,原来舍小家为大家的人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滔滔不绝,根本停不下来。

“我家是河南的,我的家乡在这次暴雨造成的灾害面前,在全国、全社会的守望相助下度过了难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接续传递着守护生命的温暖和力量,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团结友爱精神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作为河南籍学生,我还收到了学校学生处发放的生活保障金,我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学校的温暖。”学生眼含热泪。

“老师,我家是河北的……”“我也想说,还有我,老师,我是安徽的……”

在课堂中她同样有着创新。无论是奥运健儿夺冠时的高光时刻,“嫦娥”、“天问”带着我校胡知之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踏上“问天逐火”的星际航程,抗疫逆行白衣天使的无畏担当,还是河南暴雨下守望相助的中国精神……她立足历史,紧贴时事,结合学校实际创新教学形式。无论是国家重大发展成就、重大科研成果,还是重大困难考验等素材都被她广泛引入思政教育的课堂中,成为贴近学生们“活”的教科书。她把重大时代性的主题融入教材,作为沟通思想之“渠”引来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这种创新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们喜闻乐见,认同感倍增。

打造有温度的课堂,做合格的教师

4.2.jpg

当然,除了教学形式要新,课堂的温度还要暖。在赵俊爱的内心里,思政课的获得感和实效性,就是真信真情后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是思政课只有与时代接轨、与生活接轨、与实践接轨,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需求,才会有活力、有张力,才会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可敬。想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好,赵俊爱讲了几十年,却也直言并非易事。除了自身要政治强、积淀深、人格正外,还要让学生从那段屈辱苦难的历史中“抬起头”向前看,看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让学生们真学、真懂、真信,从内心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将个人发展与时代需要联系在一起。她围绕“1840年鸦片战争”“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大事件,以图片、文字、音乐、视频等史料旁征博引,将历史从平面转成立体,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关头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她用一组组扎心刺眼的数字对比,化繁为简,将历史具象化,直抵人心。她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历史,在校礼堂讲授大型艺术思政课程、在团校为“青马”同学讲解《共产党宣言》及当代价值、在党史教育中向全校师生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通过“小故事”读懂“大道理”,切实体悟中国近现代史的内涵和魅力,让学生们有收获、有思考、有共鸣。结果就是,学生们都信赖她,爱听她的课,觉得乐在其中,好玩又轻松,既收获知识又触及灵魂。深耕思政讲台近30年,赵俊爱稳稳地站住讲台,用深厚的理论积淀为学生们讲好每一堂“政治课”“人生课”,积极地做学生们情感的倾听者和思想的塑造者,把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知识揉碎变软,用“小火慢炖”的方式彰显思政课的影响力,把该有的温度还给思政课堂。

赵俊爱坦言,有时会突然间觉得上课的时候压力大了。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因为感冒始终戴着口罩,我看不见她的表情,但她眼里的光分明更亮了几分。她说,你得研究啊,研究理论、研究教材,教授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表面的单纯传递和说教。你还得琢磨,琢磨课堂、琢磨学生心理,及时随时去了解学生现在需要解答的热点和难点,必须了解和直面学生抛掷来的“真问题”,如果让学生把种种疑问留存心底,结果只能是教书和育人“两张皮”。她始终认为,合格的教师就是要使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这个过程里,也只有自身政治过硬、专业过硬,才能帮助学生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政治鉴别力。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默默付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3.jpg

认识赵俊爱的人对她的评价基本都是:课立得住,叫得响,为人不争不抢、踏实、低调。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泽对她的评价更是中肯精炼到八个字概括:务实、创新、优雅、低调。她默默付出,务实肯干,只为课程不断精进。作为负责人努力打造思政“金课”,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和教研室同事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组织论坛、聘请专家指导课程建设、组织教师到全国优秀马克思主义学院参观学习,她教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批校重点慕课并顺利上线学堂在线平台,为实现新形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她主持的“精准供给理念下以提升亲和力为导向的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获批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的教改项目《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课“四题两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先后获校教改成果一等奖、省教改成果二等奖。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赵俊爱尤为关注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她帮扶的网络16级学生孙一笑不仅顺利推免读研还开办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带动很多低年级同学参与。她负责的学生社团“大学生‘星火’中国近代发展研究会”始终活跃在学校的各类社团组织中。

她帮助新人,毫无保留;她提携后辈,默默托举,从不自傲。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的青年教师崔璨、陈烨都是她传帮带过的“徒弟”。说到这,赵俊爱低调的“毛病”又犯了,害羞得连连摆手,把原因都归结到“孩子们”自身素质过硬,能力强,勤奋好学,归功于杨洪泽院长在大方向上把控得具体准确,全程参与。用杨洪泽的话讲,优雅来源于她品格的高贵,不争不抢、提携新人、友善助人,成就他人。

采访结束时,赵俊爱起身送我,边走边不断地重复着:“别把我写得那么高大上,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思政课教师,我就想真真正正、踏踏实实的为学生、为学院、为学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价值。”

[通讯员:乔鑫雨 ]
[指导教师:朱殿冰 ]
[责任编辑:杨虹]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