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号  |  
盐工学子以185套原创“非遗新语”演绎时尚浪潮
原创 盐城工学院 孙一介 刘荣2025-05-14
5月11日晚,盐城工学院润美楼一号展厅内,一场名为“织界·进行时”的毕业生设计作品展演拉开帷幕。

5月11日晚,盐城工学院润美楼一号展厅内,灯光渐次亮起。一场名为“织界·进行时”的毕业生设计作品展演拉开帷幕。300余名师生落座于T台两侧,屏息凝视——46位毕业生携185套原创作品陆续登场。

微信图片_20250514210951.jpg

毕业生原创作品展

本次展演以“织界·进行时”为主题,分设“纹脉”“匠韵”“蚀蘖”“无界”四大系列,系统性呈现了“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教学实践成果。毕业生们将皮影、剪纸、柳编、扎染、锔瓷等传统文化符号解构重组,通过立体剪裁、数字印花、复合材料实验等手法,赋予传统技艺以现代时尚语言。

“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表达方式却是‘未来式’的。”该校设计艺术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周科指出,毕业生们以“手作温度”承载技艺传承,追求文化意境的现代表达,体现了“物尽其用”与“技进乎道”的东方造物观。

微信图片_20250514210932.jpg

中国传统文化和“未来式”结合 

当模特身着学生陈浩以柳编工艺为灵感的系列作品步入T台,展厅灯光聚焦于衣物表面。观众发现,传统柳编纹样经3D打印技术转化为立体镂空结构,制作精致。这一设计细节引发前排专业观众轻声讨论:“传统技艺真的被解构进了现代设计语境里。”

“传统手工技艺里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匠心智慧,将其发扬光大,并与融入现代服饰设计,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我选择柳编,不仅因为它的工艺美感,更因为竹篾的可降解性。我想用传统工艺让每一件衣服都成为‘可生长’的文化符号。”陈浩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

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军强调,本届毕业生以开放的设计思维打破传统界限,运用 3D 打印、智能面料等前沿技术,突破物理与数字壁垒,将传统与未来、文化与地域、功能与艺术巧妙融合。他们的作品不仅颠覆现代主义“完美成品”的固有观念,还反思资源消耗型设计模式,生动诠释了学院“设计即是持续创造”的教学理念。

据介绍,本次展演中12组优秀作品将于近日亮相第四届盐城市美术馆“我爱盐”青春艺术周开幕式,与市民共享设计教育成果。未来,学校将持续以“进行时”理念推动教学改革,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传统基因激活未来时尚”的生动注脚。

图片拍摄:张宏鹏、江莹


[通讯员:王雨露]
[指导教师:江莹]
[责任编辑:盐城工学院]
5月11日晚,盐城工学院润美楼一号展厅内,一场名为“织界·进行时”的毕业生设计作品展演拉开帷幕。