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早期预防,高校建立心理育人机制的浅析
四川传媒学院智慧导语工作室 谯茗丹2024-04-02
字号:AAA
大学阶段关键,关注学业心理,强化心理育人,构建预防体系,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期,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该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人生关键期守护他们茁壮成长。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育人指导纲要》,指明了高校心理育人总体方向;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提升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早期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防患于未然,将问题扼杀于萌芽阶段,确保大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中科院院士陆林给出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会环境发生巨变,全球新增抑郁症患者超过7000万人,新增焦虑症患者超过9000万人。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6.8%,其中抑郁症3.4%,50%的抑郁症患者是在校生。学校及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应配合学校大力构筑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体系,对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及时有效的缓解学生负面情绪或心理问题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健全心理育人机制

强调大学教师及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各管理服务部门在育人机制中的职责,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个教育环节,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始终。为了更好地发挥 “学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可以将心理健康中心划归到学生管理工作部,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相连,工作在一线最了解学生的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学专家教授的合力联动,能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辅导员和其他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作为二级学院与心理健康中心之间的重要纽带应加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二级学院与心理健康中心的直接沟通渠道,在遇到问题时辅导员或相关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能第一时间反馈给心理健康中心,并配合心理健康中心有效解决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校新生的必修课程,设置36学时,2学分,广泛开展人格培养、情绪管理、挫折应对、人际交往、生命教育等主题的心理教育,将学生在大学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前在大一时教授一定的理论知识,起到一个心理问题预防作用。在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库的建设和更新工作,高校应该结合各自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编撰符合自己学校学生学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广泛开设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选修课,紧跟新时代大学生关注的问题,符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预防各种消极思想入侵大学生的心理。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各级各类课程教学中,让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向引导。

(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大学校园内积极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不是只在心理健康活动月为了完成任务而扎堆组织召开各种活动,辅导员应该抓住大学生发展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例如新生入学、考研、找工作等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可以在学生考研前,由辅导员联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指导,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抓住几个关键时间节点,能够高效地帮助学生度过情绪低谷,防止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要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何开展有效的活动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活动就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不能只是讲座、班会等单一乏味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联合开展沙盘游戏、舞动疗法体验、放松瑜伽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既能拉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缓和紧张的人际关系,又能达到更好的心理教育效果。另外,各二级学院还可以组建一只以辅导员为主,教师、同学共同参与的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团队,请心理健康中心的专家教授定期对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进行培训,由这些成员辐射各个年级的学生群体,让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时能第一时间寻求有效帮助。

(四)提升心理育人队伍的专业能力

由上到下形成“专家-辅导员-心理委员”的心理育人队伍,并从各层级提高专业能力。组建一只由专职、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致力于学生心理服务咨询工作,为专家团队提供研修深造机会,鼓励他们学习心理教育领域最新理论知识,努力把学生心理服务做实、做细、做精。辅导员是跟学生接触最多的,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心理育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各院系要着力培养辅导员团队,定期开展相关心理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培训方案,督促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大学生心理问题实例展示和案例分析,丰富辅导员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技能。还可以从学生层面入手,组建学生心理委员队伍,定期组织心理委员培训,提升心理委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既保证了一部分学生的。

(五)做好心理健康筛查工作

首先,在大一新生进校时辅导员就要组织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必须要求刚进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对于有个别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评估分析,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识别,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台账,随时跟踪并记录学生后期发展状况。其次,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中心的教师专家要定期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可以每一学年筛查一次,掌握了解学生的最新心理健康情况,实时跟踪重点关注学生的情况,及时有效的筛查出有异常情况的学生,并对重点学生进行评估,开展心理援助,预防问题逐步恶化。

早期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联合学校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从育人机制、教学体系、育人队伍、健康筛查等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危机预防机制,有效减少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危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辅导员要时刻提醒自己的使命职责,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人文关怀工作,及时做好心理疏导,配合学校相关举措帮助学生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通讯员:卫翔宇]
[指导教师:陈亮]
[责任编辑:杨虹]
大学阶段关键,关注学业心理,强化心理育人,构建预防体系,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