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这片充满活力与梦想的校园里,有一支由学生组成的特殊队伍,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里开展“电脑义诊”志愿服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师生解决电脑故障,这项活动犹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就是“校园网络管理委员会”。

(来源:网络管理委员会)

(来源:网络管理委员会)
自2017年成立以来,这支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最初,它仅由几名对计算机充满热情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组成。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在繁忙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许多老师和同学时常遭遇电脑故障,却往往因为不能及时找到专业的维修服务而苦恼。于是,他们毅然决然地决定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开展“电脑义诊”志愿服务,为师生们排忧解难。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师生的广泛认可。随着“电脑义诊”活动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他们有的是计算机专业的佼佼者,有的是对电脑维修充满兴趣的业余爱好者,还有的是希望用自己的所学为学院贡献一份力量的普通学生,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师生们提供最优质的电脑维修服务。

(来源:网络管理委员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义诊”服务逐渐从最初的临时摆摊设点,发展成为拥有固定工作室、定期开放的专业服务团队。服务内容也日益丰富,涵盖了系统重装、病毒查杀、硬件检测、数据恢复等多个方面,几乎囊括了电脑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每周二、四的下午,校园网络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室总是热闹非凡,前来寻求帮助的师生络绎不绝,志愿者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耐心细致地为每一台“生病”的电脑“把脉问诊”,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付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志愿者都经历了从“菜鸟”到“高手”的转变。现任校园网络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苏嘉嘉,是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他回忆起自己刚加入这个团队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的他,对电脑维修还只是一知半解,是个不折不扣的“菜鸟”,但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通过一次次的实践锻炼,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每当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工作室时,他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来源:网络管理委员会)
8年来,“电脑义诊”服务已经累计为超过5000名师生提供了帮助,解决了上万例电脑故障问题。这支队伍不仅用实际行动为师生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帮助,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一批批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IT人才。许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如今已经成为各大科技公司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为校园网络管理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2019届毕业生常鹏飞,他现就职于IT行业,对于这段经历感慨万千:“电脑义诊”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意识。这段经历对我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校园网络管理委员会首届负责人、现留校任教的贺俊文:“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我们开展“电脑义诊”活动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校园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活动,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增强了团队协作和社会实践能力。”
学院教务部副部长高志英老师对“电脑义诊”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这项活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志愿精神。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涵。这种精神正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风采和担当。”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电脑义诊”活动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源:网络管理委员会)
如今,网络管理委员会正在积极筹划将“电脑义诊”服务进一步延伸到周边社区和更广泛的领域中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电脑维修服务。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的志愿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的技能,书写着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篇章,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