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传承南邮创新基因,他为车辆“智”造精彩
原创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2025-02-23
从南邮毕业后他远赴美国深造工作,回国后他一头扎进物联网行业,入局海平面科技为车辆提供智能网联服务,坚持让“每辆车触手可及




从南邮毕业后他远赴美国深造工作

回国后他一头扎进物联网行业

入局海平面科技为车辆提供智能网联服务

坚持让“每辆车触手可及、让每辆车活得精彩、让每个数据有意义”

这背后是“无创新 不南邮”基因的传承

更是南邮学子服务江苏的热忱



ad905813b11054bf68b1435fa575a19.jpg

陈智也 南邮2004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通信)专业校友

“一直听说海平面在上升,没听过下降,所以我们希望和海平面一样,一直向上走。”

陈智也——一位在南京创业的无锡小伙,创业初衷没有什么“宏大叙事”,机缘起于多年前的一场惊魂“hiking”(徒步)。

他说,寻找意义之路不一定在远方,任何努力都需要有所准备。当你准备好,下一步就是以执着和清醒勇毅前行。

眼下,他创立的江苏海平面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已形成涵盖智能终端、车联网大数据平台、AI算法模型等领域的完善产品链布局,成为江苏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南京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南京市瞪羚企业。




“惊魂”徒步   游子归乡



2011年夏,在美国落基山脉迷路数小时后,失温晕倒的陈智也被同事救起。

 一开始,他只觉得这是场公司聚会。用他的话说:“我以为美国同事邀请我参加hiking就是单纯爬山和散步。”

 陈智也,这个生于1986年的无锡小伙,是很多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而后赴美国芝加哥深造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获得了硅谷著名工业技术公司Trimble(天宝)的工作机会,从事车联网及数据分析的设计与研发。

入职不久,他便受邀参加公司聚会。“我是队伍中唯一的中国人,又是新员工,当时还挺兴奋的。”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跟着人群迈入了美国中部的深山。当海拔渐次升高,天气突变令温度快速下降,身着短袖短裤的陈智也并没有“投降”。

作为海外求学工作的游子,陈智也独有一份“桀骜”。他说,尽管美国同事出发前就关心他能不能坚持下去,但他没犹豫,“I am fine”!心想怎么也不能跌份儿,哪怕跟在队伍末尾也要走完全程。

然而,毫无野外经验的他低估了自然的威力。陈智也回忆,队伍所在位置海拔已近5000米,落基山中开始雨雪交加。自感无力支撑的他向同事告别,准备下山回到驿站。但困于手机无信号、足迹在降雪中无法辨识等情况,陈智也迷路了。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因失温出现的危险症状……如今陈智也说起这段往事,除了心有余悸,更多了份感怀:他觉得当时自己过于渺小,也过于莽撞。

幸运的是,陈智也在山中挣扎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在某处盘山公路旁晕倒过去,随即不久,他被一路搜寻他的同事救起。

荒野求生之后,陈智也缓了很久。这场徒步改变了他人生接下来的很多抉择。此番经历让他深思,生命在其脆弱底色之上,该如何获得价值实现?他觉得即便徒步也不能简单而轻易对待,他需要有所敬畏更需要有所准备,“我不是活下来的英雄,我只是想到了家人,也疑惑明天是否有足够把握继续在这里走下去。”

所谓意义不一定在远方。经此一役,陈智也决定离开美国。他收拾行囊,开着他在当地淘来的一辆二手车,从硅谷连开了三天三夜直奔芝加哥机场。“我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业、工作、签证以及设想的未来,心里只想快点回家,回到家人身边。”十多年过去,陈智也如此回溯彼时的心境。

终如是,游子踏上归途。




十年创业 “海平面”升



时间来到2017年,那时陈智也已在父亲的公司工作了5年,主要负责技术研发。这一年,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世界引起关注:AlphaGo Master系统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围棋人机对决,最终连胜三盘;谷歌、微软、百度、阿里等国内外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AI,一个新的风口似乎正要到来。

得益于自身学科背景和硅谷的工作经验,陈智也觉得未来物联网领域有了人工智能加持,将形成一片广阔市场。在Trimble(天宝)工作时,陈智也便从事汽车联网及智能化的研发,此刻他思考物联数据叠加人工智能若可以赋能更大的工程机械车辆,或许能让后者实现智能化、智慧化转型甚至生成一个应用于设备的智能生态体系,从而促进社会生产。

陈智也说,严格讲他并不算海平面科技的“001号员工”。在入局前,海平面科技仅是一家为母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而后经过主营业务调整及合伙人变更,陈智也带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创想逐渐收回海平面科技全部股份,并带领团队迈上新赛道。

简单地说,海平面科技的具体业务是为道路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商用车提供智能网联IOT(物联网)解决方案。举例来说,在建设工地作业的大型车辆机械,面临作业环境严苛、损耗较高等问题,海平面通过加装智能化终端,可精准捕获车辆工况,例如油耗、损耗、行车距离等数据,并在实现定位导航等自动化作业场景的基础上,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化分析,协助用车单位实现车辆设备的综合评价、故障预测以及降本增效等。其中,海平面采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及边缘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完成了数据要素生产,充分释放了数据价值。

陈智也用“赋钢铁灵魂”这句话形象解释海平面科技的所作所为,“机器是人类的好伙伴,我们希望通过技术让每辆车触手可及、让每辆车活得精彩、让每个数据有意义。”

细细数来,海平面科技走到今天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 第一阶段起步时,他们还停留在相对简单的联网,即对车辆设备初步实现“线上化”;

  • 到第二阶段,通过联网而积累的数据,令海平面科技转向模型算法的研发,并使其“软件化”“平台化”,其中包含了海平面科技各类核心产品;

  • 第三阶段,陈智也将重心放在了协助中国企业出海,他觉得这是趋势,更是使命。




出海越洋 吾辈有责



目前,海平面年产值超过1亿元,总部位于南京,在武汉成立了研究院,并在多个省会城市成立了办事处,还有一个海外事业部。“现在还是刚起步,甚至没起步的状态。”这是他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始终怀着“空杯心态”带领团队稳步向前。

2024年4月,海平面科技出海业务取得重要突破。 在海外事业部与总部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拿下了俄罗斯管理部门的产品认证资质,成为中国唯二取得相应出海资质的企业之一,相应订单纷至沓来。

陈智也说,伴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制造业水平上升等利好因素,他相信出海越洋是一个好选择。他说,或许在过去中国制造可能是廉价的代名词,但随着技术积累,国内各类重要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已不断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在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等的国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就商用车来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江淮汽车等海平面科技合作方的产品在全球各个角落随处可见。

“中国制造业在我们看来非常强大,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出海企业。所以目前的体量和策略还需要更进一步,不能止步于前。”

伴着出海的东风,陈智也相信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帮助中国制造业又好又快地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他认为,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可以逐步实现万物互联,为用户获得更个性化的产品体验,特别是商用车领域,可以在环保、降本增效等方面大显身手。

到今天,海平面科技基本完成全球大区的云服务中心布置,从德国法兰克福到巴西圣保罗,从美国旧金山到新加坡,只要装载了海平面科技设备的商用车,即可实现线上物联。

探讨技术变革,陈智也坚信人工智能一定是未来行业变革的新机遇。对海平面科技的产品而言,人工智能一方面意味着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产品研发思路的调整。在过去开发软件和算法需要预存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当下人工智能提前进场,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少量数据进行训练拟合,然后结合未来不断开展的实验进行比对,这种智能化研发可令软件获得更开阔的应用空间及容错机制。

“创业从不会一帆风顺,就像十多年前在美国的hiking一样。”陈智也坦言,虽然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令他们常常担忧,但随着中国国力提升,各行各业扩大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大,他相信出海策略才是检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在那场hiking中活下来,除了运气,更多是因为陈智也在绝境中依然没有放弃寻找“求生之路”。

三年前,陈智也曾作为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参与摄制建邺高新区形象宣传片时,在片尾他向无数创业者呼吁:“来吧,和志同道合者一起,敢为人先,敢于想象,敢于闯荡,敢于追求改变世界的力量。”

即便在今日,陈智也依旧相信澎湃的力量,源自脚踏实地的执着与认真。

[通讯员:张苡可]
[指导教师:饶清强]
[责任编辑:南京邮电大学]
从南邮毕业后他远赴美国深造工作,回国后他一头扎进物联网行业,入局海平面科技为车辆提供智能网联服务,坚持让“每辆车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