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骄阳正烈 肆意生长 辽宁科技大学网通站制
七月的尾巴
太阳好像开了“最大功率”
走在路上像被扔进蒸笼
没错,大暑已经悄悄上线了!
历史渊源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源于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农耕需求。其名称最早在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明确记载,与 “夏至后四十六日” 的时间定位一同纳入完整节气体系。
此时正值三伏中伏前后,是一年最热且雨水充沛之时,《逸周书》以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精准概括物候,指导农事。古人视其为阳气最盛、火气最旺之期,体现 “盛极而衰” 的辩证思维,融入阴阳五行哲学。
节气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
二候土润溽暑
“土润” 指土壤因持续高温多雨而变得湿润黏腻,“溽暑” 则形容空气湿热难耐,二者结合,生动描绘出大暑时 “高温高湿” 的典型气候 —— 此时地面水分蒸发旺盛,又常有降雨补充,导致土壤饱含水分,空气中湿度剧增,形成闷热压抑的 “桑拿天”。
三候大雨时行
这是对 “土润溽暑” 的承接,湿热空气在热力作用下成雨;亦含自然调节之意,大雨可暂消酷热,为立秋过渡。
传统习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诗意节气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大暑时节
热浪翻涌
愿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坚持的光芒
每一回蓄力都铺垫着突破的契机
待到蝉鸣渐歇
自会邂逅清风送爽的惬意
与满载而归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