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奋斗的青春在基层闪闪发光——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优秀校友风采录(二)
原创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高维岩、焦娇2025-03-31
他们扎根基层,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的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在基层中绽放光彩!


青春,是生命最炽烈的诗篇
      有人将它谱成山间清泉般的吟唱

有人将它酿作沁人心脾的芬芳💐

而对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的学子而言

青春是点燃原野的星火✨

是照亮大地的炬火

是投身基层时胸膛里不灭的热火🔥

是建我北疆、兴我北疆的铿锵誓言

在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的基因早已融入血脉。从党员先锋论坛的榜样引领,到“电脑义诊”的志愿服务;从新闻学子的全媒体实践,到校企合作的就业桥梁,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脚踩泥土、心怀家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今,这些带着草原气息的青春力量,正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在乡村振兴的一线丈量土地,用智慧农业技术唤醒沉睡的沃土;在社区服务的窗口传递温暖,让青春笑容成为百姓心中的太阳;在科技助老的岗位上搭建数字桥梁,帮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青春,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的担当,是在平凡岗位上雕琢非凡意义的坚守。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那些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光芒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331162913.jpg

(来源: 党委宣传部)

璐琪:声动草原的“双推官”

职位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

“用声音为家乡‘种草’,是我的浪漫使命!”从直播间到蒙古包,这位扎根北疆的播音员主持人,多年来活跃在广电工作一线,以话筒传扬草原强音,用镜头坚守镌刻新闻匠心,在草原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牧歌诗篇。作为内蒙古文旅星推官、内蒙古农推官,璐琪运营的自媒体账号“主播琪”“鹿琪琪”借流量赋能文旅,绽放公益芳华。正如她所言:“话筒和手机,都是新时代牧民的‘新套马杆’,我们不仅要让世界听见草原的呼吸,更要让他们看见游牧智慧的脉动”


微信图片_20250331162923(1).jpg

(来源: 党委宣传部)

 刘炜:治安战线上的“忠诚卫士”
       职位
: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路派出所民警

刘炜,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敕勒川派出所民警,扎根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责任,以担当守护平安,连续荣获“2023年度个人嘉奖”“2024年度个人嘉奖”,是辖区群众称赞的平安守护人。刘炜始终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在工作中始终牢记使命担当,以打击违法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工作出发点,为社会治安秩序治理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书写对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警徽戴在头顶,责任扛在肩上,群众装在心中”,这位新时代治安民警正以赤子情怀续写着新时代平安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331162928.jpg

(来源: 党委宣传部)

何志刚:勇当电能动脉的“守卫者”

职位:锡林郭勒超高压供电公司变电管理处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纪检书记、工会主席

“万家灯火的背后,是责任与担当”。毕业后,何志刚投身于热爱的电力事业,在基层扎根一线,锤炼本领,扛起了保障电力供应的责任。他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双手检修电网,用汗水守护着草原的光明与温暖,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坚强500千伏主网的路上持续奋斗着。他说:“沉下心来向下扎根,是为了更好地向上生长。”多年的基层经验是他宝贵的“财富”,在基层一线“大熔炉”里增强业务本领、强化有解思维,凭着自己的坚韧与执着,在青春与基层的“双向奔赴”中蝶变成长。


微信图片_20250331162933.jpg

(来源: 党委宣传部)

尤海凤:志愿服务创新引领者

职务: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

尤海凤,深耕社区志愿服务领域多年,以创新理念与务实行动构建起覆盖全城的志愿服务生态网络。作为高校服务队培育的领航者,她主导孵化“夕阳再晨高校服务队”品牌,通过精细化培训与科学化管理,成功联动全国上百支高校志愿服务队伍,形成“青年力量下沉、社区需求对接”的良性循环。其首创的“科普+志愿”服务模式,以科技赋能为切入点,将科学普及与基层服务深度融合,在北京科学中心、丰台科协等平台打造出“志愿+科学+X”多元服务体系,通过系统化培训、专业化运营,构建起适应现代科普场馆需求的志愿服务标准化模式。


微信图片_20250331162938.jpg

(来源: 党委宣传部)

孙宇:高院社区的“暖心后生”

职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高院社区副书记

“年轻人治社区,玩的不是‘过家家’”。26岁的孙宇和社区工作人员探索形成以党建为引领,以“五治融合”为抓手的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五治五宜”商居融合型社区,运用4类20种图标为辖区4613户居民建立网格服务管理要素台账,让特殊人群管理更精细、特殊场所管理更精细;联合辖区法律资源,搭建“三调联动”党建品牌,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开放日,为辖区200余户居民提供服务帮助;组织高校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30余场,多渠道、多角度点亮居民文化生活之光,联动职能部门,以需求为导向帮助居民完成民生微实事10项,实现“内生动力、良性循环”。居民索大爷感慨:“这后生比自家小子还贴心!”面对夸赞,他笑称:“在创业学院当志愿者的日子,早把我练成了‘群众工作特种兵’!”

基层是青春的试金石,这些校友的故事,折射出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实践育人”的丰硕成果。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奋斗的青春,什么是基层的光芒。他们的奋斗证明:基层的舞台虽小,却足以让青春绽放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为他们点赞,为他们的青春喝彩!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更多的青年能够像他们一样,奔赴基层山海,在基层一线绽放青春之花,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刘佳敏]
[指导教师:高维岩]
[责任编辑: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他们扎根基层,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的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在基层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